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工业遗产转型与品牌重塑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2-06-28吴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3期
关键词:遗产车站铁路

吴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1)

一、江苏铁路工业遗产资源现状

铁路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某一时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代表,交通建筑、铁路运输设施及其附属用房作为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工业遗产类型,是工业文明时代的重要交通设施和标志。英国学者里克斯(Michael Rix)曾言,“在逐步兴起的工业遗产保护活动中,铁路遗产作为工业革命时期遗留的文物,因具有技术史的标本意义,对于国家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铁路遗产具有独特的产业属性、历史文化属性和资源价值属性,在中国工业遗产类型中独具一格,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我国近代铁路遗产基本为晚清与民国时期所建,在时间上表现为晚清时期形成主体架构,民国时期继续完善的历史特征;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分布特点。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区域,由于兼具发达的工商业和便利的出海口之优势,是中国近代铁路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区域内的铁路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原津浦铁路、沪宁铁路、陇海铁路、宁芜铁路沿线上。这四条铁路形成了两横一纵的“工”字型布局,上面横线为陇海铁路,始建于1904年,是连接甘肃兰州至江苏连云港出海口的横向铁路大动脉;中间竖线为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是连接天津至南京浦口的纵向铁路大动脉;下面横线的左边区域是始建于1933年的宁芜铁路,右边区域是始建于1904年的沪宁铁路,“工”字上下两个交点分别是中国铁路重镇徐州和南京。结合中国铁路百年老站、中国铁路图(1933年版)、中国铁路地图册(2015年版)数据对比分析,目前江苏区域拥有的老站数量为66座,现存车站(含撤销站)及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省近代铁路车站及等级分布

随着线路改道、运能调整、科技进步、城市改扩建等原因,不少历史悠久的线路和车站逐渐谢幕,这些站点及附属线路上保留的铁路资源成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保护意识的增强,江苏区域内的不少铁路遗产已经被纳入文物保护范围,通过检索国家、江苏省、各地市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文保单位”)名单,截至2020年,江苏省区域内被纳入文保范围的铁路工业遗产如表2所示。

表2 江苏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铁路工业遗产

其中原津浦铁路沿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苏省文保单位3处、南京市文保单位2处;沪宁铁路沿线拥有江苏省文保单位2处、南京市文保单位2处、镇江市文保单位1处、常州市文保单位2处,县(区)级文保单位多处;陇海铁路沿线拥有江苏省文保单位1处、徐州市文保单位1处。虽然近年来江苏在铁路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欧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铁路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观念不强,江苏各个地市通常按照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求对区域内部的铁路站点进行选择性的保护管理,没有从铁路工业遗产特有的跨省市的行业属性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第二,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在保护方面存在错位,铁路行业对站点线路的保护是以维护运载功能为出发点,地方政府是以契合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铁路工业遗产由于产业隶属关系等原因在保护方面一直较为尴尬,导致有产权的铁路部门没有精力来维护这些工业遗存,而地方政府由于没有“管辖权”,介入保护的意愿也不强。第三,注重“硬件”保护,弱化“软件”整理。铁路作为行业遗产的代表被称为见证工业发展的“活化石”,铁路的运转离不开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在对应年代的“所思所为”无疑都是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日本富冈制丝场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女工留下的《富冈日记》功不可没。在铁路工业遗产保护中,如果仅片面注重车站、机车、工厂、桥隧等硬件设施而不重视“鲜活个人”的印迹,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第四,注重显性保护,弱化常规保护。针对铁路行业五大系统“车、机、工、电、辆”对应的车站、机车、线路、电力信号、车厢等项目,对于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知名度高的站点保护意愿较强,对于一般站点及沿线的桥隧线路车等设施的保护意愿和保护力度较弱,颇有“任凭雨打风吹去”之意,尤其是失去部分运载功能的站点线路,如果按照现有的保护力度和方法,若干年后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将彻底消失,保护需求迫在眉睫。

二、铁路工业遗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关系

铁路工业遗产是铁路行业与地方区域发展共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方面随着铁路的企业化运营,铁路资源的综合化利用逐渐成为了主旋律,为盘活这些宝贵遗产带来了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文化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也逐渐认识到铁路工业遗产潜在的综合效益,在这种大背景下,理顺铁路行业和地方发展的合作关系,为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和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一)契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的一种产业形式,是第三产业中新兴支柱性产业之一。铁路工业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创造价值、生活体验价值和科教娱乐价值等与文化产业发展不谋而合。历史和文化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内在精神,而铁路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具有天然的统一属性,像哈尔滨、郑州、石家庄、怀化、宝鸡等众多城市的兴起与繁荣都和铁路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曾经作为地标性建筑的火车站、浓烟满载的火车、车水马龙的街景等都已成过眼云烟,只留下斑驳的铁轨、横卧的机车和夕阳西下时宁静的月台。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废弃的建筑和设施已深深地植根于居民的心底,成为了一代代人难以割舍的记忆。这种“旧”对身处闹市的当代人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新”体验。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彰显城市文化价值等方面,铁路工业遗产无疑完美地契合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契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中国将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国家工业旅游基地、10个国家工业旅游城市,让工业旅游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型产业。这个规划无疑能够为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铁路工业遗产不仅是一种行业遗产,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旅游聚焦点,要充分整合铁路遗产与区域资源,不断提升遗产的综合效益,为铁路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铁路工业遗产要放到大铁路的范畴进行规划,以铁路博物馆、展览馆和铁路遗址公园为核心,以铁路线路、一般站场、设施、厂区为半径,以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为依托,合理规划旅游线路,让铁路工业遗产与地方风景名胜区、红色教育基地或其他工业遗产类型进行有机组合,在为旅游产业提供新资源的同时,也为遗产的全方位保护搭建平台。

(三)契合城市配套发展需求

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对象非常丰富,包括了火车车站、沿线附属建筑、机车车辆、路基轨道、涵洞桥梁、景观雕塑和各种工业设施,这些遗产因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地质环境、运输要求等因素广泛分布于城市各个区域,具有总量大、种类多和层次广等特点。从硬件上看,火车车站及沿线附属建筑巨大的体量、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环境无疑为城市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从软件上看,铁路工业遗产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等无形资产又为打造城市软实力提供了充实的素材。目前国内已有一批先行探索的范本,如京奉铁路北京正阳门车站被开辟为中国铁道博物馆,胶济铁路坊子站被改造成“坊茨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长春宽城子铁路俱乐部创建的铁路风情街区等案例,都为开展铁路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发展实践提供了借鉴经验。

三、铁路工业遗产的转型分类

工业遗产与传统文物在保护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合理利用的过程中进行对应保护。中国工业遗产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在于“场所”精神,应将保护和营造工业遗产“场所精神”作为保护重心。铁路工业遗产如果不能找到一个适当的用途,那么若干年后这些宝贵的遗存将因重建、改建等原因消失殆尽,因此分类转型迫在眉睫。通过实地调研对江苏区域内现有的66座车站及其附属工业设施进行梳理,其中保留下较为完整的工业遗产的车站有6座,保留有部分建筑和功能性工业遗存的车站有11座,保留有少量工业遗存的车站有19座,其余30座车站因为战争毁坏或拆迁改建等原因,目前已基本无工业遗存保留,铁路工业遗产保存率仅为54.5%。从保护和利用角度出发,根据《巴拉宪章》(1999修订版)对工业遗产确定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程序”,结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对铁路遗产的价值评定标准,可以根据遗产保存状态划分出江苏铁路工业遗产分类保护的类型为:原真性保护,保护性开发,开发兼保护,如表3所示。

表3 江苏铁路工业遗产分类保护类型表

四、分区域尝试江苏铁路工业遗产的品牌重塑

(一)苏南区域

苏南区域主要通过原沪宁线连接起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个地级市,仿佛一条漂亮的串珠。这条串珠由于战乱和改建等原因,保存度相对完好的仅有镇江站1座,保留有部分功能性建筑及附属设施的有奔牛站、戚墅堰站、正仪站、周泾巷站、浒墅关站等5座车站,保留有部分工业遗存的有9座车站。从遗产转型与品牌塑造的需求看,镇江站现存盖山隧道、碉堡群遗址、工务段旧址、办公用房旧址等工业设施,覆盖了“车、机、工、电、辆”五大系统和配套的桥隧资源,是近代铁路工业发展过程中一处完整的“微景观”,匹配镇江市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转型成为铁路遗址公园和文旅体验区,塑造成沪宁线上一座亮丽的工业遗产名片。除了镇江站旧址外,目前还有正仪站、天福庵站、新丰站3个站点已经全部取消客货运业务,面对这些工业遗存,需要结合站点所在区域及附属设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和利用。正仪火车站旧址较好地保留了车站建筑及附属设施,可以和昆山正仪老街一起打造为铁路文旅小镇;天福庵站距离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约1千米,可以联合打造成为文旅类度假区,作为湿地公园的一个附属景区进行保护利用;新丰站位于镇江丹阳郊区,可以结合新丰村新农村建设打造为铁路特色风情园。除此之外,还有11座车站仍部分承担着客货运业务,但随着铁路提速及站点合并的大趋势,不久的将来,这些站点及附属设施也可能会成为新的工业遗存,位于城市区域的奔牛站、戚墅堰站、周泾巷站、浒墅关站、新闸镇站、唯亭站等车站可以逐步过渡为文化创意园区或旅游配套资源进行转型和保护;位于城乡区域的陆家浜站、高资站、吕城站、石塘湾站、望亭站等可以作为仓储设施、战备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等资源继续发挥功能。

(二)徐州—连云港区域

陇海铁路途径江苏的徐州和连云港,从交通位置看徐州是津浦线和陇海线的交汇点,连云港是陇海铁路的起点,两座城市在铁路运营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从遗产转型与品牌塑造需求出发,可以结合“运河漕运”“一带一路”等“运输”概念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包装和塑造。徐州作为江苏大运河重要的申遗点,拥有中国大运河畔的第一古镇窑湾,是研究运河漕运的活化石。以窑湾为中心,沿运河两岸分布有新沂站、碾庄站、邳州站等站点及配套工业设施,是漕运与铁路转运的重要基地,可以整合运河与铁路资源打造以漕运文化与铁路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示范区。连云港特殊的海港地理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被誉为“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也是研究中国海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结合的重要标本,特别是连云港站较好地保存了站内建筑和工业设施,结合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港口历史博物馆、连云老街等历史文化建筑,可以打造成别具山海港城风情、以博物馆为中心的体验式文旅街区。

(三)南京区域

从遗产转型和品牌塑造角度出发,需要深挖遗产与所在城市的内在契合性,从保护和应用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以火车站为代表的站舍是铁路遗产中最显著的建筑类型,具有高度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城市认同感的物质载体。结合南京铁路工业遗产分布现状,可以打造成“一城两翼”保护与开发新格局。

“一城两翼”中的“一城”是指充分发挥南京铁路工业遗产资源,江苏区域内的近代铁路除陇海线外其余线路都是以南京为起(终)点向外展开,分布在鼓楼、浦口、栖霞、秦淮、雨花台、玄武、建邺、江宁8个区,在省内需要重点保护的6座车站中就有4座在南京,因而南京无疑是江苏铁路工业遗产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宜全面整合津浦线、沪宁线和宁芜线铁路遗产项目,针对南京市域内铁路工业遗产种类较全、保存较好、分布较广等特点,根据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原则,对浦口站、浦镇站、下关站、中华门站等4座重点车站采取原真性保护方式,例如建设铁路博物馆、展览馆和遗址公园等科普教育基地;对保留有部分建筑和功能性工业遗存的南京东站、古雄站2座站点,可以采取保护性开发的方式,在开展客货运输的同时利用现有的铁路工业遗产建筑及设施向旅客宣传和普及铁路文化;对位于城区的保留有少量铁路工业遗留的龙潭站、光华门站、紫金山站等站点,待后期完全停止铁路运营后,可以转型为城市区域配套项目,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铁路风情街区等,更好地服务区域城市文化;位于市郊的江宁镇站、铜井站、栖霞山站等站点,可以根据站点周围的自然人文经济情况,按照有序开发兼顾保护的原则,打造乡村经济特色体验园区。

“一城两翼”中的“两翼”是指根据铁路工业遗产在南京区域内跨江布局的特点,再现往昔铁路车站、铁路港口、长江轮渡、铁路轨道四种接驳方式,串联起浦镇站(铁路机修)—浦口站(铁路博物馆)—浦口码头(铁路轮渡桥)—长江轮渡(观赏南京长江大桥)—中山码头—南京西站下关铁路主题园—中华门站等重要的铁路工业遗产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铁路工业旅游线路。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有众多民国时期的建筑、设施、绿化、景观等遗迹,南京铁路工业遗产从诞生时代、发展痕迹和建筑风格等都与这种民国风情相契合,为“民国风情工业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条铁路工业遗产观光体验旅游线路上,恰好“重叠”了民国首都电厂遗址公园、原中华邮政总局旧址、原国民政府交通部旧址、江南陆师学堂及矿路学堂旧址、南京政治学院、原国民政府国际联欢社旧址、原国民政府立法院检察院旧址、华侨招待所旧址、原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原国民政府司法部旧址、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等景点或单位,如图1所示。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民国工业和建筑景观旅游品牌,在工业旅游与遗产保护间架起融合的桥梁,使铁路工业遗产的传承与城市文化发展需求无缝衔接。

图1 南京铁路工业遗产旅游线路规划示意

四、结语

铁路遗产作为工业发展的“活化石”,在工业遗产各种类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不断被废弃的现状,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一种必然。从遗产转型与品牌重塑角度出发,挖掘遗产与文化旅游产业和城市综合发展的契合关系,针对江苏区域内铁路工业遗产分布现状,结合工业遗产、工业遗迹、工业遗留不同的保护等级,充分整合铁路遗产与区域资源的优势,让这些遗产能够继续发挥自身魅力,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旅游事业服务。江苏铁路工业遗产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只有科学合理地保护和继承这些遗产,才能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猜你喜欢

遗产车站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遗产怎么分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千万遗产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