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6-25付创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
关键词:保护管理

付创杰

摘 要:文章以傅作义故居为例,对基层博物馆等单位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在把握名人故居文物概况及其保护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文物保护管理的现状,剖析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面临的建筑损毁、环境变化、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关保护管理对策,希望能够推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傅作义故居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35

0 引言

名人故居作为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得到加倍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文物高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但在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因受历史、产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保护不力的情况,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充分发挥名人故居的文化教育和引导功能。本文结合傅作义故居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基层单位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工作方针。

1 傅作义故居文物概况及保护价值

1.1 文物概况

傅作义作为中国当代历史上的抗日名将,一生致力于抗击日寇和促进祖国统一,在北伐战争、和平解放北平的战役中留下了卓著功勋,展现出伟大的人格魅力。傅作义故居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授予“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称号,同时也是该县唯一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傅作义故居原本有两处建筑:一处老宅建筑由傅作义祖父创建,距今已180多年,经三次修复仍保持原状。另一处三座新宅由傅作义父亲创建于1900年,包含48间房屋,占地1.2亩(800平方米)。但因日寇挟傅作义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之恨,在1938年进村烧拆新宅,仅有老宅在群众保护下得以保存。自2012年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对傅作义故居旧宅以及傅作义曾经于1957年居住过堂弟家的旧住屋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创建“傅作义生平”展室,完成了周围景点开发。故居由傅作义故居旧宅、其堂弟傅作维家旧住屋和“傅作义生平”展室构成,包含仁义巷、铜铸像、报国树、傅家院、荷花池等景点,其是村落环境中最珍贵的历史遗存。

1.2 文物保护价值

伴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近年来青少年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等深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面临被不良文化消解的威胁①。而故居文物承载着民族革命的历史记忆,展现了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理想和精神,能够发挥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傅作义不仅为抗日作出了贡献,更做到了与党同心,面对蒋介石一意孤行的行为,毅然率领华北50余万国民党官兵起义,为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故居也可以作为统战文化的宣传窗口,体现民族优秀文化的多样性。

傅作义的生平经历伟大、传奇,其言行和功绩都是宝贵的红色资源,作为党史教育的宝贵财富流传后世,体现国家经历苦难之际爱国人士的坚定信仰②。近年来,傅作义故居先后被省市等授予党史、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廉政教育、德育教育基地。图1为傅作义旧住屋,门前为其幼年栽植的槐树,寓意成材报国,从树身的刀伤上能够感受到1938年日寇对傅作义的怒火和愤恨,半个世纪过去后,树木不仅没有枯萎,反而在周围亲友的呵护下长势茂盛,作为日寇侵华的铁证存在,同时也作为傅作义报国精神的寄托,这棵树先后被称之为“报国树”和“抗战树”,能够为继承和发扬爱国、同心、民主等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作出贡献。

2 以傅作义故居为例分析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

2.1 现状分析

自2012年开启傅作义故居修复工作后,保护所坚持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对房屋建筑等文物进行翻修、改建。自地方推行农文旅深度融合改革,投资了近300万元实施傅作义故居二期工程,完成了傅作义生平大型展厅和奋斗广场的新建工作,达到实现景点提质升级的目标。图2为傅家院景点,南北长24.3米,东西宽6.1米,总面积148.4平方米,建筑面积81.12平方米,包含2间北房、3间西房和2间南房,西房自1961年起经历三次翻修,北房和南房倒塌后又进行了重建。傅作维家旧住屋属于三合小院,包含9间房屋,根据建筑材料和模式推测,其应与“傅家院”为同一时代,也经过多次维修和翻修,2012年全部翻修后在原址进行西房改建,它承载着傅作义将军在1957年返乡时执意在堂弟家吃住的历史,展现其不惊官、不扰民、不特殊的高尚行为和品质。

2013年在故居东边遵循“一样材料,一个模式”建设“傅作义生平”展室,新建南房、北房、东房各3间,还原故居一墙两院的原貌,展示傅作义雕像、文稿等文物,叙述傅作义生平事迹,将故居打造为“黄河风情旅游带”十大景点之一。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布展约300平方米,利用大量照片、文史资料和实物展示傅作义波澜壮阔的人生,并按照其生平事迹将展览划分为立志报国、铁血御侮、义起北平、躬亲治水等九个部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开展提供鲜活教材。

图3正中为傅作义先生晚年汉白玉雕像,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寓意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黄河之子”,背景画上镶嵌的“奋斗”二字为傅作义题写,“奋斗”也是其常用的词汇,是其终生追求目标和人生真实写照,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庆典上发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号召高度契合,对弘扬奋斗精神和同心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2 面临的问题

2.2.1 建筑损毁问题

傅作义故居作为文物古建筑群,长期处于村落环境中,近年来才着手进行翻修、改建。受历史久远、战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建筑本體破坏明显,多处墙面局部开裂等,给文物保护带来了较大挑战③。如故居前的小巷被称之为仁义巷,据考察是傅氏家族秉承儒家文化建立的建筑,以展现家风、门风,其中包含傅作义在内的兄弟名字也均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顺序排列。但因为年久失修,牌坊早已倒塌,只能在原址上重建,如图4重建的仁义巷牌坊,用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受故居影响力的限制,需要将有限资金投入到相对重要的故居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进而导致傅作义故居周边保护力度有限,出现设施生锈、院落荒芜等状况,甚至部分建筑因经过不合理改造,导致其未能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范围。BE1DC667-ABB2-4CF6-804A-C48F57AF9BBA

2.2.2 环境持续变化

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傅作义故居所在村落的许多村民,他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年轻人多选择到大城市打拼,向往华丽气派的现代住房,返乡后对自家居住的老房子进行改造,大量新居的出现,给傅作义故居传统风貌带来了破坏。如新居彩色墙面、屋顶等与故居朴实的砖墙等难以协调,造成原本古朴自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利于故居厚重歷史气息的传递。分析原因可知,在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方面,并未针对周边区域文物管理出台专门的管理规定,难以完成文物保护和控制范围的合理划定。在缺乏足够依据的情况下,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多困难,导致许多住户擅自修改故居建筑,周边文物保护工作落实难度较大。无法确保故居周边环境稳定、有序发展,将给故居风格和文化氛围带来较大的冲击。

2.2.3 开发利用不足

保护所在傅作义故居文物的开发利用上,建立了《一级藏品档案》《一级藏品目录》等各种资料,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复制等工作,并通过展厅布展进行文化宣传,将展厅和景点全部对外开放。但从总体来看,故居文物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多数故居面积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布展内容简单,景点形式单调,对游客来讲缺乏新意,导致故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迟迟未能得到提升。在故居景点管理方面,未能实现市场化运作,造成故居文化宣传力度不大。从地方媒体、地图和旅游手册中只能找到较少的介绍内容。在山西名人故居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傅作义故居文物故事趣味性和深刻价值意义未能有效体现,对游客来讲明显缺乏吸引力,给故居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长久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 以傅作义故居为例探索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对策

3.1 加强建筑文物保护

名人故居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易损性,基层文物保护单位还应将保护工作放在第一位,遵循原真性原则,加强对建筑本体的保护,在翻修、新建过程中从材料、设计、工艺、布局等各方面保持文物原状④。为提高文物的保护力度,还应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尽可能保持故居原貌,并率先抢修破损严重的故居建筑。加强与地方政府、文物保护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故居保护维修基金,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故居文物的保护工作中,拓展故居文物修缮途径。根据傅作义故居建筑单体的现状,应制定专门的文物保护方案,对保存较好的建筑采取保养策略,定期进行排水系统检查、清理等。针对局部受损但整体状况相对较好的建筑,需要进行现状修整,保持外貌不变的同时,维修关键部位残损点。针对已经坍塌的遗址建筑,在短期内可以立碑解说,如图5所示,后期资金充足还可以进行重建。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维护和保养确保文物的安全,如针对保护所消防器材等,应建立定期检查和保养制度,并完善技防设施,有效预防建筑火灾的发生。

3.2 重视故居环境保护

针对基层文物,还应实施活态保护,比如为延续故居文化氛围和原貌风格,应做好周围环境保护,维持建筑等文物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使文物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体现故居整体价值。为此,应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督促相关部门尽快针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制订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基层单位能够依法加强对故居环境的监督管理。在政策制度的支撑下,可以对旅游、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工作进行协调,完成区域建筑环境的科学规划,实现故居分类、分级界定和监管⑤。

针对傅作义故居控制区域内的居民建筑,为保护村民的利益,应允许居民对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同时要求其保留原本建筑外观。将傅作义故居建筑单体当成是核心保护区,合理进行周围控制地带划分,发现控制范围内人员随意更改建筑面貌时,可以依法进行惩处,并及时纠正问题,对建筑外立面、造型等进行仿古处理,使区域内建筑整体风貌保持一致。

3.3 开发宣传特色文化

故居文物具有历史性、艺术鉴赏性、文化性等多重价值,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革命历史等更是开展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对其中的特色文化进行开发,将故居当成是缅怀、追忆历史和名人的重要场所,积极宣扬名人功绩,可以有效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能提升受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地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在傅作义故居景点打造期间,应做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故居特有的文化魅力,避免景点参观出现“走马观花”的问题。结合这一目标,除了通过陈列文物、资料等方式展示名人事迹外,也可以引入VR技术、多媒体平台等进行名人虚拟化影像展示,如图6所示,以动态、立体的方式讲述名人故事,组织开展丰富的展示活动。面向观众还应提供智能查询、文物大数据共享、益智游戏等数字化服务,邀请机关单位、学校和社区群众等接受文化教育熏陶,获得多样化服务体验,逐步提高故居文物的知名度。

在文化宣传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开设专门板块介绍故居文化、历史,以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现故居风貌和文化底蕴。此外,还可以故居文物和文化为载体,将文物保护工作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结合在一起,完成特色文创产品开发等,从外在造型、色彩等各方面将文物与现代时尚、科技元素融合,在传承文物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满足产品在功能等方面的创新要求,成功树立故居文化品牌。通过积极开发和宣传文物特色文化,充分展现文物的社会价值,为保护管理工作的长效开展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故居作为民族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需要得到科学的保护和管理。但实际基层在文物保护管理方面面临建筑损毁、环境变化等诸多问题,未能做到深入开发和充分利用故居文物,后续还应通过加强建筑文物保护、重视故居环境保护和开发宣传特色文化等途径延续故居的生命活力,有效展现文物价值,推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马煜.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人物类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对外开放—以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6):140-142.

②赵凡,樊斌,冯陆一,等.石质文物建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的践行和思考—以张澜故居月台石刻为例[J].四川建筑,2021,41(2):54-57.

③陈婉晴,龚坚,江晓茹,等.西江古驿道沿线红色文保单位的保护与利用—以周其鉴故居、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为例[J].今古文创,2021(15):99-100,109.

④卢煜.文物古建筑群整体性保护策略探析—以涟源湘军名将故居群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1(1):44-45.

⑤刘玲.统战视阈下的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4):90-93.BE1DC667-ABB2-4CF6-804A-C48F57AF9BBA

猜你喜欢

保护管理
新形势下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水源地的保护管理对策探析
潍坊市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图书馆纸质图书的保护管理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野生鸟类保护管理配合防治禽流感疫病
林业工作站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的作用
徐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保护初探
刍议古书画文物的保护管理和收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