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2-07-04王雪芬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

王雪芬

摘 要 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可为国家、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生态林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要关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基于此,简要介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2种无公害防治技术,从做好病虫害调查工作、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技术、加强林业病虫害监测和科学规划造林技术方案等方面探讨了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无公害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19

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等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可高效、快速地防治病蟲害,还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推进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助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林业管理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无公害防治技术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作用,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1 无公害防治技术概述

1.1 生物防治技术

1.1.1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指的是利用昆虫病毒、天敌、细菌、真菌等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抑制或杀灭农业有害生物的制剂。生物农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无残留、挥发速度快等优势,不会对林业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充分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目前,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苦·烟乳油、苦参碱等。为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作用,在后期研发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农药性能,以保证农药质量,获得良好的生物农药防治效果。

1.1.2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病原微生物以侵染或释放酶、毒素等方式对害虫加以控制,属于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林业人员可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多种细菌、真菌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1.1.3 鸟类防治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可积极在林地中引入害虫的天敌,如喜鹊、啄木鸟等益鸟捕食害虫。为这些益鸟营造良好的繁殖环境,并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益鸟在林地中快速繁殖,建立良性循环系统。林业病虫害防治期间采取益鸟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资金投入,缓解工作人员压力,具有突出的绿色、节能特征。

1.1.4 昆虫防治

林地中有一些昆虫既不会威胁苗木生长,还以捕食害虫为生。因此,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可在林地中科学培育天敌昆虫,利用昆虫捕食害虫,防止病虫害进一步蔓延与传播,有效降低林地中的害虫总量。昆虫防治和鸟类防治类似,但昆虫的繁殖速度更快,防治效果也更突出,可根据林地面临的主要害虫类别针对性地引入昆虫天敌,以有效遏制害虫繁衍[2]。

1.1.5 性诱剂诱杀

采取此方法,主要是在害虫繁殖时期,通过人为释放性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降低交配率,进而降低虫口数量。动物主要通过声音、动作、分泌物(性外激素)、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其中性外激素大部分由雌虫分泌和释放,在使用性引诱剂后,可引诱雄虫交配,在集中一定量的雄虫后采取灭杀措施。

1.2 物理防治技术

1.2.1 高温处理技术

多数害虫喜阴冷、潮湿的环境,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在播种前可适当加热种子,以杀灭虫卵,驱赶害虫。具体方法是在种子播种前,工作人员以高温加热(50~55 ℃)的方法杀灭种子中的病菌、虫卵等,以降低播种后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种子发芽率。

1.2.2 诱杀害虫

1)可利用杀虫灯诱杀害虫,以降低林地害虫密度。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330~400 nm波长紫外光非常敏感,有较强趋光性,由此可人为设置双波灯、黑光灯等灯光对多种害虫进行有效诱杀,如夜蛾类害虫、金龟子等。黑光灯主要是在害虫盛发期安装,安装高度约1.5 m,以大口径铁锅、缸盆等作为诱杀器,在容器当中盛清水并添加化学农药或废机油,灯旁还会设置玻璃挡板,以有效诱杀蛾类害虫。通过采取此防治措施,可使林间害虫数量下降40%~60%。此外,还可应用高压汞灯,此灯对于害虫有更强的诱杀威力,尤其是具有较大的诱蛾量。

2)可利用成虫驱黄性,于林间布设黄板诱杀害虫。在正反面均为黄色的硬板上涂上机油、凡士林或胶粘剂,以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

3)可采取毒饵诱杀措施。把豆饼、棉籽、麦麸等粉碎,并制成饵料炒香,随后在饵料中添加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一般每5.00 kg饵料加药剂0.15 kg,加适量水拌和均匀,用以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还可用菠萝皮、香蕉皮等加90%敌百虫晶体,加水调制成糊状,以诱杀果实蝇等害虫。在地老虎幼虫发生期,可在1.00 kg温水中加入0.05 kg的90%晶体敌百虫,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喷洒在嫩草上,把嫩草洒在林间及被害植株旁,诱杀毒蛾。

1.2.3 物理阻隔

通过阻隔的方式抑制害虫繁殖,破坏害虫生存环境,并将害虫驱赶到一定区域后采取集中灭杀措施,避免病虫害持续蔓延[3]。

2 应用路径

2.1 做好病虫害调查工作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在防治病虫害之前,工作人员要科学、系统地展开林业病虫害调查工作,充分了解林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实际调查中,立足林业整体视角,调查林区范围内所有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同时,合理布设病虫害监测点,结合光谱遥感检测技术、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对林业病虫害进行全面的数据调查。例如,可通过无人机高效开展专题地图、多光谱正摄影像、变色立木属性表、变色立木矢量点及监测成果报告等工作,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制订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案,有效治理病虫害。

2.2 选择针对性的防治技术

为更科学有效地防治林业病虫害,工作人员需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选择无公害防治技术,以提升防治效果。1)预防杨树溃疡病。可在杨树尚未发病时将树干涂白,也可喷洒杀菌剂。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杨树,若发病程度较轻(发病部位已出现病斑但还不需环割),可进行药物治疗,如可使用石硫合剂、多菌灵、退菌特、福美砷等药物,也可人工将病斑刮掉(在树皮呈现为褐色后,将该树枝刮为细条状),随后用腐烂敌85 g兑水1 kg涂抹在树枝上,缓解溃烂症状[4]。2)防治花布灯蛾。花布灯蛾主要在越冬期产卵,翌年3月幼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幼虫会下树并于石块下、枯枝落叶层化蛹,所以可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时喷施木烟碱2 000倍液或者苦参碱1 200倍液等药剂防治花布燈蛾。7月上旬是花布灯蛾幼虫孵化期,因此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再次使用苦参碱烟剂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3)防治蜀柏毒蛾。可在林区上空用直升机均匀地喷洒无公害防治药物,如苦参碱、除虫菊等,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4)防治马尾松毛虫。可选择以菌治虫的防治方法,如真菌类杀虫剂——白僵菌,其能通过体壁接触感染持续杀死害虫,技术人员可将白僵菌释放在林区中,达到以菌治虫的目的,白僵菌不仅防治效果好,还有无公害、无残留、使用方便、作用时间长等优势。此外,可通过树干注药、烟雾载药、静电喷雾及灭虫药包布撒等机械化施药技术杀灭害虫,采取此类虫害防治技术既不会对林区空气、土壤和水分等产生严重影响,又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3 加强林业病虫害监测

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期间,工作人员应在合理设置林业监测点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例如,利用3S技术对林区病虫害进行动态、持续性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时间段、来源及具体危害等;利用3S技术对林区的变化进行持续性探测,根据林区常见动植物害虫、天敌、气候条件及区域植物成分等,对未来一定时间段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情况进行预测,事先制订预案,尽量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或发生前期进行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林木[5]。例如,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一旦松树感染此病害,40 d就会死亡。为更好地防治该病,工作人员可利用先进技术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通过调查了解林区松林分布情况,科学制订踏查路线,在综合考量基础上布设固定监测点,通过松材线虫病相关的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发出调查任务指令,随后通过手机APP按照小班展开网络化调查,及时了解哪些区域的松树出现了枯死、针叶褪色、枯萎、黄化,树干部位有媒介昆虫产卵刻槽等情况。同时,工作人员要探查松树枯死是否是由松材线虫病造成的,且及时收集没有受到松材线虫病感染的松林信息,一旦在调查中发现有枯死松木,要及时采样并鉴定[6]。

2.4 科学规划造林技术方案

1)造林前,要全面考察当地土壤、地形、气候等条件,坚持适时、适树、适地原则,结合调查结果选择抗病能力较强且长势优良的品种[7]。同时,要合理选择苗圃地,尽量不选择湿度过大、地势偏低及黏土成分较多的土地,此类苗圃地容易发生病虫害。选择苗圃地后还可在周边区域种植一些低抗虫性植物,以诱导害虫,防止对苗木造成不良影响,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必须合理搭配苗圃所种树种,以建立稳定、合理的生态体系,使苗木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

2)采取科学的营造林措施,在造林期间控制好种植密度,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林区空气流动性良好,树木光照充足,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树木种植规范和相关标准,定期开展林区管理工作,如浇水、除草、修剪和松土等,并加强对病虫害的管控,及时处理感染病虫害的苗木,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此外,营造林过程中,也可通过封山育林的方式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及乱砍滥伐等问题,促使林木稳定、健康生长。

3)科学落实检疫措施,林木检疫环节可应用辐射处理技术、微波处理技术及热烘处理技术等。在林区虫害防治期间,还可引入新型虫害鉴定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分析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等对植物害虫进行检疫,相关检疫结果能为造林技术方案的制订及后续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依据,从而形成全方位的病虫害防治体系。

3 结语

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可有效弥补传统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缺陷,还能有效控制成本投入,保护林业生态系统,促进国家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全面提升。相关管理部门及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无公害防治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应用相关技术,加强病虫害调查与监测,优化营造林技术方案,在加大林业病虫害防治力度的同时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2021(12):109-110.

[2] 王三省,郝丽兰,梁彦文.宝鸡市核桃小吉丁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规范[J].陕西林业科技,2021,49(6):

95-98.

[3] 王桂兰.北山林区林业病虫害问题的预防与治理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1(13):141-142.

[4] 李晓鹏.辽宁地区杨树细菌型溃疡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4):63-65.

[5] 麦润刚.3S技术及其在林业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南方农业,2020,14(36):187-188.

[6] 肖水仙,王国云,胡国隆.茶树常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0(11):44.

[7] 钟威,张迪.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J].乡村科技,2020,11(36):86-87.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方城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刍议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方法
林业中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分析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