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灯塔 和谐共生

2022-06-29方观生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共同体班级

方观生

编者按:杨换青老师在“成长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幸福教育”为研究方向,打造“共生德育”品牌。致力于“班級幸福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以“营造温馨的磁场,创造温暖的故事,开展丰富的活动,打造多彩的文化”为路径,以“共同体”为抓手,构建“方阵式”生生共同体、“共进式”师生共同体、“共育式”家校共同体,从而形成“师生、家长”共生的立体型幸福共同体发展模式,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幸福,让家长体验“家庭成长”的幸福,让教师获得“职业成就”的幸福。在信息时代,她选择用最传统最直达人心的文字为媒和学生、家长、年轻教师沟通,在心与心之间架起温暖的桥梁。她用爱心和智慧做帆,用责任和担当为桨,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前行。她用激情感染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爱心呵护学生,用耐心陪伴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可敬可亲的“杨妈”。

杨换青,广州市天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高中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骨干班主任、《教育管理·少男少女》封面人物。获评“感动广州最美教师”提名奖、广州市“感动天河好教师”、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天河区“育人奖”、天河区“毕业班工作先进个人”、天河区嘉奖。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优秀,100%学生过高优线,班级获评“全国书香状元班”、广州市“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集体”、天河区“示范班”、《中小学班主任》杂志“星班级”等。

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8项,在《教育时报》《人民教育》公众号、《班主任之友》等发表多篇文章。教书育人事迹和班级故事被《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教育时报》《信息时报》《中小学班主任》、广州电视台等刊载报道,家校共育案例被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收录。

参与广州市教研院科研项目《教师的幸福观》的研究,研究成果《“幸福驱动”的师生教学相长模型构建与实践》获广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班级幸福共同体建设策略》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班主任年会上推广。近五年,受邀到四川、湖南、陕西、福建、广东等地做讲座共计60余场次。参加省培项目,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潮州市校长班等授课,深受好评。

教育格言: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

教育,首先是教师自身的觉醒和成长。2011年,连续送完几届毕业生,又接任一个新的高三班。9月1日的中午,杨换青老师突然身体飘忽,头晕目眩,她被送进了医院。经过医院检查,七节颈椎有五节压迫了神经,医生诊断为“五星级”颈椎病,祸不单行,体检过程又查出了心脏方面有问题,毫无征兆的她由单位的女强人变为病房里的女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她被迫中断工作达半年之久。生病期间,她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心灵对话:“是什么让我身心俱疲,以致身体不堪承受?”“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接下来的教育生活我要怎样度过?”深度的反思后,她意识到,虽不可否认自己爱讲台、爱学生,可更看重的是分数,评价学生更多的是成绩,而不是成长。为此,她呵责过不听话、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埋怨过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为此,她的语文课堂偏重于实用主义和应试技巧,偏向于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她的班会课偏重于道德说教,少了生气与活力。她深度自省后,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爱有些自私,过于狭隘。造成自己身心俱疲的不仅仅是疾病,更多的源于对教育的狭隘理解。有了深层的反思,她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旅。

她阅读了许多心理专著和中外教育名著。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她的视野开阔了,方向明晰了。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志同道合者,为了得到更多同行的帮助,她加入了四个全国性的教育公益组织。这些团队定期举办教育沙龙、德育研讨、公益讲座,她坚持听讲座、参与研讨、写学习心得。几年时间的坚持,她学到的不仅仅是带班技巧、教育艺术,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认知和情怀。对她影响最大的是新教育提出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理念。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之语更是打动了她。她深刻地认识到,不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要尊重内心的情感,追求情感的熏陶和体验,力求做一个幸福的人。她决定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建设“方阵式”生生共同体、“共进式”师生共同体、“联动式”家校共同体,从而构建一个“立体型”班级幸福成长共同体。

一、“汇”心聚力,打造幸福基地

从1999年参加工作至2011年,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杨老师采取的都是“传统火车”模式,耗时多、工作累,但成效偏低。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合作学习和张素兰老师合学教育的启发下,她创建了“班级幸福成长共同体”班级管理模式,开启“动车型”带班模式。为此,她推行“六六组部制”班级管理模式,成立6个学习小组、6个管理部门,分别是环卫、学习、纪检、生活、体卫、班史6部。在学习小组组建时,杨老师主要考虑学生自评与愿望、家长介绍与评价、同伴互评、教师综合考核与估量等要素,并就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做调查和评估,结合学科成绩,按照“高低搭配,强弱互补”的原则进行。每个学习小组由科任老师、家长导师、行政组长、单科组长、下组班干构成,通过方阵管理和层级管理,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成长关系,启动每个小组的马达,形成“动车型”成长模式。

在整个团队运作过程当中,她想方设法,用心用情,动脑动手,让组长团、科任导师团、家长团各尽其职、通力合作,让班级良性运转。在德育管理卓有成效的同时,让成绩的提升水到渠成。她推进班级幸福共同体,具体策略有:

(一)多管齐下,培养先锋

组长是班级共同体成长发展的重要人物。在组长的选拔和培养上,需要多管齐下,方能把组长培养成先锋官和领头羊。杨换青老师通过征集意愿、竞聘演讲、民主投票等流程选拔组长;通过定期培训、组长例会等形式培养组长的领导力;通过捕捉组长的闪光点,及时宣扬,提高组长的话语权;通过组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智慧共享,共同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她着力建设班级榜样成长资源库,实现“同门弟子”链接,开展“传帮带”活动,由往届优秀组长组团进行带组经验分享,起到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二)全员德育,将军领航

在班级共同体的建设中,她发挥全员育人的力量,调動科任教师的内驱力,让其不仅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还能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科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战队(小组)。

1. 推行“1+1”导师制。一名科任教师担任一个常规小组的导师,负责引领成长,跟踪成长动态,指导学习方法。导师定期组织成员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做到及时解惑答疑。

2. 推行全员德育制。通过建立科任备考指挥中心、班级文化建设中心,全体科任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做到全员德育。通过邀请科任教师一起备班会,开班会,办活动,以此来拉近师生的距离。通过开展科任联席会议,定期交流思想,形成集体德育智慧。

3. 推行师生激励制。为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发挥导师的榜样和引领作用,她开设“魅力教师有话说”专栏,邀请导师写成长寄语和主题讲座;为引导学生尊重和信任导师,她会在教室开辟“榜样教师”专栏,展示导师们的精彩事迹,或者展示学生给导师的“感谢信”。在师生的互动中,增强相互信任,打造温暖的情感磁场。

(三)家校共育,保障后勤

班级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能有效助力班级共同体的成长。

1. 设立岗位,分工明确。在家长中成立家委会、家长讲师团、班级文化建设团、活动组织团等部门,面向全体家长招募相关人员。家委团负责全面统筹家校共育事务;家长讲师团协助班主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团负责协助开展班级活动。例如,家长团策划和组织的“元宵火锅大会”,获得全体科任、家长、学生的好评,活动被“中小学班主任”公众号报道。班级文化建设团负责协助班主任整理班级成长档案,编制班刊和班级纪念册等。2018届高一(1)班获评广州市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集体,其中大部分参评资料及参评视频是家长参与编制的。

2. 搭建平台,家校共育。开设家长心语专栏。她亲自编制了《家长心语》的写作本,并设计好封面,写好卷首语。她让每个家长为班级学生写信。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成长历程、职业感受、社会见闻等,营造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校合作的氛围。设立家长讲坛,成立家长讲师团。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跟学生讲课,与学生互动。目前,家长讲堂开设的内容有《中国名校分享》《财经资讯分享》《我眼中的世界》《我的成长史》《孩子》《我们陪着你一起长大》等。

3. 投入情感,建立链接。在策略上,她着力做好“一”字工程。如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写好第一份家校联系单,做好第一次单独沟通和班级情况汇报,写好给家长们的第一封书信。尤其注重集体教育和个案跟踪相结合,真心投入情感,与家长建立情感链接,让家长感受她是一位有温度的班主任。

多年来,杨老师着力团队引领,发挥班级各团队的引领和榜样作用,汇聚家长、教师的力量,助力班级发展,把班级打造成一个幸福成长的基地。她以“营造温馨的环境,创造温暖的故事,开展丰富的活动,打造多彩的文化”为路径,构建了一个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立体式幸福共同体,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幸福,让家长体验“家庭成长”的幸福,让教师获得“职业成就”的幸福。

二、用心“慧”爱,成就幸福成长

杨换青老师的学生们经常骄傲地说:“我们班是一个全自动化的班级!”有人问她:“你到底怎么带班的?”她笑着回答:“我就做一件事:让每一个孩子都愿意拿出他所有的能力跟着我去学海中畅游!”她用心“慧”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幸福成长。

2014年,杨换青老师的颈椎病发作,医生诊断她的七节颈椎有五节出了问题,骨头变形压迫神经,一度走路不稳,眼睛看不清书。当时,她住院半年,精神状况极差。杨老师的爱人心疼地说:“我给你们校领导打电话,你不要再上讲台了,更不能做班主任了!”2018年,倔强的她说服了爱人,再次成为班主任。那一年,她的病情在每周两次不间断的针灸治疗下,有所好转,她所带的班级的高考成绩也是她从教以来带出最好的。“这一年,我学会了与疾病和平相处,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无私乃大私。”她感慨说道。

班上的学生黄俊荣高考成绩位居全省理科排名第105名,天河区理科总分第一名。他在给杨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高三一模前,我遇到了瓶颈期,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不善交往,不喜分享,同学们说我是高冷型学霸,是您察觉到了我的不足,与我父母沟通交流,与科任老师召开联席会议,开始采取帮扶措施。认为我若想更大突破,需要从打磨性格开始,不能让我单打独斗,而应集体作战。是您告诉我,真正优秀的人,不仅是自己优秀,而且可以帮助身边的人变得优秀。您为我量身打造一个学习小组,小组中有开朗的组长燕丹,全面发展的小晨、善于写作的凯文,与我同样内敛的智盛,这样的组合既能让我提升全科成绩,又能打磨我的性格。后来,我在高三一模中获得了广州市化学单科状元,天河区前十名的好成绩。最终也考上了复旦大学。”

不知从何时起,杨老师的学生在“老师”之外,给了她另一个称呼——“杨妈”。在杨老师心里,学生叫她一声“杨妈”,便是打心眼里接受她、信任她。而“杨妈”的爱,给了迷茫的学生以方向,给了彷徨的学生以坚定,给了叛逆的学生以柔软的关怀。如今已就读于中山大学的邹同学曾是让杨老师“头痛”的网瘾少年。他沉迷手机,不听任何人的劝导。杨老师跟他谈心、写信,似乎也无济于事。但她从没有用言语或行为伤害他,而是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一次次试图“叫醒”他。第一次高考失利后,他决定复读,2020年被中山大学录取。高考放榜后,邹同学主动联系了杨老师,向“杨妈”报喜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如今,他会隔三岔五通过微信跟“杨妈”分享自己的生活,像朋友一般。这件事让杨老师很感触:“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是一阵子,我们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陪伴他,爱他们。我虽然是教育者,但有时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教育我怎么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在帮助学生成长,成就学生幸福的路上,杨换青老师借助文字的力量,开辟教育的通道。她坚持师生共写随笔,每天批改学生的日志,班级共读共写活动成效显著。2019一学年,共编制阅读成果、班级故事、活动感悟、书信集等近10本班级专刊。她以书信为媒,为学生写信达40万字,助力学生的幸福成长。

杨老师用她的爱温暖和感动着每一个相遇的学生,学生也用爱和感恩感动着她。如今,杨老师在三尺讲台已耕耘了23年。回望来路,她坚定而从容地说:“当老师,我越当越喜欢。这份职业给了我幸福感和心灵的归属感。学生是灵动的,教育的情境是不断转变的,每天都给我惊喜。”感动和爱成为班级成长、学生幸福的源泉,也成为成长的力量。即便生源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她任教的班级却创造了高考高优率100%的辉煌成绩。除了收获优异的高考成绩,她的班级先后获评全国书香状元班、广州市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天河区示范班。她本人获得广州市“感动广州最美教师”提名奖,获评“感动天河的好教师”。她的教书育人事迹和班级故事被《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教育时报》《信息时报》《中小学班主任》、广州电视台等刊载报道,家校共育案例被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收录。

三、成己“惠”人,传递幸福教育

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杨换青老师也获得了成长。现在,她已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高中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骨干班主任。多年来,她深入学习,不断实践,“班级幸福共同体”育人模式已取得丰硕成果,“做幸福教师,育幸福学生”已成为她的教育格言。她对师生幸福成长的研究已颇有成效。主持和参与“班级幸福共同体”相关的省、市级课题8项;在天河区教育工会举办的“幸福教师小方法”征集活动评比中,作品获一等奖;在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市工会联合举办的“广州市教师幸福小方法”征集活动评比中,作品获优秀奖;在“最受网民认同的广州教师幸福方法”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市前十名。参与广州市教研院科研项目《教师的幸福观》的研究,研究成果《“幸福驱动”的师生教学相长模型构建与实践》获广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班级幸福共同体建设策略》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班主任年会上推广。“班级幸福共同体”研究成果《幸福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两万余字收录于德育专著《成长共育》;《把班级打造成师生、家长的成长基地》《家校共同体构建三阶段》发表在《教育时报》班级专栏上;《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获全国中小学班主任高质量育人论文评选优秀奖。

在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杨换青老师也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本校成立了“杨换青名班主任工作室”。“杨换青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导师—小组长—组员”三级互动为框架,构建“专业成长共同体、生命成长共同体”为维度的“教师幸福成长共同体”。她常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引导他们,指导他们备课、上课、做好班主任工作,为他们上示范课,课后与他们交流教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主力军。

杨换青老师热心公益教育,借助公益平台,推广幸福教育、爱心教育。近年来,她借助公益平台,推广“班级幸福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策略,得到全国各地教师的好评,影响了无数年轻教师的成长,杨老师收到公益讲座反馈和致谢信10余万字。2022年5月29日,她在至善学院开展《班级幸福共同体建设和运行策略》的公益讲座,参与听课的教师突破8万人次。

除了讲座,她还通过班级联动,帮扶青年教师成长,增强师生的幸福力。每带一个班级,她都会开展“结对子”的班级联动。例如,2018届高三(5)班与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高级中学高三(6)班进行联谊,以小组为单位结对子,开展“龙粤携手,双赢高考”活动,两个班级互写书信,开视频会……双方学生都受益匪浅,不仅收获备战高考的力量,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她积极参与扶贫共建活动,2019年,她所带班级高一(1)班与纳雍县第四中学高一(8)班联谊,开展“山海携手,一起追梦”活动。两个班的学生,共话梦想,互赠礼物。她自掏腰包为高一(8)班同学建立图书角,还随支教队去贵州为该班学生上了一节语文课和德育活动课。

泰戈尔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走过的曲折,磨砺了自己。收获的喜悦,豐盈了自己。杨换青老师被生活塑造,与病魔过招,一刀一式,都是真功夫。当初,对教育的狭隘认知,让她身心俱疲,如今,教育已成了她的养生之道。有人说,“爱是人类最大的能量本源,当你心中开始装有别人时,你便开始积聚爱的能量,当你心中能够装下更多人的时候,爱的能量便能为你绽放生命。”杨老师在教育这场爱的盛宴中,用阳光的心态,感染自己的学生、家长、同事,让班级洒满阳光,充满欢笑。在以后的教育路上,她依然会怀揣幸福教育的梦想,践行幸福教育的美好理念,推行幸福教育的落地措施。对于教育,她满怀深情;对于未来,她充满希望。在幸福教育的路上,她很幸福,她的学生也很幸福。

猜你喜欢

家校共同体班级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爱的共同体
班级“四小怪”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