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手工教学的美感教育作用

2022-06-26吴金桐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6期
关键词:手工美的美术

吴金桐

美术手工,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手工活动是一种深受学生喜受的美术作业形式,学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或美丽或滑稽、或平面或立体的手工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美感教育贯穿到美术手工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时时受到启发,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审美水平。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美术手工教学“五步法”,即:情景导入法、循循善诱法、分组讨论法、创作激励法、教师讲评法,通过把美感教育有效地融入到美术手工教学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法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心理需要和活动需要,包括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对游戏活动的喜爱。教师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围绕美育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入角色。

例如在《多彩的拉花》美术作业中,以小学生乐于接受的童话故事形式,把拉花和童话故事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代入到课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讲述:“同学们,可爱的艾莎公主来到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啦!艾莎公主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冰雪世界,她还给我们带来一个神奇的盒子,可以用来实现愿望,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这样的童话场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教学主题上来,让学生对“拉花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放进一张彩纸,看看可不可以变长?”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思考“美丽的城市”“冰雪世界”“拉花能不能变长”等虚拟的情景中进入教学内容,在对美的期盼中提高对美的认知。

二、循循善诱法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学上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不服输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美、欣赏美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们在开展美术手工作品的过程中对美充满期盼。

仍然以《多彩的拉花》手工作业课为例,教师沿着艾莎公主的故事主线,选出一名学生,让她来帮我们看看艾莎公主的盒子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这时候,盒子里的神秘礼物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当学生把事先在盒子内准备好的拉花拉出来,在拉花变长的过程中适时抛出“小小的盒子为什么能藏下这么长的彩纸”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在独立思考中体验拉花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独立设计制作不同形状拉花。当学生们的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拉花制作锦囊”,把各种拉花的正确制作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会拉花制作的过程中提高美术手工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分组讨论法

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活动,收集整理本组成员讨论情况,最终形成本组的美术手工作业意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耐心听取各个小组的意见,围绕教学目标,帮助每个小组找出最合理的作业方案。例如:在《多彩的拉花》美术作业中,教师可以从“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材料”入手,让学生们观察现有材料的形状、颜色,引导学生们在分析和对比中找出最为合理的作业路径。要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小组成员间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让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要有任务,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共同努力完成美术手工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有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地提出拉花制作方法,然后让小组成员间互相点评,引导学生共享拉花的设计和制作经验,启迪创新思维,加深对美的理解。

四、创作激励法

小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上进心,不喜欢被他人超越。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对独立完成美术手工作品创作、制作的要及时进行表扬,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加入到美术手工作品创作中来,在班级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每名学生的成长环境、接受事物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名学生个体间的这种差异,不能急于求成、一概而论,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引导,把学生一丝一毫的进步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及时给予肯定。特别是对于美术手工作品一时完成不好的学生,不要急于下“你不行”的定论,要坚持正面激励,从学生们的点滴进步中发现闪光点,培养学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举办班级、学校或社会层面的美术手工作品展,让学生们在其他教师、同学和成年人的认可中坚定信心,增加对美术手工的热爱,在润物无声中接受美育教育,更加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提高对美的感悟。

五、教师讲评法

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讲评是完整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把握学生自评和教师讲评的关系,通过组织学生自评,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纠错能力。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们的自评中准确发现亮点和不足,正确的方面要给予肯定,不足的方面要及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保持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心态,要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真正地帮助学生作分析,对于有争议的地方要讲清道理,甚至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切记,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接受。讲评内容要紧紧围绕美育教学目标,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如主动思考情况、动手创作情况、分组讨论情况、以及美术手工作品成果等进行系统化讲评,帮助学生完整地回顾和梳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课程中明辨美丑、受到启发、有所受益。有效运用好教师讲评法,可以有效理清教学目标,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在思考中想象美,在实践中创造美,在观察中发现美,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方法不是万能的。这些方法仅仅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总结。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想发挥美术手工课程的美育作用,还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教学。比如,当前美术手工作业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由于美术学科较其他学科相比对学生的升学成绩影响较小,部分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身对美术学科不够重视,与其他课程相比较,美术课程占比较小,而美术创作需要一定的集中性时间,教师在规定的课程时间内无法完成完整的美术教学。二是美术课程教学结构固化。个别美术教师没能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课程设计缺乏新意,有的教师只是带着学生对示范作品进行模仿,缺少拓展性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思想固化、想象力匮乏,不可能创作出有内涵、有个性的美术作品。三是对课堂教学过度依赖。现行的课程安排大多在教室内完成,减少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剥夺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影响了美术手工活动美育教育的作用。我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一是抓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性,通过专家授课、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按照课程需求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现实教学需求。二是抓平台扩展,着力拓宽学生视野。要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多设计、组织开展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心理的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或展览等形式,将学生的作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分享,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手工创作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健康心态。三是抓方法改进,丰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的渴求期,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小学生特点,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创作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性的语气,表扬性的手段,不断加强学生开展美术手工创作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在对美的追求中受到美意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新区吉大慧谷学校)

猜你喜欢

手工美的美术
美术篇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手工剪纸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