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县令背后的中国之幸

2022-07-04李怡楚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守军阳城安禄山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举兵叛唐。一个月后攻陷洛阳,7个月后,战火烧到长安。在那之前,玄宗已带着杨贵妃逃出都城,一路逃往成都。757年正月,安禄山被近卫刺杀,其子安庆绪继承兵权,派部将尹子奇率众十几万,进攻睢阳。睢阳位于今日河南省商丘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叛军若是攻克睢阳,往下则是一马平川,一口气俯冲,越淮河,直达长江,江南的苏杭、东南的福泉,大唐半壁江山、主要的税赋来源,则将落入敌手。

睢阳是江南之屏障,睢阳在则江南在,则大唐在。然而,睢阳城小,地势又平坦,无险要可居,大概率是守不住的。但守城之目的,其一是最好能彻底守住,其二是尽可能地延缓时间。守将张巡希望能拖住燕军南下的步伐,越久越好。说起来,张巡在安史之乱前不过是个小县令,目睹叛军暴行,聚集起千余人的义军,但睢阳并不是他的防区,他受邀来此,加上在地守军,六千余人。

睢阳保卫战极为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明知不能守而守,死不旋踵。睢阳以弹丸之地,区区数千人,与十几万叛军激战四百余回,杀敌无数。燕军没办法,只能用最后一招,将睢阳团团围住,指望饿死渴死守军。到了7月,城里已然粮尽,士兵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再往后,存粮吃尽,树皮吃光,分食军马,最后罗雀掘鼠而食,城中大多数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睢阳城以几乎死绝的代价,死死拖住叛军,不让其南下,为大唐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睢阳之战持续了十个月,还是城陷人亡。张巡被俘,被叛軍杀死,终年49岁。

睢阳之战悲壮无比,同时又充满争议,比如,江南百姓的性命是命,睢阳城军民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这是一道电车难题,但刑法理论上认为,出现如下情况时,答案是可以牺牲:被牺牲者同意牺牲自己来保护别人;被牺牲者已经被特定化,他注定会牺牲掉;被牺牲者死亡的可能性大于其他人,他会首先牺牲。合城军民抱定决死之心,与其投降被残暴的叛军杀死,求仁得仁便是归宿。史书称:“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遗民止四百而已。”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拆开来看,中国人的勇敢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死不旋踵的决心,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节。

我可能会牺牲,但我还是要去。明知道身前敌人千军万马,身后只有一座孤城,也绝不退却。明知道黑夜漫长,看不到尽头,也要拆下腿骨,燃成火把,照亮世人。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写道: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为张睢阳齿,说的就是张巡的故事。

(摘自《青年文摘》 李怡楚/文)

猜你喜欢

守军阳城安禄山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液动机引流式液氧煤油运载火箭推力矢量伺服控制系统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唐玄宗&安禄山:一个敢宠,一个敢作
天下为家
徐守军
王守军 藏石欣赏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淮上重镇——秦汉谷阳城遗址
Dynamic modeling of thermal conditions for hot-water district-heating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