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团队的专业成长

2022-07-03王小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专业成长

[摘要]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提高班主任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基本路径。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立,在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团队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中,自我超越是精神基础,共同愿景是引导原则,团队学习则具有凝聚力量的作用。深圳市王小玲名班主任工作室,基于工作室实际,深入探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自我超越、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三个层面的内容,对名班主任的培养有一定借鉴意义,对班主任专业发展有一定指导价值。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专业成长;名班主任工作室;成长共同体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思维方式与组织形态不断受到挑战,通过组织学习来提升竞争力,成为组织发展的最佳策略。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来促进团队的专业成长,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教师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提升和维持专业能力的最佳利器,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当今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学习型学校,学校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班主任团队,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领头羊。在学习型组织里,可以通过自我调控、提升自我效能、团队学习来改善班主任工作流程及组织结构,帮助班主任掌握新知识、分享经验及持续改善工作方式,让班主任在学习与超越中加速提升行动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學习与成长,让学校、教师、学生永远处在成长、进步之中。

一、基于自我调控,追求自我超越

1.自我调控的内涵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执行,合理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都是自我调控的具体表现。一个拥有敢于并善于自我调控习惯的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的人格修养和行为能力必然与时俱进,日益完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习榜样。

2.班主任通过自我调控实现自我超越的路径

为了达到强化自我调控的目的,首先,班主任要在思想上坚信自我调控的功能,并相信自己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其次,班主任要确定自我调控的目标和内容,即在相关目标和内容上的自我暗示、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激励。如,我现在该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以及我怎样才能做好,等等。再次,要锻炼自己的毅力。这里所提及的毅力,是指个体为促进自我发展所应该拥有的强烈的目的和欲望、控制欲望的能力,以及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的品质。培养自己的毅力,可以分阶段制定小目标、创造安静环境集中注意力、提高耐力等,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采用不同的

方法。

每位班主任都有自我奋斗的人生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每位班主任都会遇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其实,这一矛盾正是激发自我奋斗精神的强大动力。一位普通班主任只要能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总结知识,增强能力,都能够成长为优秀的班

主任。

为此,工作室将“专业研读”列为工作室行进的方式之一。因为阅读,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心存良善,我们富有诗意,我们充满智慧。更因为阅读,我们明白生而为人的意义。工作室每年共读6本专业书籍,一个周期可以完成18本的阅读量。

每一位成员读完一本书,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分享阅读收获。如果说专业书籍的研读能够起到让工作室成员明确原理、更新观念的作用,那么像这样结合实际工作的阅读分享、思维碰撞就是提升教育理念、交流教育经验的良好平台。工作室通过群体推动阅读、任务驱动阅读、主题建构阅读,帮助工作室成员激发研究意识,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写作,也是工作室的行进方式。李镇西老师说过,老师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把写作当成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滴积累教育心得是小玲工作室成员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工作室开设微信公众号,凭借工作室成员们坚持原创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吸引了众多同行的关注。公众号记录工作室成员参加的每一次活动,每周坚持推送文稿3篇,内容丰富多彩,对学校基层德育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价值,同时促进了成员们养成在班主任工作中随思随记的好习惯,也积累了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极佳素材。高产的篇幅,积极的思考,不仅让每一个工作室成员受益匪浅,还让班主任道路上的同行、家长、社会人士更深入了解工作室的做法。家长对班主任工作更加理解与支持,也促进了家校合育工作的开展。工作室将成员学员推出的文章进行梳理总结,结集出版,给成员学员带来了收获的幸福感。

专业研读—阅读交流—成果梳理“三走步”模式在激励我们的班主任向先进学习的同时,也让他们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从共读共写中,他们学会自我调控,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二、基于自我效能,规划共同愿景

1.自我效能的内涵

大家只知道班主任职业的重要性,但班主任所背负的职业压力却往往被人忽视。班主任在职业压力下容易降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 年提出的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判断和信念,是个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

2.班主任基于自我效能规划共同愿景的路径

很多班主任自我效能感下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远景。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通过自身案例积极引导团队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成员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的爷爷是1982年的全国劳动模范,晚年的他因为患有眼疾,很多时间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度过的。我很喜欢陪伴在他的身旁,陪他听音乐,听他讲他年轻时的故事。20年前一个桂花飘香的时节,我挥手和爷爷说再见,准备踏上去往深圳的列车,爷爷把我叫住,塞给了我一个用四方手帕包住的小包,我匆匆接过便赶车去了。我很好奇,爷爷到底给了我什么宝贝,在车上安顿下来我顺手打开了那个小方帕,一支爷爷用过的钢笔,还有一行歪歪曲曲的小字:爱护自己、不负学生!爷爷已远行,带着这支笔和这行字,快满22年教龄的我时时自问,是否不负学生,是否爱护自己?我给爷爷的答案是肯定的。2019年,我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奔走在这条路上,并将工作室目标定位为发展学生,成就自己。55C3C0E9-68E2-481D-AC96-F072FCF997D7

我和我的伙伴们共同制定了工作室的目标、信念、行动、策略。在共同愿景之下,每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景,积极制定个性化的三年成长规划。除此之外,工作室通过内部的研讨探索及导师的指导,努力让每一位成员都找到自己的管理特色,发挥工作室成员内外两方面的积极性。比如,雪静的鼓励欣赏,静待花开;王琪的细节教育,润物无声;俊江的故事引领,趣味横生;海梦的日志管理,趣智生动;艳芬的活动体验,情志双生,等等。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工作室基于自我效能感,逐渐走出了一条“制定愿景—个性规划—内外指导—特色管理”之路,让每位成员的个性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充分发展,把个体差异变成特色管理,从而激发工作室成员不断成长的意愿,积极参与活动中来,在专业上获得长足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作室的共同成长、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三、基于团队学习,实现专业成长

1.团队学习的内涵

团队学习是指多名具有相似或相同工作经历,同时具有相同或相似成长追求的人,基于某一种学习制度,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人都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学习,最终实现成长目标。知识是个人、组织重要的资产,教师是一个社群,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而言,班主任组织有必要分享与完善自身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达到某一阶段时,通常会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此时唯有通过继续学习、进修或高人指点,才能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升华。

2.班主任通过团队学习实现专业成长的路径

在学习型组织里,班主任可以从不同方面阐述自己在班主任研究和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面临的问题,班主任之间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在学习型组织活动中,班主任不仅能够提高工作能力和认知能力,还能活跃思维、修正想法,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团队活动中,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与班主任前沿知识的传递、交汇,有助于改变班主任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的状况,从而激发班主任的创新意识。通过共同学习,不但可以拓宽班主任学习的广度,增加班主任学习的深度,还可以促使班主任的知识结构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班主任不能满足于“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粗放型知识结构,而应学深一点、学透一点,促使自己从“粗放型”向“精专型”转变,努力成为班主任专业的行家。我们以梳理的方式捕捉孩子日常行为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切入口进行课题研究。我们还围绕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难点进行讨论,邀请专家进行诊断调查,设计主题,每一位成员在主题中承担一定的任务,促使成员自主学习,以行动研究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每一次的研讨工作由不同成员承担,包括主持、分享讲座、摄影、整理会议记录、宣传推送等内容,大家分工有序。工作室成员不仅可以在分享过程中得到表达自我的锻炼机会,获得班级管理的智慧,还能积累更多的教育素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和講师。

工作室还通过积极接待兄弟学校及全国各地到访的德育团队,承担区校大型德育研讨活动,赴省内外做班级管理、工作室管理、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来促进成员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从而达到提升能力、获得自我效能感的目的。通过职业生涯愿景规划,使每位班主任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技能、兴趣和价值观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考虑到团队的要求。职业生涯愿景规划不仅会给班主任带来难以想象的前进动力,更为班主任后续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工作室通过“搭建线上研讨平台,搭建名师培训平台,搭建互学互访平台,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的“四搭建”策略,满足工作室成长共同体成员不同发展阶段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发展需求,帮助成员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规划,最终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追求自我超越的目标,在共同愿景的规划下,通过把名班主任工作室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型组织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构成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大家都拥有共同的目的、期望、知识、志趣和情感,为实现班主任专业成长与进步而努力。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场域理论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构建实践研究——以深圳市王小玲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例”(课题号2021YQJK578)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张成林,译.中信出版社,2009.

[2]杨小兵,王咏梅.“FAR”模式:构建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J].教育观察,2021(10).

[3]马开收.加强班主任培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07).

[4]刘志勇.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助推学校行稳致远[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7).55C3C0E9-68E2-481D-AC96-F072FCF997D7

猜你喜欢

学习型组织专业成长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