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遗产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管理

2022-06-28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3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遗产工业

张 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一、工业遗产范畴拓展与统筹协同

众所周知,自2006年4月18日通过《无锡建议》、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以来,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得以广泛开展。无锡、杭州、南京等名城的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本地区的工业遗产进行了普查,公布了保护名录。

工业遗产的定义,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下塔吉尔宪章》和ICOMOS与TICCIH共同制定的《都柏林准则》中有非常清晰全面的定义。那么industrial heritage是译为工业遗产还是产业遗产的问题,可能对拓展这类遗产的对象范围和范畴有一些启示。2000年前后上海市开展了工业遗产调研工作,重点调查了杨树浦工业区和苏州河两岸的工业遗产资源,当时参照日韩和台湾地区的概念,将其称为“产业建筑遗产”。至今在上海市地方性保护条例中有关可以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的标准,依然表述为“在我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

按照传统的产业分类,“一产”为直接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产业,“二产”为利用“一产”之产品进行再加工与制造的相关产业,“三产”为前二者之配套和服务相关产业。在这里并不是要将工业遗产改称为产业遗产,而是提醒大家在工业遗产这一大类下,需要考虑将矿业、冶金、农业,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相关新兴遗产类别扩展进来,而不应局限于过去的工厂、仓库,国际遗产保护界也是将工业纪念物(industrial monuments)扩展为工业遗产之后,工业遗产及资源的保护利用才日渐兴旺。

随着这类保护对象的不断拓展,其保护法规政策亟待加强和完善。按照2021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精神,可以考虑在修订《文物保护法》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工业遗产统筹协调管理的职责。由于体制、产权、土地和区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涉及文物、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国土规划、工信、发改等多个部门。除特殊类型的企业和军工企业外,可以考虑设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在城市更新中依法有序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二、工业遗产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

这些年的保护实践探索,让专业人士和民众对工业遗产与文物建筑保护之间的差异有了共同的认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大多对既有建、构筑物做了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而且,活化利用或再利用的“度”把握较好。

事实上,对工业遗产改造利用失“度”的例子也非常多。也许是工业遗产改为文化创意园区是最早的探索,艺术家直接参与较早,加之当年的资金投入有限,拆改留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影响,一些项目往往比较注重外观等表面化设计,对生态、节能、环保、低碳考虑较少,安全性和舒适性设计明显不足。

建筑师是参与工业遗产改造更新设计的主要力量,在建筑学科领域好像更喜欢使用“工业遗存”这个概念,一是表示这些是无法定保护身份的老旧建筑,与文物建筑区分开来,可以避免按文保法规要求管理;二是强调物质空间实体,注重对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

历史上,不成体系的工业门类或工业区是不存在的。工业遗产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住宅、交通系统以及社会生活场地等。整体景观的概念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重要,即便各个因素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们的真正价值需要在整体景观框架中得到体现,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够发现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下塔吉尔宪章》导言指出“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生产的过程与使用的工具,以及所在城镇和景观,连同其他有形和无形的表现,都具有基本的重大意义。”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同样需要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尽可能地保护、保留其工业制造、生产、流通等相关环节的空间特征及其历史景观。完整性并不是要追求完美的意象,特别是设计师想要的一种完美或完形状态;而是要通过适当的设计,让工业生产体系和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集体记忆更易于在当下生活中感知与阅读。尤其是对那些保存较好的工业生产线、运输线以及工业关联性景观,必须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维护管理。系统保护工业生产和工艺相关建筑、设施、设备、机器、产品等物质对象的完整性,抢救保护工业生产相关的生活遗产(living heritage),如工人新村、厂前区和配套服务场所与设施等。

三、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的积极保护利用

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存量空间再开发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城市更新行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地方政府在立法、政策、措施和具体规划方面正在积极推进。

城市更新的理念、机制和成效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工业遗产及资源可能是城市更新最先最易涉及的对象,因此,在城市更新实践中需要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以遗产保护引领城市有机更新。地方政府应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城市更新行动不应只考虑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要防止再次出现“大拆大建”错误倾向,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保护措施,整体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建筑,活化再生工业遗产风貌地区。

工业遗产地区的保护更新也将成为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实践方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工业遗产等既有建筑的绿色技术改造和地域工业文明保护传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工业遗产和地区也需要实施有机更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老旧建筑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恢复工业遗产地区的生命力,使之能够融入当代城市生活。工业遗产是城市的集体记忆,与城市文化发展的软实力直接相关。工业区、工业遗产地段、滨水岸线的再开发需要注入必要的创新元素,以形成独特的场地性格和场所精神,这样可以营造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公共空间和满足人民需求的“生活秀带”。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遗产工业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遗产怎么分
TOD/城市更新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