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认知结构视域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07-04秦俊怡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不等式认知结构概念

秦俊怡

[摘要]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设计章起始课教学的情境、问题、活动,引导学生类比思考与探索,帮助学生在不等式及其解集知识学习中科学建构、适切运用、有效优化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

[关键词]认知结构;章起始课;不等式;概念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后,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系统、表征系统和加工系统.就其机能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1].即通过学习思路与方法的有效引领,学生的数学新概念得以产生、理解、再现、发展,知识架构逐步完善,实现以不同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而章起始课多为概念课型,是数学教学的重心任务,具有统摄全章、提纲挈领的作用,能让学生在新旧知识和经验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突破认知限制,“上一层楼,穷千里目”.2020年,笔者积极参加广州市越秀区教师研讨课活动,执教课题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课时——不等式及其解集,在章起始概念课的背景下,开展建构、运用和优化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探索.现将教学主要环节及相关分析撰写成文,以期同行之斧正.

明确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涉及本课时内容的目标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不等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不等式进行表述的方法;通过用不等式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2].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既要关注短期目标,更要重视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2)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概念,会判断某个数是否为某个不等式的解;(3)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会直接写出简单的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

长期目标:通过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

设计学习路径

1.分析学情

学生完成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后,对一次方程(组)的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包括知道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解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以及会用一次方程(组)表示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但对不等关系的了解不够深入,处于认知的朦胧阶段.此时,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类比方式引入新知识——不等式及其解集,充分发挥章起始课统整引领和心理学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铺设一条明确、合理、高效的学习之路,助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自然生长.

2.诊断困惑

初学列不等式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时,有些学生会因认知惯性列出表示等量关系的方程,甚至用小学列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能用算式或方程得到问题的结论,为什么还要列不等式?要摆脱上述的学习干扰和困惑,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将符号化、模型化思想进一步加固和发展,即承认和尊重数学认知结构存在的事实,重整和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3.确立架构

如何引导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由等量关系发展到不等关系,从算术思维转变为代数思维?创设数学情境、组织数学活动、提炼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如图1所示的教学框架应运而生.

实施教学过程

1.探索不等式的概念

教师展示图片,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情景1:

(1)姚明的身高xm高于刘翔的身高1.89m,如何表示x与1.89之间的大小关系?

(2)小红和背着书包的小军玩跷跷板,当大家都不用力时,小军在下,小红在上.已知小红的身体质量为pkg,小军的身体质量为qkg,书包的质量为2kg,如何表示p与q之间的大小关系?

(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的预计费用和实际支出是不相等的,预计费用是m万元,而实际支出是n万元,如何表示m与n之间的大小关系?

生1:(1)x>1.89;(2)p

追问1:上述式子分别用了什么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生2:分别用了符号“>”“<”“≠”.

追问2:像这样的式子,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吗?

生3: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追问3:像-1>-2,3<4这样的式子,是否也叫不等式?

生4:是,因为这些式子是用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的.

教学说明创设问题组情境1,把教材中引入不等式的概念的实际问题后置为下文的情境2,原因在于不等式的概念作为章起始课的首个概念,开展探索时应以“学”定“问”.情境1问题组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基础、思维特点,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师连串追问的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构筑自己的“认知新区”,感受成功的喜悦.

2.探索不等式的解及解集的概念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2:

上午11:20,大头儿子一家人驾车从家里出发,匀速开往离家50km的游乐场,要在12:00之前到达,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师:如果先从时间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求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追問1:以上两种解法都忽视了问题中的什么数量关系?有什么关键词可以体现这种关系?

生(齐):忽视了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关键词“之前”可以看出.

追问2: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不等关系?

追问3:如果再从路程的角度来思考,又如何求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追问4:能更明确得出x应取哪些值吗?

生(齐):x=80,x=78,x=76,x=75.5等(学生回答不一)

追问5:那x=75符合题意吗?

生(齐):这不就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问题嘛!(学生自发展开讨论)

教学说明学生的热议切合教师的课堂预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发现规律,继而师生共同归纳不等式的解及解集的概念.若把一元一次不等式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數升为2,就是以后将在高中学习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新旧知识的横纵联系、逻辑连贯,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不断搭建,极大增强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3.探索不等式的解集的数轴表示方法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3:

在如图2所示的数轴上,实数x表示的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在表示6的点的右侧,用含x的不等式表示上述问题.

生10:x+3>6.

追问1:请直接说出该不等式的解集.

生11:x>3.

追问2:能用另一种形式表示该不等式的解集吗?

生12:借助数轴,标出数轴上的某一部分,其中的点对应的数值都是该不等式的解,那么该不等式的解集就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了.(学生画图,教师点评)

教学说明教材对于“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的处理一带而过,学生未必能很好理解和接受.教师以数轴为背景设计问题情景3,通过追问1和追问2,引导学生由“数”向“形”过渡,使教学活动更为自然合理.学生从中感悟“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交互运用,强化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

反思教学所得

1.科学定位,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概念系统

教师必须厘清数学教材的结构和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辩证关系,站在“高处”整体布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按照数学概念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调整了教材的结构,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第一阶段,是新概念的产生,在学生的知识发展还不充分的前提下,通过创设简单的实际问题情境(情景1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收获不等式的概念的“雏形”;第二阶段,是新概念的掌握和整合,在学生产生了不等式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方程的解的概念加深理解,进一步得到不等式的解及解集的概念,整合为概念域;第三阶段,是概念(域)的精化发展,此时学生对概念(域)的认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不等式的解集的数轴表示由“数”及“形”的思维转变,提升学生解决较难问题的关键能力.如此下来,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概念系统得以自然且高质量地建构.

2.适切选材,活用数学认知结构的表征系统

数学先驱们通过创造直观教学用具,如数轴、坐标系、图表等,为概念和概念系统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实现数学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形成表征系统.在章起始课“概念系统”的统领下,选取合适、贴切的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数学知识,改变机械记忆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本节课情境2中改编教材后的实际问题更贴近学生生活,情景3中创设的数轴情景问题更适合、贴切教材,这些示例正是灵活运用数学认知结构的表征系统的“鲜活”说明.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旧的认知结构往往会干扰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表征.如在本节课情景2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连串追问引起了学生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旧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时与列不等式产生了矛盾.因此,教师对学生表征新旧认知的对比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表1和表2所示),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师的对比引导下不断推陈出新、自我完善.

3.有效整合,优化数学认知结构的加工系统

数学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智力性力量,如把带方向的折线加工在数轴上,就能直观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由此可见,数学认知结构的加工系统可联动数学概念系统和表征系统,以较高的适应性动态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如图3所示).

如何在教学中优化数学认知结构的加工系统?从横向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如方程、不等式与函数,三角形、四边形与圆,统计与概率等,促进学生建构“面面俱到”的数学认知结构;从纵向看,遵循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启发和引导学生经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质变,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综上,数学认知结构的三种“成分系统”在学习新知与解决问题时,是紧密连接、相辅相成的,在章起始课的教学中更能凸显其作用.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教师应有序地、整体地、系统地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昌识,姚平子.儿童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不等式认知结构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
用概率思想研究等式与不等式问题
一道IMO试题的完善性推广
浅谈构造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