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类的救护技术

2022-07-02吴耀祥

林业与生态 2022年6期
关键词:笼舍鸟类个体

吴耀祥

工具准备

检疫隔离笼舍:用于接收新收容的鸟类个体及发病个体的隔离。应结构牢固,能防害兽、猛禽等天敌动物的攻击,能防逃逸;四周宜用黑色布料或塑料薄膜等遮挡视线,顶面应保留足够透光面积;笼舍四周地面以下埋设500 毫米深度以上的铁丝网,防止鼠类动物危害;有足够隐蔽区域;笼舍内应设栖架,粗细根据鸟脚大小定,应适合鸟站立和适当横移,应能避风、避雨,防护程度以避免鸟类个体直接受到上述危害为宜。

饲养康复笼舍:笼舍分内室和外室,内室可用砖混结构,外室可用钢架结构,金属网孔径≤ 1 厘米,能防止黄鼬等天敌捕食,笼舍内应适当丰容,放置天然栖木,粗细根据鸟脚大小定,应适合鸟站立和适当横移;设便于隐蔽的小障碍物;外室设沙池。

野放训练笼舍:面积至少300 平方米以上,模仿野外生态环境,种植适宜植被,放置适当障碍物,地面宜有一定起伏和沟坎,外围用金属架结合软网。

运输容器:运输笼箱应安全、黑暗及通风良好,箱的两侧应有通风孔,箱子应结构坚固,不易塌下,在运输或保管动物时不易变形,箱子应可以清洗,在每次使用前均须消毒。可用实心轻质木板(有数行排气孔)为宜。如雨燕目鸟类腿短具爪,善于抓爬,箱内可以放置软毛巾或人工草坪,供其抓持,避免鸟类在运输途中产生应激反应。鹦形目鸟类喙坚硬而有力,破坏力强,箱子应该坚固耐用、不易毁坏,宜用木质笼箱或运输犬猫的航空运输箱。可根据鸟的大小和习性,适当调整容器尺寸。尺寸规格(高、宽、长)为:雨燕科为300×200×250 毫米;鹦鹉科为500×300×500 毫米;画眉科为500×300×300 毫米。

捕捉工具:宜用可伸缩的柄或固定长柄的捕鸟网,柔软、无打结,开口略大于鸟的身体。捕捉工具宜用黑色布料、6 号钢筋、轻质钢管或硬塑管制作成带柄网兜,如鹦形目鸟类喙坚硬有力,捕捉时应佩戴防咬手套,捕捉网应用坚韧的尼龙粗网;网孔、口径、深度根据不同种类个体大小确定,手柄长度1200 ~ 1500 毫米。

救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救护人员应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必要时要带头罩,并尽可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接触鸟后应及时洗手,清洗消毒救护工具。

初步诊断

问诊。问诊是开展救治工作的第一步,主要是详细询问受伤鸟被发现的地点及周围情况,是否能进食,被救护前精神状态等基本情况。

体检。收容救护的动物应该置于温暖、安静的环境进行检查,尽量减少环境压迫。体检应该全面而简短,一般不超过10 分钟。主要包括:头、眼睛、喙、口腔、耳道、颈部、胸部、翅膀、体况、体重、体温、呼吸、心跳、皮肤羽毛、腿、能否自主站立或站立行走、肢体有无骨折、受到外界刺激时反应的敏捷程度等检查。

诊断。血液检查:采血部位为腋下静脉,采血量不超过体重的1%。检查血常规,判断脱水情况及感染病菌情况。X 光检查:部位是胸背、侧面和首尾,用于检查骨折和是否吞服异物。病毒性疾病筛选检测:主要对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筛查,采集咽喉拭子、肛门拭子用禽流感病毒抗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条和鸡新城疫病毒抗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条检测。细菌性疾病检查:无菌采取脓肿、分泌物、以及气管冲洗物等进行分离培养,常见病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巴氏杆菌、葡萄球菌和曲霉菌等。中毒检查:中毒药物主要是氨基甲酸酯农药、有机磷农药,最多是呋喃丹。中毒鸟类依中毒深浅,表现为腿软弱无力、支撑不起身体,趴在地上,或虽能站立但是站立不稳。有的则全身颤抖,似怕冷状,或两翅拍打无力,飞不起来。严重的两翅不拢,无力垂下。嘴里流出很多黏液,拉长呈丝状。黏液可导致呼吸困难,气管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有的左右晃动头部以吐出黏液,严重的则抬不起头来,或头搭在地上,粪便呈稀状。针对检查情况,判断是中毒、感染疾病、机械损伤还是其他病因。

治疗

应急治疗。针对呼吸微弱(或过于急促)、心跳无力(或过快)、体温下降(或上升)、不能站立行走、对外界刺激反应弱的动物个体,所采取的应急治疗方法为肌肉注射头孢拉啶0.5ml、地塞米松0.5ml、盐酸洛贝林0.5ml 注射液,可以防止心衰和应激。把鸟类放到温暖安静的环境内中,情况特别紧急的可以放置到ICU 动物护理病房中进行急救。

对救护的个体应进行补液。轻度脱水可口服。中度脱水可皮下注射,部位在腹股溝或背肩无毛区,一般补液3 天,溶液为复合氯化钠注射液。补液前应将注射液升温至与鸟体温接近,第1 天,按体重的5% 皮下注射2 次,第2 天~ 3 天,按体重的3.7% 每天皮下注射2 次。

损伤治疗。有外伤的个体,应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一般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蘸有络合碘的纱布按压止血消炎;大的伤口,应适当缝合后消炎;旧伤且已化脓,用0.05% 洗必泰冲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络合碘消炎,应采取全身性抗生素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可用X 光检查骨折情况,用绷带稳定骨折部位。开放性骨折,应先清理异物,生理盐水冲洗,络合碘消毒,合理闭合并包扎伤口,镇痛消炎1 周左右。

中毒治疗。根据动物呕吐物化验是什么类型的毒物中毒,然后注射相应的解毒药,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用氯解磷定或碘解磷定。

细菌性病治疗。把分离培养的病原体进行药敏试验,选取敏感性药物肌肉注射或口服治疗,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对环境和饲养笼舍定时消毒,勤更换食具水具,巩固和促进治疗效果。

寄生虫病治疗。组织滴虫病宜用甲硝唑50mg/kg,口服,每天1 次,连用5 天。球虫病用药时应采用轮换用药和穿梭用药,常用药物及喂药方法:0.0001% 地克珠利混饲、0.0125% 尼卡巴嗪混饲或0.0025% 妥曲珠利溶于饮水中,同时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A 和维生素K。消化道线虫病宜用丙硫咪唑5mg/kg ~ 20 mg/kg,或左旋咪唑25mg/kg 一次口服。体表寄生虫病用0.005% 溴氰菊酯喷洒鸟类身体、笼舍,同时用1mg/kg 的阿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每周2 次,至少连用2 周。

康复饲养

康复笼舍。必须模拟野外生境,并且在笼舍内设立一个能够为动物提供隐蔽环境的场所。

笼舍丰容。笼舍的丰容以简单实用为主。笼舍内可设置供攀爬的耐用栖木、便于隐蔽的小障碍物、沙池等。夜鹰目鸟类不善于抓握,笼箱内放置毛巾或枯树叶供其伏卧即可。鸡形目笼舍内设便于隐蔽的小障碍物,外室设沙池。鹦形目鸟类活泼、好动,喙破坏能力强,栖木上悬挂小的玩具或设置洞穴供其玩耍、休息。笼网用坚实的点焊网,不要有螺丝固定,鹦形目鸟类会将螺丝全部破坏掉。食盆、水盆最好用金属盆或陶盆,防止损坏。咬鹃目鸟类为树栖性、不喜结群的,善爬而不善走、跳,飞行力不强,栖木上悬挂食盆、水盆。笼舍地面铺设10 厘米左右的枯叶。戴胜目鸟类栖息于森林或平原,笼舍放置食盆、水盆外,地面应铺垫10 厘米厚的枯叶,将食物放入食盆或树叶下供其啄食。

康复期食物。鸡形目鸟类食物主要为:玉米、小麦、大豆、麦麸、鱼粉、绿叶蔬菜、胡萝卜、苹果、西红柿、黄粉虫等,也可购买鸡饲料,不同日期饲喂不同的饲料。夜鹰目食物主要为:面包虫、杜比亚蟑螂、乳鼠、大麦虫。一般每天至少饲喂两次,饲料量以每次20g 左右为宜。鹦形目鸟類食物主要为:各种坚果、葵花籽、麻子、黍子、谷子、新鲜的玉米、各种水果、墨鱼骨(少量添加)、商业鹦鹉饲料等。雨燕目鸟类饲料主要为:面包虫、小杜比亚蟑螂。咬鹃目鸟类食物主要为:面包虫、各种水果。每天饲喂两次,饲料量30g 左右为宜。佛法僧目鸟类食物主要为:新鲜的小鱼、面包虫、大麦虫等。一般每天至少饲喂两次,饲料量根据鸟类的体重而定。戴胜目鸟类的食物主要为:面包虫、大麦虫、杜比亚蟑螂、蚯蚓、其他蠕虫。一般每天至少饲喂两次,饲料量20g 左右为宜。鴷形目鸟类食物主要为:面包虫、大麦虫,每天饲喂两次。雀形目鸟类食物主要为:谷子、黍子、玉米、高粱、面包虫、大麦虫、叶菜、水果、商品饲料等。每天饲喂两次,饲料量以每次恰好食完为宜。

野外放归

受伤的鸟类,由于伤情的影响、受到惊吓,在救治过程中摄食方式及食物的改变,生活环境声、光、温度等的变化,会暂时性丧失野外生存能力,为更好地帮助所救治康复的鸟类重新回到野外生存,必须做好康复动物的野外驯化工作,放归前应进行野化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寻找水源和食物、躲避天敌、寻找合适的栖身点等。

完全康复后应再次进行健康评估,符合放归条件的个体应及时放归。对于身体有残疾的或者其他不再适应野外生存的动物,可以留做繁殖种源、科学研究或公益性质的宣传教育用途。

康复后,将所救护的野生动物重新引进到它生活的自然生境中,必须进行放归评估。包括:运动能力、采( 捕)食能力、躲避敌害能力、发现或建立庇护所或巢穴的能力、复杂的环境中定位和导航的能力。只有上述几项内容的评估结果均为优的个体,才能放归自然。

放归要求与注意事项:依据康复动物的习性和个体大小选择合理的装运工具,尽量避免对动物的伤害。放归地的选择必须为该物种(亚种)的现有栖息地。对于迁徙动物,必须选择合适季节在其栖息地或迁徙经过地进行放归。放归前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才能放归。避免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多次放归。救护时间较长的个体,宜采用软放归形式放归。外来物种禁止在我国境内放归。对放归的个体,应进行体重体尺测量,并进行身份标识。对放归的个体,应尽量佩戴监测跟踪仪器进行监测。

猜你喜欢

笼舍鸟类个体
善于学习的鸟类
重庆动物园游蛇展示笼舍的环境丰容及其影响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鸟类
视觉丰容对幼年川金丝猴行为影响初探
獭兔球虫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鸟类的叫声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