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重视“三线”军工企业生活区旧址的保护与利用

2022-06-28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线生活区旧址

左 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三线”建设是1960年代为应对国际环境挑战、保障国防安全而实施的国家战略,靠山、分散、隐蔽是“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这一时期留下来大量的工业遗存在近五年来越来越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在这些“三线”工业遗产中,一批高度保密的国防军工企业依照山、散、洞的选址政策分布于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的西北、西南的多山地区,由于工种的特殊性而长期不为外界所知。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对“三线”企业采取“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措施,这些肩负起国防保卫重任的企业纷纷揭开了神秘面纱,走上了自我拯救的道路。然而这些军工企业是国家特殊时期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所有的物资、财力、人力都由国家统筹安排。大多数“三线”军工企业的转型在市场经济主导下都举步维艰,不尽人意,有些甚至破产,厂区处于长期废弃和闲置状态,许多原厂职工早已回到自己家乡,仅有少量原厂职工还留守在破落陈旧的住宅区中。

如今,这些军工厂在历史变迁发展中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面对这些早年因保密不为人所知、解密后因产业调整困难而被废弃的旧军工厂区,政府和学界应尽快重视起来,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价值研究,并通过改造利用将其纳入到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去。殊不知,这些看似普通年久失修的厂区建筑群,尤其是透着浓浓烟火气的生活区,却饱含着两代“三线人”挥之不去、永生难忘的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信仰,对这些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为贡献了毕生青春和才华的“三线人”及后代留住了这段宝贵的生命记忆,更成为增强国民爱国教育和发扬民族精神的最有效途经。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对三线工业遗产价值越来越重视,一些地区的“三线”军工厂也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探索走出困境的方法。然而成功的个案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军工厂仍然处于废弃或无人投资开发的窘境甚至面临拆除的危险。即便有的厂房建筑最终被保留下来,但与之配套的老住宅区大都衰败陈旧,人去楼空,居住设备和生活条件仍然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是拆是留,命运堪忧。

事实上,当年“三线”军工厂都以“生产+生活”的模式来建造,因军工厂规模大,职工多,厂址一旦确定了之后,便会在生产区附近寻找适合的地方建造大型生活区,如重庆816基地、青海705厂等。相比生产区,生活区在建造质量上要略逊一筹。由于“三线”建设规模大、时间短,“山散洞”政策在执行时缺乏前期可行性研究,加上深山险沟里交通不便、建材设备不足等原因,建厂遵循“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方针,先保证厂房建设的用材和建造标准,而生活配套设施则提倡节约用材的低标准,发扬“干打垒”的精神,腾出有限的资金和物质保证生产建设的需要。因此多数生活区住宅和配套建筑形态单一,建材大多选用红砖或当地石材,体现出强烈的军事化风格特征。

其实“三线”军工厂生活区的遗产价值首推社会价值,在当时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条件下全体职工克服种种困难投入生产和生活所形成的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极具时代特征。除了生产厂房外,住房、医院、学校、邮局、商店等配套完备,形成相对封闭自足的社会聚落。“小社会”中的人们因来自五湖四海,操着特有的夹杂各地口音的“厂矿普通话”,他们与家人、邻居、同事、朋友等以血缘、姻缘和业缘等为纽带形成了稳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成为在军工企业中的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认同。随着改革开放和军工产业调整,这个应运而生的“小社会”也随着多数人的离开而逐渐分崩离析了。

可以看到,这些军工企业成为镶嵌在当地自然环境中的一块块“工业飞地”,其再开发可依据当地经济和环境特点结合红色军工旅游、文化产业园、生态农业等多个发展方向来确定其功能定位,其中发展生态农业和红色旅游是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的两大积极举措。对于生活区来说,其作为红色旅游开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为适合,这些真实生活场景必会为游客和观众带来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四川绵阳九院院部旧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更新改造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三线”军工遗产再生案例。四川民营企业铁骑力士集团20年来对其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打造,如今九院院部旧址有3个用途:集团属下的绿色家禽养殖基地、集团员工培训中心、军工旅游景区。作为“两弹城”军工文化旅游地,旧址生活区包括7幢苏式院士别墅在内的整体格局和风貌被保留下来,邓稼先、王淦昌等16位院士先后在此工作过,集团对单体建筑进行了翻修和挂牌介绍。还出资对原院士楼、将军楼、原招待所和职工宿舍进行了原貌基本保持的整修以满足游客和员工参观和住宿等要求,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人文价值资源,再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九院精神。

这样看来,“三线”军工厂配套生活区是国家非常时期所形成的“小社会”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几代“三线人”共渡艰苦岁月的历史见证者,对其保护和改造利用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它与生产区共同组成了“三线”时期军工企业的整体面貌和精神风采。

猜你喜欢

三线生活区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把握“三线”激活课 堂教学
江山重工:着力建设“三线”文化资料库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辽宁老工业基地对国家工业化和“三线”建设贡献巨大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提高梅山钢铁企业生活区电费回收率的研究实践
加强高校生活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