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2022-06-29方慧颖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封侯白骨战乱

方慧颖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古意】

抨击战争,向往和平

“不要和我再提封侯的事了,君不闻一将功成的背后堆满了累累白骨!”诗句中,“一”与“万”的对比,“荣”与“枯”的对照,既形象,又触目惊心。李白的《战城南》也写道:“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自卫的战争情有可原,但穷兵黩武的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苦难。

【今解】

平凡与伟大

踏上战场的将领,不要只想着凭借功勋封侯拜相,你所取得的一切,都是成千上万士兵用生命换来的。“万骨枯”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指代无数的苦难。我们看见的是辉煌,但辉煌背后是无数人的心酸和苦累。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留下名字,却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太平盛世,牺牲小我,成就了大我。山高水长,该铭记和祭奠的不止那些英雄,还有与英雄同时代的苍生百姓。

美文赏读

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从秦朝大一统吞六国定文字开始,名为“一统天下”的霸业始终占据在帝王心头。千古风流,浪花滚滚,一场场血雨腥风之下,掩埋了多少累累白骨。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心下一颤,眼前立刻浮现起万千白骨垒起的摇摇欲坠的荆棘王座上,将军高高在上,春风得意、金刀大马地站着,脚下却被万千只形容枯槁的手臂紧紧缠住,残酷、伤痛、嘲讽、怨恨而可悲。

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以后。晚唐时战乱四起,由北方蔓延至中原,到唐末又因为官逼民反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江以南也被战乱波及。举国皆战,举目皆兵,哀鸿遍野,尸横满地。饥饿,寒冷,流离,疾病,欺压与反抗,掠夺和争抢,屠虐和仇恨,求生与死亡,每日都在上演,每刻都在轮回。

在这兵荒马乱死生难料的日子里,往日打柴割草那样艰辛无趣的时光都让人羡慕和怀念。“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那些年轻的男子们哪知道行军时的热火朝天温暖不了打仗时的天寒地冻,哪知道自己的黯然伤逝却只能为敌军添上一笔战功。古人征战时以人头记战功,这种鼓励杀伐的态度有时会造成许多屠城的惨案。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唐朝镇海节度使高骈被派往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他的“功绩”累累,受到天子封赏,仅仅是“功在杀人多”而已。“凭君莫话封侯事”道出了多少百姓心中的酸楚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又写出了多少斑斑血泪。这样的感慨自然不止曹松一人发出过,“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等,诗人们尖锐地揭露出时政的罔顾人命与人民厌战的情绪。

曹松本人也很有意思,他学贾岛苦吟,一生在战乱中骑驴奔走,“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便是他的写照。曹松字梦徵,晚唐诗人,在那样一个黄巢起义、朱温乱唐、五代十国初立的乱世之中,这么一个文弱书生可没有被“造英雄”,而是一个被湮没在历史狂流中的疲于奔命的小人物。他先后到过洪都、江浙、福建、广西,几乎踏遍中原各地。所以他敢一上来就说“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漫长的流浪生涯,让这个骑着毛驴、身形瘦弱的秀才在颠簸中从青年走到暮年。他走走停停,感时吟诗,疲时小憩,驮着那箱宝贝书籍,做着中举为官的梦。最后年逾七旬的他终于中了进士。他先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可惜只做了两年官,便与世长辞了,不过到底也算是圆了他的梦,走了个完满的圆。

战争让这样一个一心想报效朝廷的人发出了悲鸣,他看到血染的唐朝开国之盛世,看到破败的金銮殿前倒塌的旌旗,金銮殿的王座上生满了荆棘,被烙下过无数人的姓名,可最终还是逃不开支离破碎的命运。曾经的金碧辉煌琼林仙境又能维持多久,一时?一世?最终还是化作断瓦残垣埋入历史的风尘中,徒留后人空叹。虽然人总是贪婪的,但也总得相信那埋藏在人性深处的善。

望着在战场上搬运尸体的对手们,每个人心下都是复杂难言。他们也会偷偷地在黑夜中合掌祈求战争赶快过去,也会为小马驹的出生而感动落泪,也会为被践踏得一片狼藉的良田祷告,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万民无饥。即便是下令征战的君主,也会面对先祖的牌位暗自责问到底该不该,也会带领子孙群臣面对祭坛祈求和平。

战争是世上最大的劫难,它像是架设在时空中的一个旋涡,无论身边、天边,无论曾经、现在,只要它存在,你总能看到它张牙舞爪的狰狞嘴脸。

最后借用一句格言:即便是最勉强的和平,也胜过最正義的战争。

(摘自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枕上诗书》)

猜你喜欢

封侯白骨战乱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无题
除夕团圆
寄生
6年战乱
逃离家乡
丙申猴年论“封侯”
执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