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16设区市综合竞争力实证研究

2022-07-02翟怀技杨玉桢

绿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设区青岛市山东省

翟怀技,杨玉桢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0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创新活力旺盛,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1]。2021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95.9亿元,同比增长8.3%,GDP总量连续44年保持第3高位。省内经济“主核”青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36.46亿元,位列全国第13位。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在许多领域都领先全国许多地区。但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也暴露出了山东省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山东省拥有发达密集的重工业网络,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却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全省城市发展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此外,由于历史发展、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经济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原因,山东省内各个设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2020年为例,青岛市与济南市在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均达到10000亿元以上,但山东省内GDP总量位于1000~3000亿元的城市的比例达到16设区市的56%,经济尾部城市较多。当然,考察一个地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并不能单纯的考虑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自身地理区位及政府政策优势与劣势,都是应该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综合考察山东省16设区市的综合城市竞争力,本文选取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指标降维与主成分抽取的方式,分别对16个设区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打分排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遵循全面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选取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卫生等领域的11个指标:X1-专利授权数;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社会就业人数;X4-地区生产总值;X5-人均可支配收入;X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人均生产总值;X9-卫生机构数量;X10-图书馆藏书量;X11-第三产业占比。

2 文献综述

城市竞争力是对城市自身拥有的资源要素、经济结构与人才储备等方面具备的综合优势,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在市场占领、科技研发、社会治理等方面具备绝对优势[2]。事实上,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源自于20世纪关于国家竞争力研究,是国家竞争力研究的衍生品。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是关于一个国家的产业经营战略的典型代表。他将产业竞争力划分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及支持产业4个部分,从宏观上解析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并与他的价值链理论、“五力”模型形成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完整研究链条[3]。在国家竞争力之后,有些学者开始将城市竞争力作为重点进行研究。许学强将城市竞争力定义为城市在内外部表现出来的稳定与发展的能力,对外吸引与辐射能力[4]。Kresl等从经济角度研究了城市在财富创造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竞争能力,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在城市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5]。Gordon则认为城市竞争力来源于社会福利的完善程度以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更强[6]。

中国学者倪鹏飞在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中提出了“弓弦模型”[7]。城市的核心实体要素,如劳动力、物质资本、基础设施等作为模型中的“弓”,而城市竞争力中的城市文化、制度力等作为模型中的“箭”,弓箭之间形成了有机整体,他们之间相互的作用形成了城市的竞争力。张竞雪认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对外开放、空间辐射、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和生态环境竞争力组成[8]。

从整体来看,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大特点:一是从宏观到微观研究的深化,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是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中衍生而出,虽然有些研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国家产业,但它们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影响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化,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从局限于实体要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到城市文化软实力、制度环境等的研究,无形且难以定量的隐性知识等被纳入到评价指标之中来,体现着对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日趋成熟;三是对城市竞争力的指标评价方面,部分专家学者基于成熟的城市竞争模型建立指标体系,部分学者则根据自身研究对象实际进行指标评价设计,在这个层面上,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测度体系,部分指标选取不太合理[8]。本文在指标选取中充分参考前人文献成果,力求实现指标评价体系的客观性、适用性与代表性。

3 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

本文参照前人有关文献,选取专利授权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人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额、人均生产总值、卫生机构数、图书馆藏书量、第三产业占比11个指标作为本文指标体系。为保证数据来源可靠性,本文数据来源为16设区市统计年鉴。为保证数据可比性,本文缺失数据根据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及财政网站获取。

3.2 数据分析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有必要先检验本文指标体系的相关性,以保证主成分分析的可行性:下面对本文11个指标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表1)。

KMO>0.6代表检验通过,适合主成分分析。本文KMO 检验值 0.724,巴特利球形度检验值246.886,卡方值显著性水平为 0.000,选取的 11个评价指标间拥有较高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KMO检验通过后,即可进行主成分的抽取工作(表2)。

表1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2 总方差解释

本次主成分共提取两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9.566%,公因子对样本的解释能力达到89.566%,满足主成分需要,可用这两个公因子代替11个评价指标进行城市评价(表3)。

总体来看,所以成分信息保留率均在77%以上,绝大部分信息得到了保留。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得出两个主成分得分如下:

成分1得分=0.125×专利授权数+0.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130×GDP(亿元)+0.088×就业人数+0.081×人均可支配收入+0.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111×货物进出口总额+0.072×人均生产总值+0.087×卫生机构数+0.122×图书馆藏书量(万册)+0.107×第三产业占比(%)。

成分2得分=0.005×专利授权数-0.0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007×GDP(亿元)-0.294×就业人数+0.312×人均可支配收入+0.0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121×货物进出口总额+0.350×人均生产总值-0.301×卫生机构数+0.053×图书馆藏书量(万册)-0.148×第三产业占比(%)。

表3 公因子方差

表4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结合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16个设区市的综合得分,整理后排名如表 5所示。

表5 山东省16设区市综合得分

从表 5来看,山东省有7个设区市综合得分大于0,综合城市竞争力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占16个设区市的44%。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得分较高,位列第一、二、三位,与山东省实际的城市发展相符。德州市、菏泽市、枣庄市、聊城市位列全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后四位。其中,聊城市得分为-0.757,在16个设区市中处于末位。

青岛市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山东省经济中心,位于中日韩自贸区前沿,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常年享受国家政策倾斜[10]。在经济发展方面,青岛市高新技术发展较快,青岛蓝色硅谷规划逐步走向现实。在各个指标方面,青岛市各项经济指标健康且均衡。青岛市总体经济发展良好,作为山东省经济龙头,在未来经济建设中应积极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实现城市间的协同发展进步。尤其是半岛地区城市的协同发展,作为半岛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城市,青岛市与烟台市近年的交流沟通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产业层面的战略协作也有待深化[11]。

济南市虽然在城市综合评价中排名第2,但实际经济情况并未达到最佳预期。在济南市合并莱芜市之前,山东省仅青岛市1个GDP万亿级城市。即便莱芜市并入济南市,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也只堪堪突破万亿元大关。与青岛市存在3000亿元左右的差距,且人均GDP排名优势有所下降。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位于首都经济圈范围,又受到长三角经济圈辐射,同时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城市,应进一步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打响独特的城市名片,不断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发展[12]。

烟台市在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11.75亿元,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位列山东省第3。人均GDP占据山东省第4位。从烟台市的地理区位上来看,烟台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高校产学研、海洋生物技术经验丰富,且靠近日韩地区,土地资源充足[13]。但作为沿海城市,烟台市因缺失天然良港,只能被迫重点发展旅游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台市经济发展进程。

作为16个设区市中设市最晚的日照,行政区域面积狭小,难以发展产业集群,拥有天然港口东港区,但面临青岛、大连等城市的竞争压力,下辖两县山地、丘陵遍布,主要经济来源仍为农业收入,工业、服务业发展迟缓。在对外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等各个方面,日照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与日照市不同,聊城市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也曾迎来短暂的高速发展期。由于区位的原因,聊城市的经济发展深深受到漕运、货运的影响。1996年,大京九建设的启动为聊城发展带来了契机,曾让人民日报发出“天下不敢小聊城”的感叹,聊城市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但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是高额的能源排放与省内倒数第一的空气质量状况,聊城市经济建设重回山东省“船尾”。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山东省16设区市的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不齐,青岛市以2.188分的断档式得分成为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的头名,而对于山东省其他设区市,应出台相应政策提高自身城市吸引力与综合竞争能力。

4.1 提高经济竞争实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16设区市整体来看,青岛市在2016年成功迈入GDP总量“万亿”大关,并连续6年保持稳定增长,在2021年达到14136亿元,是山东省经济增长的龙头。而人口大市临沂市,GDP刚刚突破5000亿元,不足青岛的1/3。与临沂市人口相近的长沙市早在2017年就进入了“万亿俱乐部”。临沂市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经济占比较高,对自身优势站位认识不足,在发展过程中走了一定的弯路。在经济发展中应根据自身实际,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扩大城市知名度。同时,要注意中国长期存在的“职责同构”问题,避免城市同质化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规划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建设路径。

4.2 加强城市协同发展

日照市于1989年设市,常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2021年日照市GDP总量仅为2000亿元左右。人口与地域面积的限制决定了日照在发展重工业以及农业等方面的短板,因此日照市应发挥自身临海优势,紧紧抓住亚欧大陆桥头堡、鲁南出海口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圈,加快与相邻地区协同发展,立足当前,着眼未来[14]。

4.3 扩大对外贸易

山东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国际经济贸易交流频繁。山东省拥有中国1/6的海岸线,港口贸易发达,是一带一路的交汇交融地区。山东省沿海设区市有6个,分别为:烟台、青岛、威海、日照、东营、潍坊、滨州。这6个设区市可以鲜明地划分为2个等级。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在国际经济贸易交流中发展较为快速,整体经济贸易水平在山东省平均水平以上。东营市、滨州市、日照市在港口贸易、对外进出口等方面发展较慢,基础较孱弱。在山东省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相应国际国内双循环重大发展战略,在畅通国内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交流,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各设区市应发挥已有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优良港口长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工艺,推动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形成以蓝色海洋资源为特色的资源产业,优化资源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将特色资源产业引向国际市场[15]。

4.4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山东省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位列全国第8。这个排名对于拥有1亿人口的沿海经济发达大省来说并不出彩。GDP只能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能从微观上展现居民层面的经济状况。在2020年,青岛市、济南市、东营市、威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了40000元以上,但是有9个设区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优解是增加就业、增加分配。增加就业的主力军在于占据中国就业市场80%的民营企业。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与激励,保障民营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在带动居民就业的同时拉动地区经济高效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设区青岛市山东省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再见,雪姑娘
论我国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
立法法修改实施一年 209个地方获行使立法权
我省11个市人大实现同步换届
温州等5个设区的市开始行使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