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春天发光的灵感

2022-06-30吉利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2年6期
关键词:旅行工作

吉利

水是宋轶最不陌生的。她生长在长江边的湖北荆门,一提起春天,她就想到了脆脆的藕带。2020年,作为“长江儿女”的宋轶前往青海格尔木驿站,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下捡垃圾,从公路、小道到河岸,宋轶一边感叹任务艰巨,一边被志愿者感动。“有一天,我给他们做了麻辣香锅,送了电热毯,大家都很开心,我感到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也感觉到一切都变得很容易满足。”

宋轶最近正在追寻春天。跟随综艺《追星星的人》第二季,宋轶去往浙江的茶园里寻找春日的礼物。她背着竹篓在太阳下采茶,从茶树新梢上折取最鲜嫩的叶片。采完的茶叶要晾干、炒制后才能泡水喝,用两小时的时间采摘到的量只够泡两三杯。“其实采茶还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直到去现场观看,宋轶才知道炒茶不是用铲子,而是用手。炒茶时锅的温度超过200℃,刚开始这个数字让宋轶望而生畏,但是后来她戴上手套,亲自尝试后,觉得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我还拿了第一名,虽然一共只有三个人比赛。”

参加了两季《追星星的人》,宋轶跟着节目组到过甘肃景泰黄河石林、阿拉善盟月亮湖,也到过云南的普达措国家公园、福建的坛南湾……这些都是宋轶平时未曾涉足的地方。她前往四川雅安的原始森林寻找野生动物。原始森林里没有路,她在其中穿梭时,用肢体动作模仿动物蹲下或爬行。树的枝叶不止一次插入宋轶的头发。拔下来后宋轶发现,某些枝叶上长满了蘑菇,“挺奇妙的。”

节目录制中经过了达瓦更扎,在藏语中,这个地名意为“美丽的神山”。在这里,人们可以环顾北面的四姑娘山、南面的帕格拉神山、西面的贡嘎群峰和东面的峨眉山。站在观景台上,看到沐浴着金光的群山,宋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看到村落里的村民跳着锅庄舞,唱着藏族的多声部合唱,在和声出来的那一瞬间,宋轶再次产生了想哭的冲动,而眼泪落下没有任何征兆。

除了工作需要,宋轶的上一次个人旅行要追溯到2019年。那一年,她去了拉萨和林芝。高原是她格外中意的旅行目的地,那是她心目中离天空更近、风景更纯净的地方。每一次旅行对于宋轶而言都是十分宝贵的。从紧凑的行程中抽出时间、找到想要一起旅行和分享的同伴、对目的地和行程进行计划……这些要求意味着宋轶心中的完美旅程并不易得。但这并不妨碍她在心中列出自己的计划:有时间的话要去新疆;如果能出国,则希望去冰岛和希腊。至于旅行的节奏,可能宋轶出演的《赘婿》里苏檀儿和宁毅的旅行可以作为参考:过去车马慢,也没有手机和社交网络干扰,可以更沉浸地享受旅途,也能很真切地分享感受。

作为演员,宋轶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荧幕角色。她笃信塑造角色的过程也是考验人生积累的过程:并不在于某一個瞬间,而是由无数个瞬间的积累,让演员的人生和阅历发生了改变。录制《追星星的人》第二季,在雅安的大自然中穿梭时,宋轶的心中萌生了许多与都市工作完全不一样的感想,也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生。“比如我见到的那些森林里的人们,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这片森林。”

一轮下弦月倒映在北京密云白河的流水之中,河边绿草茵茵,柳条展示着春风。一只名叫Leo的牧羊犬奔跑、跃起,欢天喜地地接住吉克隽逸掷出的飞盘。在一旁的树荫下,金毛小狮子发出羡慕而焦灼的叫声。

此情此景让吉克隽逸想到了家里的两只猫咪:7岁的豹猫爆爆和1岁的布偶猫弟弟。两只猫在她的家里日日追逐,闹得不亦乐乎。河里的雕塑、河面粼粼的春光又让吉克隽逸仿佛回到了大凉山的海边。

所谓“海”,指的是大凉山的邛海。作为高原上的淡水湖,邛海周边四季如春,但又在春天有着格外灿烂的模样。春天的时候,吉克隽逸几乎每天都会去邛海海边,因为那里“随便一走就是风景线”。

在树下抱着毛球一般的兔子荡秋千、和两只狗嬉戏,这样的一天对于吉克隽逸来说像是某种日常的逃离。就在来到白河畔的前一天,吉克隽逸刚刚进行了密集的录音。结束工作回到家后,她整个人像被打散了,泡了一个澡,又空口吃了一碗白米饭——热衷健身的吉克隽逸一向在意自己的碳水摄入量,但在疲惫的时刻,她似乎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晚上10点,她躺在床上,但是仍然翻来覆去睡不着。“像我们这种做音乐的人谁会早睡啊?我们都是天天熬夜的人。”

在吉克隽逸的眼里,歌手是非常情绪化的一类人,但仍然享受工作带给她的无法取代的满足感。旅行则像是她忙碌工作中的一个充电站。

吉克隽逸喜欢阳光明媚、有海浪气味的目的地,“闷热的、巨晒的,我就喜欢那样的状态。”

在海滨,吉克隽逸冲浪、玩各种极限运动,甚至想试着撕一下别人身上被晒伤的皮。那是属于她的快乐节奏。

她习惯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是因为满满当当、并不固定的工作日程;二是因为这样她会有一种心安理得。“如果把所有工作都做完了,正好有时间,我就会觉得可不是我主动要玩,我是被动的哦,因为我是绝对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

属于她的另一个充电站是大凉山和朋友们。她有10来个发小,他们有一个微信群,每天都聊天。发小们从事和吉克隽逸完全迥异的工作,但是这么多年来,彼此从未远离过对方。只要一有时间,吉克隽逸就会回到大凉山。春天是邛海景色格外好的时候,她和朋友们一起去邛海边烧烤,或者在那里聊天、拍照。“春天大家都会找一些有意思的事儿,加上我又是一个特别爱玩的人。”

吉克隽逸爱玩,也是旅行中的领队担当。从出行的张罗策划,到筹备食材、细节执行,甚至需要准备的收纳袋、垃圾袋和行车路线,她都会详细规划,事无巨细。她也毫不谦虚地表示,自己一定是一个好的生活助理。她的这种能力是在工作中培养的,对于吉克隽逸来说,对每一天的工作,一定要心里有数。旅行的意义,兜兜转转,也回归到工作。透透气,换一种心境,再回来,她就会觉得一切又不一样了。“再工作的新一天会是非常精致、完整、有价值的一天。”

迎着风,风筝的翅面被撑得满满的。“飞起来了!”整个草坪上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线被越扯越长,风筝在天空里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点。

2015年,当有花果MCN刚刚成立的时候,公司里有一个微信群,名叫“网红鼻祖小张带我们飞”。2022年的春天,放风筝的小张回忆起那段创业的时间,有些感慨。“确实自己感觉生命周期还蛮久的,也是比较幸运地踩到了风口,有机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变成工作,而且能一直做下去。”

比起小张这个名字,大家显然更熟悉她的网名“原来是西门大嫂”。她最早在豆瓣上写影评,之后通过相册出圈,再转战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尝试视频甚至直播。西门大嫂一直适应每个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迁。就像她刚刚放飞的风筝,作为自己创业的初代KOL,西门大嫂自己既是飞翔在天上的风筝,也是脚踩在地面上的掌舵手。

博主的身份让很多事情都變得不一样。比如旅行中,她要带很多套不同的衣服,去拍造型、拍Vlog。这也意味着,她想要带着家人去体验一次完全抛开工作的旅行机会少之又少。但她把这种限制重重的不自由变成了一种仪式感。一年一度的家庭旅行日已经走到了第三年,在日本和泰国之后,今年她带着父母去了云南大理。她希望父母体验同样的旅程,会带着父母逛买手店、住设计师酒店。她也和父母达成了一种友好的默契:不一大早出门,因为她要睡懒觉;不匆忙赶景点,因为父母不想要太紧凑的行程。因为工作里已经有太多表格,所以她希望旅行中能摆脱这些严丝合缝的安排。

“旅行最有意思之处真的不在于去一个别人都去过的地方。”西门大嫂回忆和丈夫老杨多年前的垦丁之旅。两人骑着小摩托去寻一个做鱼生的大排档。他们看到渔民在旁边的野海中捕鱼,于是加入其中,玩了一下午。那是让他们觉得无比开心、无比难忘的一下午。后来再去梳理所有关于旅行的难忘回忆,西门大嫂才发现,所有珍贵的回忆都没有发生在景点里,而是发生在他们无意间路过的那些角落。

“这些瞬间帮助你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打开了自己的一个小盒子。”这是属于“原来是西门大嫂”的旅行的意义。

拿起拍立得相机,相机背后的位置显然让小奶球更舒适。她是网络热词“凡尔赛”的发明者,但大多数使用这个词的人似乎对此并不知晓。当然,小奶球对此似乎也并不在意。

2022年,小奶球才打定主意,要专心做一名旅行博主。在之前的几年里,美妆、穿搭……她基本上什么内容都发,但是后来她才发现,这些不擅长、不热爱的内容无法激起她真正的创作欲。于是她在旅行这条赛道上扎下去。

“你考虑过现实的因素吗?”“考虑过,”小奶球承认,“但我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她对旅行的热爱是自小耳濡目染的。从小妈妈带着她五湖四海地玩,高中时去了一次香格里拉,让她印象尤其深刻。那时候的香格里拉未经太多商业开发,因而更有一种原生之美。日后小奶球追溯起来,自己对少数民族、原生态的兴趣大抵就源自那个时期。

去年,她和丈夫狗哥一起,又重新去了云南。在2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从最南端的西双版纳,一路走到了北部的藏族聚居区。在临沧,他们遇到了这趟旅途中最让她艰难的意外——从山上往下开,路上的大石头磨爆了车底盘。不巧恰逢山雨,救援队要到后半夜才能赶来。进退两难,车窗外是漆黑的道路和雨夜,车内是崩溃和焦灼。

去临沧,是因为他们来到了快手网红纠纠的家里。小奶球挽着纠纠的手一起化妆,还和纠纠一起录了“土味”视频。所谓“土味”,是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和大众对于内容的粗暴分类,但在小奶球看来,这些内容里包含人们自发的表达,让她深深迷恋,并愿意不远千里来一探究竟。“她为什么创造这些内容?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去了解背后的故事。”

“我觉得旅行带给我的是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小奶球说,行走在路上之后,她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在各个角落过着与朝九晚五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想把这样的世界呈现给看我视频的人,告诉他们,世界很大,生活的路不止一条。”

猜你喜欢

旅行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