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弱层边坡破坏机理分析及形态优化

2022-06-28侯成恒

现代矿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云图滑动边坡

常 剑 侯成恒 赵 旭

(1.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2.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业有限公司)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开采设备水平的提高,我国露天煤矿得到迅速发展,露天煤矿产量在煤炭行业占比逐步提升,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1]。但随着产量、数量的提升,边坡问题日益突出,边坡安全往往是制约露天矿安全与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2-3],特别含软弱夹层的复合边坡,其本身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受地下水和构造影响,更容易发生边坡滑坡灾害[4-5]。国内外学者针对弱层边坡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赵贵彬等[6]借助极限平衡法,探究了弱层及弱层含水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张禹等[7]以白音华4#矿为例,利用传递系数法与强度折减研究多层级软弱互层边坡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稳定性主控因素是上覆载荷分布与到边坡临空面距离;赵庆等[8]基于强度折减理论,确定弱层边坡破坏模式,滑移体沿弱层滑动,并垂直边坡剪断,最终贯通坡底滑移破坏;石盼[9]基于相似理论,构建含软弱结构面顺层岩质边坡相似模型,明确该类边坡破坏机理、破坏过程及影响因素,对边坡评价和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某矿区北帮年度设计边坡为例,研究含多弱层软岩边坡破坏机理,分析其稳定性,并进行边坡形态优化,确保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回收,为类似边坡治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边坡地质概况

某矿边坡属于典型的软岩边坡,岩土力学性质较差,难以自我稳定。据以往勘察资料,岩层性质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层组、基岩上部层组、基岩中部层组、基岩深部层组及煤层,其中,第四系层组自东向西逐步变厚,最厚约达58.7 m。矿区北帮边坡弱层自上而下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层组底板(弱层①)、1A煤底板(弱层②)、ⅠA~2B 煤间(弱层③约800 水平)、2B 煤底板(弱层④)、3B 煤底板(弱层⑤)、4C 煤底板(弱层⑥),此处弱层为风化泥岩、炭质泥岩、含较多炭屑及煤块的泥岩、含炭泥岩、煤夹炭质泥岩,其矿物成分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

目前东部首采区已实现局部内排,内排由东向西逐步推进,北端帮边坡逐步实现到界,内排持续跟进,为保证北帮西区边坡稳定,避免滑坡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分析多弱层赋边坡破坏机理,对构建最终边坡角至关重要。综合考虑以往勘探钻孔、岩土力学试验结果、滑坡反分析、岩石节理强度分析及类比同类型岩体相关指标数据,构建典型工程地质模型(图1),岩体强度力学指标推荐值见表1。

表1 岩土力学参数推荐值

2 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北帮边坡随着开采推进呈现动态变化,本次选取年度设计计划中的到界边坡形态(图1),构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相关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采用位移边界条件进行模型约束,约束X、Y轴两侧边界及Z轴底部,顶面为自由边界条件,采用理想的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保证受力体系的平衡。

基于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典型剖面最大不平衡力分析曲线(图2),北帮设计边坡仅受重力作用下,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求解后,最大平衡力值趋于零,达到收敛状态,计算模型此时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借助图形处理软件得到多弱层边坡位移场位移矢量图、水平方向位移云图、总位移云图及剪切应变增量云图,见图3~图6;边坡应力场最小应力云图、最大应力云图和剪应力云图,见图7~图9。

由图3 可以看出,北帮边坡上、中部整体呈现圆弧式坐落,弱层位置(弱层②③④)顺层滑移,到边坡临空面“剪出”,边坡表现出“坐落—滑移”破坏模式。由图4、图5可知,总位移云图和水平位移云图基本一致,边坡受重力影响自上而下发生沉降变形,变形以水平位移为主,呈现顺层滑动剪出,同时受弱层影响,存在多个剪出口,边坡整体呈现多滑体破坏,整体可分4 个区域,最大位移4.17 m 发生在弱层②处,其次是3.68 m 发生在弱层①。由图6 可知,岩体边坡滑动破坏因受剪切应变引起,边坡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夹层滑动,弱层②和弱层④与临空面呈现贯通趋势,是岩体边坡最危险滑面。

由图7~图9 可知,边坡应力场总体呈现层状、均布分布,等值线平滑。边坡主要受垂直压应力作用,呈现屈服状态。坡顶受拉应力作用,在弱层位置应力向临空面发生突变,拉应力明显大于相邻层组,边坡受弱层影响明显,弱层为边坡潜在剪出破坏面,不利于边坡稳定,是边坡破坏的主控层。

综上可知,北帮边坡破坏模式可根据岩层分上下两部分,采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上部沿第四系层组基底弱层的“坐落—滑移”变形破坏,下部沿软弱层组的“坐落—滑移”变形破坏(多个潜在滑面)。

3 边坡稳定性计算

边坡稳定性分析常用方法有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极限平衡法。本文依据极限平衡理论,选用Morgenstein―Price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其具有模型简单、结果直接实用的特点[10]。

3.1 安全储备系数的确定

依据《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197—2015),同时考虑边坡现状变形情况、矿区地质资料、采矿设计规划、各弱层位置深度、内排跟进设计规划、以往研究成果以及尽可能回收煤炭资源,综合选取弱层②以上安全储备系数为1.05,弱层②以下安全储备系数为1.10。

3.2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根据上文典型工程地质模型剖面建立分析模型,相关力学指标见表1,利用Morgenstein―Price 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结果见表2。

表2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由表2可知,典型剖面设计边坡沿弱层①和弱层②剪出时,安全系数小于1.05,表明其设计边坡存在滑动危险,设计边坡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沿弱层③~⑥滑动边坡安全系数大于1.10,且存在富余,为确保矿区安全生产,同时充分回收煤炭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需对设计边坡形态进行优化调整。

4 边坡形态优化

4.1 边坡角度优化

该矿北帮边坡破坏主要受弱层影响,且上部弱层边坡稳定性影响下部弱层边坡,故本次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优化,依次计算各个弱层稳定性,在前一个弱层区域边坡达到安全储备系数后,再进行下一个弱层区域边坡优化,以确保设计角度“性价比”最优,同时考虑到岩性强度、弱层和煤层分布关系及上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研究区进行分段优化,共分4 个区域:区域Ⅰ(地表境界~弱层①)、区域Ⅱ(弱层①~弱层②)、区域Ⅲ(弱层②~弱层④)、区域Ⅳ(弱层④~弱层⑥),同时确保计算过程中各区域各弱层滑动均满足安全储备系数要求,得到稳定性与其对应边坡角度关系,如图10所示。

根据图10 可知,在确保各弱层计算均满足安全储备系数前提下,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区域Ⅳ最优角度分别为10.5°、18°、23°、30°,边坡形态呈现上缓下陡,边坡整体角度为20°。

4.2 陡帮开采

基岩层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岩体强度逐步提高。在上述研究成果前提下,为提高下部煤炭资源回收率,Ⅲ煤组(弱层⑤上)以下可考虑采用横采内排工艺下的陡帮开采方式,同时配合快采快排方式,确保边坡安全,此时稳定性以1.05 为界限,稳定性、下部陡帮角度及多回收煤量间关系如图11所示。

根据图11 可知,Ⅲ煤组以下最终陡帮可控角度在31°~35°,相对未陡帮开采前30°,单米可多回收采煤量78.65~359.74 t,多剥离量111.42~520.57 m3,对应剥采比为1.07~1.42,经济效益可观。

考虑到现场环境多变性,如断层节理发育区、地下水饱水区、内排跟进不及时、持续性降雨等不确定因素,陡帮开采工作过程中,应结合GNSS 监测和雷达监测,实现实时监测预警预报,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分析陡帮区域数据变化情况。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角度控制区间,以确保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的完美结合。

5 结 论

(1)某矿为软岩含多软弱夹层边坡,其潜在破坏模式为沿弱层的“坐落—滑移”式滑动,受拉应力作用呈牵引式破坏,弱层为破坏的主控层。

(2)北帮设计边坡沿弱层①②滑动,稳定性系数小于1.05,不满足安全储备系数要求;沿弱层③~⑥滑动,稳定性系数大于1.10,有富余,存在资源浪费,亟需进行边坡形态优化。

(3)通过边坡参数优化,边坡4 个区域角度分别为10.5°、18°、23°、30°,整体角度为20°;陡帮控制角度在31°~35°。

猜你喜欢

云图滑动边坡
用于弯管机的钢管自动上料装置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利用精密卫星星历绘制GNSS卫星云图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针对移动端设计的基于滑动响应方式的验证码研究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黄强先生作品《雨后松云图》
云图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