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2022-06-29赵威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

赵威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也感受到了信息时代带来的便捷,传统信息记录模式不能满足卫生和血站行业对于采供储血信息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血液站的应用,包括系统应用现状、系统设计及其后期维护,以此有效地整理血站数据,防止信息的丢失和混淆,更好地保护血液的数字化资源。

关键词:血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引言:

完善血站信息的流程化、标准化的科学建设,确保采供储等用血需求的高效,是血站自身改革的重要一环。保障临床用血的高效和安全,是关系到民生的课题。计算机系统在血站中的应用,使信息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保障血站工作效率,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系统的现状

(一)计算机管理的需求

血站中的各项工作都有着紧密地联系。但是在早年间,在血液采集存储的阶段,各类型的信息分散且混乱。面对献血者进行的体检、采血和储存,都是环环相扣的流水线作业。所有环节都需要对信息进行登记、核实、统计,这种工作环境决定了信息的处理,要具备一定的可靠性、高效性,如今需要一种模式能够将信息处理的效果做进一步整合提升,脱离人工操作的束缚,有效规避失误。采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数据后期的调用,还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快速查询[1]。

(二)开发计算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在软件开发方面,与几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血液站管理方面的应用尚处于新兴的阶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内极度缺少可用的血液信息的系统化管理体系。而在新世纪开始后,整个体系发展又过快,出现了很多低水平的软硬件开发现象,将给血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留下部分隐患。要保障各工作站和岗位之间工作流程和信息衔接的问题,这就要求整个系统具有易用性、稳定性、实用性。操作和管理需要做到规范化,以实现安全用血的基本目标。同时,要根据各地各岗位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功能上的不遗漏。

二、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一)系统的设计

1.系统配置

硬件环境可以使用多点、多主机、多终端的网格拓扑模型。血站内所有的业务数据都需要被计算机网络处理,做到互联共享,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掌握全局的信息。血液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适用性有较高的要求,整个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满足眼前的需求,还应具有相应的扩展性,满足未来中长期的应用需求。例如:主机系统需要使用通用主流操作系统软件,在满足各商务需求的基础上,创建合适、独立的用户系统。数据库界面需要提供更易使用、更科学的操作工具。进行数据库维护、管理等,支持数据库中的各核心参数,根据系统自身的负荷状况自主调整要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应该更加重视“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规范血液站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数据代码等。在建立统一进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逐步统一数据交换、代码等相关标准,促进其他血液站之间的数据共享。开发并使用相关接口软件,以酶免分析系统等多个核心进行大型设备和信息化网络。除了血液信息本身之外,还需要构筑仓库的资材、品质管理等与资信通相关的设施,为血液站提供基础的系统保障。开发与医院的接口程序,实现血液站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实现实时掌握各医院输血科之间的血液资源状况,进行监测和筹措,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良好对应可以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2.工作流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站内上提供完整的工作流,从登记、体检、初检初筛、采血、复检、血库、献血证打印、无偿献血生日贺卡打印等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管理,全过程实现了条码控制。方便的条码系统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使得录入、查询更加方便和快捷。血库血液自动出入库,应及时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使血库工作更加准确、安全、高效。摄像系统的运用。可以快捷地保存献血者的照片,以方便日后图像的校对和长期保存[2]。

(二)信息的录入与管理

在信息输入方面,需要配备现代化的电气化输入设备,并增加条形码扫描枪和第二代身份证识别读卡器等设备。目前,大型血站通常采用血液编码的途径,这样方便明确信息的来源,也可避免相似信息的重复和混乱。计算机通过网络、ISBTl28编码技术、电子扫描技术,对采集入站血液母血袋配有的电子条形编码进行扫描操作。电子条形码技术是将血液制品的信息用数字编码,不同的条形码代表不同数字编码,通过条形码阅读器将数字编码扫描进电脑软件,电脑软件再将这些不同数字编码转换成不同的血液制品信息,通过网络在科室间共享信息。特别是各大单位统一组织献血的时候,献血人数会比平时增多好几倍,若缺失高效的设备,那后果会不堪设想,不仅错误百出,还会影响其他科室的后续工作,造成很大的失误,最终会影响到血液的质量,降低献血者和用血者的满意度,得不偿失。献血站点主要完成献血人员身份信息的电子版登记上传和打印工作,并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在体检部门,体检应与化验分析同时完成,并确定最终实际采血量。首先,檢查采血者的身份,输入血型。然后,主要完成血液成分制剂的注册和打印。最后,信息打包移交到血库主体计算机上进行归档存储。后期在计算机中标注上各类信息对应的标签,不合格的血液,要做到全系统标注,这样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血液的控制目标才算完成。

在信息的管理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后期要可以随时且方便地生成各种汇总报表,实时在线反馈给工作人员。应建立站长查询系统:可以查询以上系统的所有信息,生成所有系统的汇总报表,独有的库存血液日分析查询和出入库查询,让站长更加方便及时地了解血液库存状况,掌握全站的采供血、精确管理情况[3]。

三、系统的后期维护

(一)存储与备份

计算机应用的程度越高,系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因此,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并使其正常运行非常重要。整个系统的信息保存能力是信息安全、有效、稳定运行的基础。在选择系统的存储硬件时,除了要求经济性和易于维护外,还要兼顾数据的安全。数据服务器是血站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处理、储存均由服务器完成。应选择性能好、故障率低的服务器。为增强鲁棒性,避免损意外带来的损失,整套存储系统应采用双机备份的存储模式。即两台服务器加两台对应的磁盘阵列,应有定时自动备份功能,每天定时自动进行数据备份,如若一台服务器有故障。可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若出现文件的丢失,可以从磁盘阵列中做到快速找回。

(二)整体的安全对策

1.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在人员管理方面,一方面,要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负责人,根据人员的具体工作,确定其登录计算机的权限范围。另一方面,系统的管理人员要对系统的使用者进行权限授权操作,匹配其对应的可用权限。

在思想教育方面,应组织加强对管理员和系统使用者的同意培训教育,明确各类人员的主体责任,并严格执行,是整个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

2.强化安全结构

由于血液信息具有私密性,血站计算机系统的设计结构要从源头抓起,排除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确保血站的信息不会被盗用冒用。结构上要实现内外网分离,硬件上保密隔离的原则,保证系统不受病毒、黑客攻击。具体落实上可以采用逻辑分段和物理分段两种形式,这样能有效避免信息被盗用或者被恶意监听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确保血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血站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享受其带来的高效便捷与精准,也应该加强在系统使用中的规范性,健全人员管理机制,强化系统安全结构,则各个环节的血液采集工作都能够按照计划实施,这样血站的工作效率才能不断提升,能够给社会用血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何雅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血站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J].科技风,2021(19):94-95.

[2]单海斌.浅谈计算机网路信息技术在血站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电脑校园,2021(9):471-472.

[3]夏晓,李渝,李燕红.计算机信息化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浅谈[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7):178-179.

猜你喜欢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关于血站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当前血站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青海省血站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