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时高效,预习先行

2022-06-26王可欣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6期
关键词:阅读障碍课文内容资料

王可欣

“预习”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是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认为“预习”仅仅是标出自然段、快速地读三遍课文、圈画出生词就可以了,并没有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越来越觉得“预习”意义不大,草率应付或根本不预习。

在小学三到六年级,我们在课前应该如何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呢?我总结了四个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三读”课文,由“陌生”到“微熟”

预习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读课文”。别小看这件事,它可是大有讲究。课文最少要读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

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遇到了不确定的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用铅笔先标注出来,比如画一条短横线或圈起来。这些“拦路虎”,有的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通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

第二遍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词意放到句中理解,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第三遍读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上语气,把课文读得更加生动。当然,如果读的时候能把自己的思考及时记录、批注在相应位置,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发现。

在“三读”时,建议大家在题目旁用自己的符号标注好这三次内容,比如,读过第一遍画个“√”,第二遍后画个“?”,三遍后画个“☆”,这样既可以提醒自己读到哪一步,也是一个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经过“三读”,你就和这“陌生”的课文“微熟”起来了。

二、“三查”内容,由“微熟”到“半熟”

想要和课文更加熟悉,在预习时,我们还要赶紧做第二步——课文内容查起来。

都要查什么内容呢?

字可以查字音、部首、笔顺、字义;词可以查词音、词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用法;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课文,试着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会对我们帮助很大。

那什么时候查呢?这要根据是否影响了解课文内容而定——

字和词既可以读前查,比如可以在通读文章前先查清认读字表中的读音,扫清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也可以边读边查,比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随时查;还可以读后查,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在读通课文后,可以及时查找资料,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

如在预习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因为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离当时的时代太久远,所以对文章中描绘的战火纷飞和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无法感同身受,同时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可能较少。这时,如果我们能通过查找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去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更利于我们初步理解少年周恩来为何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经过“三查”,你一定能和课文“半熟”了。

三、边思边记,由“半熟”到“再熟一步”

然而,我们学习语文时,不能“等、靠、要”,想要更熟悉课文,不能仅仅向他人要成果,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在预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

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就告诉我们勤于思考的重要性——“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整个预习过程中,都要思考和质疑,带着自己的思考走入课堂,能帮助你提高听讲的效率。

在预习时,边读边问,边问边记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可以从课文内容、写法、带来的启发等方面提问。

例如,我们在读完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剃头大师》后,就对课题产生了质疑,在题目旁留下了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根本就不会剃头,怎么还敢称自己为“大师”?在学习课文后,知道了这个称号的背后其实是对童年快乐生活的一种追忆。

又如,我们在预习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没有从动物身上受到启发的发明呢?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制造防伪钞票是从蝴蝶身上受到的启发:蝴蝶翅膀上有很多很小的下凹的小坑,小坑底是黄色的,而坑的斜坡上是蓝色的。当阳光照射在蝴蝶翅膀上的时候,由于发生光的折射作用,人眼看到的蝴蝶翅膀就是绿色的。根据这个现象,人们在纸币或信用卡上也设置了许多小坑,这样,无论假币有多么逼真,都难逃光学设备的“法眼”。你看,在预习前查找资料,不仅能让你初步了解课文,还能增长知识呢,可谓一举两得呀!

还有的同学在预习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全文用大量笔墨描写曹小三呢?其实,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为了印证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这些思考,都是你独有的智慧小火花,千万不要让它一闪而过,要及时地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试着解决。在预习中有自己的思考,你对课文愈發“熟悉”了。

四、勾画导图,由“再熟一步”到“熟透”

在顺利地完成前面几步之后,你还可以尝试自己概括段意,明确写作手法,然后展开想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自己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帮助自己充分地感知和了解课文。此时,课文不再只是文字符号,而是线条流畅、色彩多样的图式。这一步过后,你和课文一定“熟透”了。

其实,我们在预习时无非就是做好三大类内容:一“读”,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二“查”,扫清阅读障碍,积累字词,了解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了解;三“思”,在整个的预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质疑,及时地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带着自己的思考走入课堂,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一定会更爱上语文课。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FF9460B9-7C63-4735-B14D-3862EAEAD621

猜你喜欢

阅读障碍课文内容资料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