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鼎新”带动“革故”: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思考

2022-07-05张朝阳

决策 2022年6期
关键词:制造业智能化智能

工业3.0时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虚拟经济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中实现了更加快捷的财富积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局面越发艰难,在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世界发达国家出现脱实向虚的“去工业化”浪潮。

随着实体经济的萎缩和近两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格局正遭受巨大冲击。中长期看,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规律,经济下行触底后,必将涌现新的产业动能,带动经济逐步复苏。短期看,推动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出口等需求侧动力,缺少新产业新市场带来的增长空间。

无论是应对短期的经济下行,还是应对中长期产业变革和全球产业链重构,各国都必将聚焦到实体经济特别是寻找新的制造业发展动力上来。在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制造业的新动力就是推动智能制造,依托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服务网络的融合,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深度整合与彻底的智能化改造。

大数据+农业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创新与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深度融合,“三农”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机会逐渐显现,使我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低成本化、高效益化成为可能。关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需要将大批创新人才引入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农产品消费观念和定义发生转变,生态农业、乡村文明等目标被提上日程,市场需求带动创新团队发展,为“三农”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团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

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制造业智能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工程,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需要关注五个方面。

滑坡形成的力学机制为:动力来源为重力和裂隙水压力(图16、图17),活动机制为滑移-拉裂[3],对此,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0-13]。简要归结起来,本病害的起动过程如下:

以往评价因子的取值通常基于大量现场调研,再根据各学者自身经验和逻辑思维,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各体系的评价因子存在些许的差异[8-12]。如邵甬从多元综合的角度对国家现行评价体系进行网状优化[12],周铁军则从西南地方特色的角度对国家现行评价体系提出了调整[11]。这种从主观认知角度出发的评价因子取值方法,具有逻辑思辨上的可靠性,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缺乏针对行业专家群体观点的同异性分析。本文提出的大数据评价因子取值新方法,是采用专家论文文本挖掘技术,基于专家群体观点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一是工业设备智能化。不管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从长远计都要在智能制造或者智能化改造升级上下功夫。智能制造的主体是智能化的工业设备,工业设备的智能化是制造业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性路径。工业设备的智能化可以说是狭义的“智能制造”,只有工业生产设备都采用了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组成了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才有了智能制造的雏形和基础。制造领域的智能化,离不开制造设备链的智能化,唯有这样,制造业才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或者发展出智能工厂,才能延展、扩大、重组制造业产业链,以期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二是生产方式智能化。满足市场需求、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需关系平衡一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基调。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深化,将持续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发展壮大,既需要制造业生产更多的高质量产品,也对服务型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倒逼制造业不断改造升级,不断推进生产方式向智能化方向演进。在工业4.0时代,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就是要推动定制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高效匹配,企业内部组织将与产品的最终用户、业务合作伙伴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价值链。智能工厂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自动化生产。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在生产制造流程中的运行方式也将有重大改变,以实现产品收益最大化,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竞争力。

三是产品生产智能化。为使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在实现工业设备、生产方式智能化基础上,还需要在产品生产和终端商品转换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之间嵌入高水平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关键,就是在各种加工产品中加入智能传感器、处理器、信息存储器、无线通信器等微型智能设备,使产品本身具备自动存储数据、感知指令、与控制中心通信的能力,让产品能够被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有效识别、定位、追溯,从而让生产线上的智能设备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定制要求进行制造加工,以增加产品内涵,提高商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品质竞争力。

四是企业管理智能化。现代企业管理是为达到企业最大效益,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从事大规模产销活动的企业进行的现代化管理。新一代智能制造以及传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后,管理水平和能力就必须具有更高的能级,实现管理智能化。智能化管理就是在工业大数据的帮助下,实现纵向、横向、端对端的集成,可以及时、完整、精确地获得海量的产品数据、用户数据。企业通过各专业团队提取涉及企业发展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关数据信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将与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物联网,从而更加科学、高效、灵活、便捷地管理企业,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

五是服务模式智能化。服务理念对服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代制造业企业都知道产品质量、价格是企业生存根本,服务是企业品牌的增值器,为跟上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管理必须智能化,服务模式方式也必须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主要是在传统服务基础上,提高服务效率和提供更高质量服务,通过智能化服务智能制造模式,提高服务流程的开放程度,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向最终用户开放,使其全程参与、携手智能工厂完成研发设计、制造加工、组装包装、物流配送等环节。由于实现了与消费者的全程无障碍沟通,智能工厂可以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增加产品市场吸附力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制造业智能化智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