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叙事范式下的“枫桥经验”传播研究

2022-07-04柳国伟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枫桥经验

关键词:视觉叙事;枫桥经验;创新探索

“枫桥经验”是书写“中国之治”浙江篇章的样板,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其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已远远超出了“经验”二字。传播与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成功经验,更是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原动力。

“枫桥经验”新内涵

“枫桥经验”根植枫桥,辐射全国,坚持党建引领,走群众路线。50多年来,不断创新发展,在时代发展“变”与“不变”中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理念、新方法、新载体。迈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跨越,“传统+智能”的现代化治理方式与“三治融合”“四防并举”的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特征。“枫桥经验”内涵不断延伸,广泛适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推动了“枫桥经验”从“小治安”向“大平安”的转变。

融合传播新格局

“枫桥经验”得到国家、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关注,央视、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都积极开展了宣传与报道。近年来,“两微一抖多端”粉墨登场,报刊杂志、视频影音、网站直播、VR和H5等融媒产品百花齐放,传播媒介与媒体格局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多维多向,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模型日趋完善,形成了“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的“四全媒体”新格局。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更高效地传播“枫桥经验”,促进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推进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不仅是媒体人的历史使命,也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作者的时代课题。

“枫桥经验”视觉叙事传播新范式

随着“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征程,国家的法治的形象塑造与传播也迈上了新台阶。如何顺应时代需求,塑造新时代的法治形象,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理念、政策与举措的全面落实与推广,“枫桥经验”的视觉叙事传播无疑是一种有效载体与实践范式。“枫桥经验”法治形象的塑造,将刚性的宣传标语转化为柔性的传播交流,更能引发人民群众的心理共鸣与共情,为传播带来能量与温度,有助于“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传播与推广。读图时代,全媒体传播矩阵的构建,在法治形象的传播中,“枫桥经验”的视觉叙事必然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

视觉叙事新发展

视觉叙事传统由来已久,从原始岩画到图腾、从象形文字到青铜纹样、从画像砖到壁画,从宗教绘画到杨柳青年画、从月份牌到解放区木刻版画、从连环画到广告宣传画再到主旋律主题绘画、从电视到电影、从动图到短视频、从HS到VR,视觉叙事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见证了社会风貌与民俗风情的时代变迁。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多元艺术形式的融合,视觉叙事成为传播行业的绝佳注脚,被广泛运用于广告、宣传等传播领域。多元、多维的媒介可以有效融合大众的感观,深刻影响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方式,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推出了内容叙述和呈现方式可视化的图解新闻样式,读图式的视觉传播成为一种主流传播方式,传播中的信息内容从“视看”编码变成一种常用的“叙事”程式。

“枫桥经验”视觉叙事范式建构意义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图形、影像已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媒介,视觉叙事更是成为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枫桥经验”的传播过程中,通过视觉叙事从不同角度活化视觉符号,塑造传播形象,丰富视觉样式,构建传播系统。从理念到形象、从思想到生活,不断激活“枫桥经验”的视觉意向,增强法治文明传播效果。

第一,塑造法治文明传播形象。“枫桥经验”通过传播媒介将相对抽象的文字语境转化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视觉形式,让民众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创新性地利用视觉叙事传播“枫桥经验”,将抽象的“枫桥经验”转化为生动、丰富、可感可触的图像内容,使其更好地融于社会生活,通俗易懂、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升“枫桥经验”的传播与推广效果。

第二,构建法治文明传播系统。在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徼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精彩纷呈,照片、图像、海报、H5、短视频、公益广告、电影电视纪录片、歌舞剧等丰富的视觉媒介构建出一个高速、多维、多源的信息传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传播主体与客体不再有明确的界限,多渠道、多样化的传播裂变过程中,不仅推进了传播内容表达的通俗化与大众化,同时也能将抽象的精神、理念、思想、经验更好地融入民众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中,通过受众耳熟能详的方式加强对“枫桥经验”的感知、感触与感悟。

第三,增强法治文明传播效果。通过具象化的视觉形象塑造与系统化的传播体系构建,“枫桥经验”的传播充分发挥视觉叙事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以通俗、生动的视觉形象与简洁凝练的文字,以语图共文的传播方式营造让受众“感同身受”的共情体验,潜移默化地将法治文明核心理念与思想精髓传递给民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了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传播深度与广度。

“枫桥经验”视觉叙事传播新路径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纵深发展,深度融入融媒体矩阵,实现了信息的全方位、多渠道的覆盖与更精准个性化的传播效果。置身于全媒体舆论阵地中,“枫桥经验”遵循读图时代的视觉传播规律,深挖“枫桥经验”本质与精髓,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拓展内涵与外延,通过视觉叙事丰富作品表现内容形式,将理性判断思维转化为生活化、通俗化的形象认知方式,让大众可观、可感,便于人民群众形成正确价值判断,更好地实现“枫桥经验”的有效传播。

探究“枫桥经验”传播之源一一紧密联系生活,深挖社会现实故事,溯源“枫桥经验”的本质,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探究中国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内在逻辑,在社会实践中提取“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典型形象,塑造角度叙事与艺术审美兼具视觉形象,将抽象的法治思想隐匿在可视信息之中,通过视觉图片、影像等视觉载体,详尽、真实通俗地显现,迎合观众的审美认知,构绘视觉形象、升华情感认同、传播价值观念。

夯实“枫桥经验”传播之基——深化“枫桥经验”理论研究与实践成就,其内涵在不断实践创新中得到充实、丰富与拓展,体现枫桥地域文化传统内生性演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明确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内涵,深化“枫桥经验”的“五个坚持”社会实践,建构“枫桥经验”视觉叙事传播的资源库,丰富传播内容与手段,增强视觉叙事传播的现实性、沉浸感与互动性,引发受众的共情与共鸣,促使他们更加认同“枫桥经验”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创新“枫桥经验”传播之径——智媒时代,视觉叙事逐步成为意识形态传播领域主流呈现方式。时代发展不断推动视觉传播体制、机制、传播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推进媒体融合,丰富传播路径,多维呈现、多屏互动、多元传播,全面与精准互补、权威与个性融合,找共鸣、多互动,突显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播的路径创新,使“枫桥经验”更好地实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第一,多维呈现、可视化叙事。借助智能化新媒体,“枫桥经验”的传播与推广,呈现出更多的叙事形态。在借助新科技、新媒介基础上,将“枫桥经验”法治形象更多地以图像、影像等直观、具体的可视化形式呈现。“枫桥经验”代言人的Q版“平安小师爷”可爱萌趣,调皮诙谐的表情包传遞着平安社会的共同期盼与心声;而以“平安小师爷”为主视觉形象的公益海报,语图共文的宣传与传递着“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建设与“枫桥经验”践行与发展;莲花落等地方剧种,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老杨调解中心”“老朱调解工作室”等为代表的新型人民调解组织的经典故事,传播“四延伸、四服务、四到场”工作机制与“五心”调解法等将矛盾化解于民间的“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方法与案例;《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宣传片和《枫桥派出所的故事》《枫桥故事》电视剧、《情暖明月山》《“枫桥经验”55周年》微电影等影视作品构成的传播矩阵,大屏小屏交相辉映,宣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传承与发展;“枫桥经验”公众号、视频号、枫桥APP、平安诸暨微博等自媒体,都从不同领域,运用不同视觉叙事形式,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创作了大量的“枫桥经验”视觉形象,动静结合,构建了“枫桥经验”视觉叙事传播全方位、多维度的立体传播模型,推进视觉叙事建构呈现出一种范式的转变,将法治文明理念融入公众生活中,凝聚更多平安建设的新生力量,同心筑梦,共建和谐社会。

第二,多屏互动、跨媒介叙事。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在多个平台上运用不同的剧本、不同的表现形式,开展同一主题的跨媒介叙事传播,实现“听、说、读、写、看”的融合传播,让“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法治文明深入群众中去。当今时代,新媒体充分展现了“创意+技术+美学”的新特征,H5、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的数字影像技术推动了可视化表现的发展与创新,推进了理念的变化与革新,内容的拓展与外延。例如最新建成的“枫桥经验”陈列馆,充分体现了科技力量,增加艺术造景、全息影像、电子互动等新媒体,丰富了“枫桥经验”展现形式,使“枫桥经验”的叙事传播更加立体化、可视化。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短视频,见证“枫桥经验”起草人之一的董光先生的风采;可以通过3D造景技术观看“枫桥经验”的初期实践;通过全息影像了解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故事;通过“一证通办”体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通过电子互动屏的互动了解浙江各地坚持与发展“枫桥经验”的典型做法与实践成效。这种“内容即界面”的传播形式,将内容生产与传播提升到更高的维度,它强调信息内容的呈现形态,更注重界面与观众的友好与互动,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枫桥经验”的精髓和现代法治理念的价值内涵,逐步形成主流价值观舆论生态。

第三,多元传播、交互性叙事。多种媒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信息传播的可视化、跨媒介多维呈现,不断推动传播主题的内容创新、视角融合、流程再造。视觉叙事的多维呈现,满足了不同受众对信息接收形式的多样选择,体现了用户的主动性;视觉元素的交互建构,通过受众自主选择智能交互呈现,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在融媒体交互叙事语境下,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文本、影像等多种视觉元素的跨媒介叙事,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让用户有所听、所看、所感,让受众成为内容的记录者、参与者与传播者。例如《平安绍兴》H5作品,以平安小师爷为主视觉形象,让小师爷置身于“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不同语境、不同场景中,通过碎片化的多条故事线,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根据不同的视角,自主选择进入不同的场景,感受新时代法治文明的案例现场,感悟“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这种多线索、多视点的交互传播形式,在内容与情节设计上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受众主动参与,积极互动,成为内容的创作者与传播者,达到有效信息多次分享传播目标,引导公众不断增强对于“枫桥经验”现代法治理念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

智能化媒体传播新时代,信息传播多维呈现、多屏互动、多元传播,更多的叙事形态交相辉映,可视化、跨媒介、交互性的叙事形式,推动了“枫桥经验”内容的拓展与外延,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理念的变化与革新。

作者简介:

柳国伟(1976—),男,浙江丽水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21学年访问学者,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与视觉传播。

(作者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和党的群众路线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问题检视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基层刑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索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