APP下载

推进废弃充电宝规范回收处理的建议

2022-07-05罗锦程闫景武

资源再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锂电锂电池受访者

文/罗锦程 闫景武

充电宝因其能有效化解人们的“电量焦虑”,成为出门“必备神器”之一。根据iResearch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充电宝使用量为2.9 亿个,市场保有量十分庞大。以一款容量为10000 毫安的充电宝为例,按照300 次充放电标准,再以平均3 天一充的频率测算,可以推算其使用寿命不到3 年。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主要由锂电池、电路板、塑料或金属外壳等部件组成,其中最有回收价值的部件为内部的锂电芯,而最容易污染环境、发生危险的仍是这体积不大的锂电芯,社会面大量闲置或废弃的充电宝势必将带来极大的环境压力。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废弃充电宝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交织叠加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充电宝电芯主要分为两种——即18650 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废弃充电宝锂电芯含有镍、钴、锂等多种重金属,其中的电解质及其转化产物、溶剂及其分解和水解产物均为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泄露进入自然环境中,可能引发重金属污染、氟污染、有机物污染、粉尘和酸碱污染等复合型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损害人体健康。除此之外,锂电池在经历挤压、高温、暴晒、进水破损之后还极易引发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充电宝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充电爆”。

(二)废弃充电宝闲置率高,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

辽宁科技大学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90.51%受访者表示身边没有或者不清楚废旧充电宝回收的有关机构和场所。在废弃充电宝处理方式上,有55.13%的受访者选择将废弃充电宝闲置家中或宿舍;31.28%的受访者选择扔进垃圾箱;14.87%的受访者选择随手丢弃;6.15%的受访者选择卖废品处理。废弃充电宝在垃圾分类环节还存在属性划分矛盾的问题,给居民参与回收造成困扰。如支付宝“垃圾分类指南”将充电宝归为有害垃圾;微信小程序“垃圾分类”则将充电宝归类为可回收垃圾。在“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中搜索“充电宝”“移动电源”时均显示为可回收物。

(三)充电宝回收处理成本高利润低,市场规模有限

充电宝由锂电池、电路板和外壳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外壳和电子元件虽然可回收再利用,但回收拆解的利润很低,其贵金属含量较低,没有电机、铜线铝线、大块塑料等高价值材料。除了拆解成本之外,废弃充电宝的贮存、运输等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导致回收企业难以盈利。如《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6 年第82 号)规定,废锂离子电池运输前应采取预放电、独立包装等措施,防止因撞击或短路发生爆炸等引起的相关风险。废锂离子电池贮存前应进行安全性检测,避光贮存,应控制贮存场所的环境温度,避免因高温自燃等引起的相关风险。另据《中国环境报》记者报道,北京市某商圈内“爱回收”线下门店一天仅能回收2~3 个充电宝,回收效率非常低下,是一项“几乎无利可图的环保公益服务”,目前一个损坏鼓包的废弃充电宝回收价格仅为2 元。由于充电宝具有小而散的特点,一些家电回收企业基于运输成本和安全考虑,拒绝回收废弃充电宝,或要求总量达到上百个以上再予以回收。充电宝品牌众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产品制造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充电宝原材料的选用及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也给废旧充电宝的回收造成困难。

(四)废弃充电宝处理处置规范缺失,资源化程度低

废弃充电宝与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类似,兼具环境危害性和资源性,是“城市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宝中常见的铜、铝、铁是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料,电芯中的钴、锂、镍等是宝贵的战略金属资源,如果得到有效回收将有助于维护国家战略金属资源安全。但目前废弃充电宝处理处置技术尚存瓶颈,配套的拆解技术指南和污染防治规定仍为空白,企业投入成本高,拆解利润低,相关的从业人员配备不足。此外在拆解作业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影响了废弃充电宝的资源化利用进程。

二、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废弃充电宝综合监管顶层设计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行动指南,持续在制度和法规层面发力,尽快对废弃充电宝划定科学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依法依规制定废弃充电宝处理处置的国家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团体标准,确保废弃充电宝得到安全拆解、绿色拆解和高值化循环利用。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根本遵循,参考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以市场化的共享充电宝的规范回收处置为切入点,持续完善废弃充电宝等小型家电产品的回收制度和渠道,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废弃充电宝规范回收意识。鼓励充电宝生产制造企业实行废弃充电宝回收目标责任制,同时在生产制造端做好充电宝的生态设计工作,保障废弃充电宝在回收处理端配套的处理处置能力。

(二)打通拓宽废弃充电宝回收渠道

按照废电池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商业楼宇等场所设立废弃充电宝回收站点,设置专门的充电宝回收垃圾箱,方便民众集中投放和有关回收机构定期转运处理,显著提高废弃充电宝正规渠道回收比例。研究将废弃充电宝回收纳入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置体系,鼓励充电宝生产企业自行回收或通过缴纳一定数额费用承担回收责任。探索废弃充电宝回收C2B(即消费者到企业)模式,鼓励消费者将废弃充电宝通过电商平台、线下经销商交由厂商,并获取相应环保补贴或消费积分。

(三)科技赋能废弃充电宝处理产业绿色升级

建立健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将管理关口前移,增加充电宝鉴别评估与分拣环节,将回收来的废旧充电宝、废弃充电宝分开贮存,并对废旧充电宝进行梯次利用,对废弃充电宝开展资源化利用。加大相关资源再生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锂电池处理先进技术研发,支持现有的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回收企业开展废弃充电宝处理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安全高效拆解与有价金属全量化回收、全组分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发生。引领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创造包括废弃充电宝在内的锂电回收处理行业市场“新蓝海”。

猜你喜欢

锂电锂电池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金秋9月相聚枣庄共谋锂电产业发展大计
——2022中国(枣庄 )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锂电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一种锂电池组主动均衡充电保护电路的设计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锂电池里装微型灭火器:再也不担心手机电池起火等
充电电池到底该怎么带?——话说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