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

2022-06-25李雪瑶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信息时代创新策略

摘要: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众多新媒体形态,新闻媒体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改革现有新闻采编机制,创新采编模式,就成了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课题。因为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革除己弊,大步前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与各种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章总结电视台创新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制约改革创新的不利因素,提出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分析信息时代传媒的特点,对新闻采编规律及走势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把握其走势;研究新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不足及可资借鉴之处,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及研究成果,锚定创新方向。旨在使采编工作焕然一新,把电视台这个传统媒体做强做大。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时代;新闻采编;挑战;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6-0154-03

在信息时代,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新的媒体样式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受众的视觉享受。新媒体迅速发展,使媒体的整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即为电视台的发展打开全新的发展路径,但挑战也不可避免,来自不同媒体的竞争会异常激烈。要迎接挑战,知难前行,电视台就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运行机制更加符合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然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必须以正确的新闻采编理念为引导,充分结合电视台的实际,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重新审视新闻采编工作,掌握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本质及规律,不断提高新闻职业素养,力争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作出贡献。坚持新闻采编的原则和底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对新闻采编的方法和机制进行创新;学习借鉴成功的新闻采编案例,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深入总结,不断开发新的媒体样式,持续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精品节目。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全面加强基于新闻采编的前沿技术和方法的引进,打牢技术基础,以确保电视台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时代的媒体生态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的机遇

新媒体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给广大信息接收者带来了一场信息的盛宴,同时也使电视记者传统的采编工作面临不可避免的瓶颈期。微信、微博、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让广大通过电视渠道获取信息的受众大量流失。在这种危机下,如何安全地度过这段瓶颈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从此一蹶不振,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记者要应对的重大难题[1]。广播电视台应审时度势,根据广播电视发展实际,大胆创新改革,勇于打破陈规陋俗,研究这一传统媒介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新的采编模式,使采编模式更加符合新时期采编规律;了解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不断推出喜闻乐见的视觉模式。同时,根据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实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引入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的新闻采编系统和信息技术。鼓励从业者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吸收各媒体的信息采编成功经验,学习其独门技能,以提升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提高电视台的信息收集和新闻采编实效性,获得新闻采编的主动权。采编人员要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实现海量信息的及时采集,并根据不同需要对其进行真与伪、对与错的甄别。借助智能化和专业化设备来实时获取新闻相关的录像、音頻、视频等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在实现信息的高效搜索与采集的同时,对这些新闻素材进行深加工、再创作,为受众提供精美的新闻节目。

还可以通过自身的信息平台实现实时的沟通和互动,充分掌握每个阶段的新闻采编工作的新进展,实现相关资源的同步共享与引导,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等或信息孤岛效应,以便最大限度发挥传统媒体应担负的舆论导向作用。而在新闻素材的编辑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信息系统和软件,提升新闻产品产出效率与质量。借助新系统对发布的新闻进行动态监测,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的同时,密切关注受众的反应,结合实际对采编方式和传播方法进行调整。打造专门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广纳意见,持续创新。机会总是留给奋发努力的人,只要运筹得当,健全创新机制,传统主流媒体就能化新媒体带来的危机为机遇。

二、信息时代新闻采编需要应对的挑战

来自新媒体的挑战有哪些,原因何在?

第一,在实效性方面,新媒体具有压倒性优势。往往事情发生不久,新媒体就能把新闻推送出来,而电视台的播报却姗姗来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电视台体制运转不灵活、采编力量不足等。新闻事件发生后,电视台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指定采编人员,研究背景材料,制订采访方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台的做法没错,但“功课”重要还是新闻首发权重要?电视台没有理清这一点,错失良机不冤枉。而新媒体就不一样了,下载了平台就获得了受众兼“采编”的双重身份,所以离事发现场更近。这些所谓“采编人员”可不会走什么“程序”,抄起手机就拍,了解事情原委后,配上语音解说或文字说明就发布,新闻的首发权落入新媒体手中。电视台新闻编辑记者人数有限,而新媒体却不同,只要愿意,任何受众都能成为“编辑记者”。新媒体以众抵寡,电视台自然落入下风。

第二,在新闻采集来源上,电视台主要依靠当事人或有关部门提供,也有上级指定的情况;而新媒体除了海量采编主动挖掘新闻外,其他媒体、互联网也被视为新闻富矿,新闻不问出处。显然,新媒体在新闻渠道上占尽先机。电视台墨守成规,不能随机应变,把信息资源拱手让人也不足为奇。

第三,在传播力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很快,在某些方面已经占据优势。在国内,抖音、今日头条作为字节跳动的移动资讯客户端产品,通过海量信息采集、深度数据挖掘和用户行为分析,为用户智能推荐个性化信息,其新颖的新闻传播模式吸吸引了国内外海量受众,影响力不可小觑。而在国外,美国的谷歌、推特、脸书更是实现了全球性覆盖,推特甚至一度成为特朗普的“执政平台”。

第四,在采编风格上,传统媒体官话、套话太多,让大众产生距离感;新媒体则不然,其语言更接近群众、更接地气,令受众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在新闻的选择上,传统媒体更偏爱“大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播报国计民生大事乃分内之事,理所当然。而新媒体则不然,只要能吸引受众眼球,什么新闻都采编。把阿猫阿狗捧成网红对传统媒体来说属于不务正业,而新媒体却乐此不疲。普通大众不会只关注“大新闻”,他们更需要新媒体提供的“作料”缓解生活压力,调节情绪,愉悦身心。

第五,受身份与自身定位影响,传统媒体在采编涉及国家政策、立场以及敏感新闻时,语言表述都有边界,而新媒体则没有这样的束缚。也许正因如此,新媒体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因为新媒体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新媒体也就轻而易举地把收视率或流量收入囊中。

第六,在互动性上,传统媒体互动性不强,参与互动的一般都是专家、学者,知名度都很高,目的是提高节目的权威性或文化层次。新媒体由于机制灵活,互动频次比较高,参与互动的大多为普通公众,多来自基层,更具亲和力,互动效果更好。网红参与互动是另一种效果,他们自带粉丝,会在瞬间拉高平台的收视率,提高平台的知名度。互动的出发点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互动是密切媒体与受众联系的一种手段,旨在营造活跃的氛围,增强新闻节目的活力,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收视率。显然,在互动性上,新媒体棋高一着。

尽管新媒体有很多令人惊艳之处,但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融媒体时代,新聞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内容更加丰富,但新闻编辑者的从业标准降低,还有很多新闻传播者是从以前新闻受众的角色转变而来,因此现在充斥着“标题党”、新闻内容摘录拼凑等现象,对新闻的评论是以个人视角,使受众对新闻的真实性存疑[2]。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更多流量,往往会投其所好,根据受众喜好夸大或跟风报道,“标题党”、虚假内容、捏造事实等情况屡见不鲜,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新闻质量。还有的媒体为了赚取点击量,片面追求速度,对信息的真实性不加核实;过度追求娱乐性,喜欢窥视个人隐私,对丑、怪、假、俗缺少免疫力。新闻媒体本来是传播文化的,应该把推动文化进步作为首要任务,结果有很多却成为低俗文化传播者。劣币驱逐良币会引发新闻传媒的生态灾难,对于这种乱象,传统媒体要保持警惕,坚决抵制。

三、信息时代新闻采编的创新策略

(一)提升新闻采编素养

在信息时代,人才是第一位的。电视台要对现有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水平、素养等有全方位了解,对现有采编实力做到心中有数。结合新闻采编工作的实际和岗位需求,面向社会,广招人才,吸纳那些有较高新闻素养、专业能力强、有志于新闻事业的优秀人才。通过岗前培训、以老带新等措施,使他们尽快熟悉采编工作,包括如何搜集新闻信息、如何采访、如何使用采编设备。帮助他们熟悉编辑守则,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成为新闻采编行家。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对采编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对工作优秀者予以奖励,对业绩不佳者予以处罚,激发他们的干劲。改革离不开人才,创新需要人才,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采编队伍,才能确保电视台新闻事业蒸蒸日上。

(二)创新采编模式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飞速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新闻传播渠道不断增多,受众需求呈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升级,需要电视台对其新闻传播内容、方式、渠道、走向等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3],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已经成为最大的新闻市场。

电视台应尽快开发“新闻直播间”“新闻互动”等移动资讯客户端产品,抢占抖音、今日头条、视频号的市场份额。中青年是移动用户的主体,而大部分老年人仍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获取新闻。对此,电视台必须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开展多元化、层次化、差异化的新闻采编工作,为受众提供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积极探讨自媒体时代媒介呈现嬗变机理,洞悉争议性事件媒介呈现的脉络与规律,力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给予正确认知,获取争议性事件媒介呈现的问题[4]。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对新闻资源的整合与分类,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风俗等新闻资源进行细致划分,从新颖性、故事性、多元性、趣味性的维度进行新闻作品创作,打造新闻精品、佳作,建立专栏,以模块化的形式播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受众的需求。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互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了专家、学者,也要给“普通人”一定份额,以便拉近传统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提升亲和力。在融媒体生态下,抓紧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不同群体的联系,疏通信息渠道,及时获得优质新闻资源,提高新闻采编效能,将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播报出去。

(三)创新新闻采编方法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电视台要大胆创新,闯出一条成功路径。创新要从新闻传播、技术、样式、形态等方面入手。首先,根据新闻采编工作实况,创造性地运用物联网技术、AI技术、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并将其与新闻采编模式高度融合。构建基于融媒体形态新闻采编的全新信息技术体系,以实现新闻采编渠道和传播途径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注重媒体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对传播模式及内容进行适时调整。要在微博、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官方账号,构建基于多向互动的综合交流平台或网站,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新闻推送;借助抖音、快手等热门短视频平台,以及B站、小红书、知乎等热门新闻手机客户端,实现协同传输和快速传播,提高新闻传播效率,扩大传播覆盖面。开发电视台专属新闻APP,及时上传和更新相关内容,及时分析点击情况和浏览情况,结合受众兴趣爱好和需求,适时进行智能推送,为受众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闻体验。通过视频弹幕和直播公屏的方式实时收集受众信息,在电视台新媒体上与受众互动,通过反馈电话、反馈邮箱收集受众意见与建议,以便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共同推动电视台进步。

四、结语

电视台必须充分掌握信息时代媒体的发展规律与走势,加强对新闻采编工作的科学规划和改进,制订基于信息时代的新闻采编方案;引进人才,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和素养,组建强大的新闻采编队伍;在充分考虑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引入具有创新性、多元性、综合性的新闻采编方法,以便让受众喜爱的新媒体途径及样式实现有效传播,全面提升电视台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这样,不仅能为电视台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能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改革和电视台的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尹荃.新媒体时代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视听,2017(1):179.

[2] 袁婷婷.融媒体时代下报纸媒体的创新之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0):246.

[3] 毛建国.清理“流量乞丐”还要斩断背后的利益链[N].工人日报,2022-03-31(003).

[4] 王路明.自媒体时代争议性事件的媒介呈现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雪瑶,本科,助理编辑,赤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赤峰新闻》栏目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信息时代创新策略
信息时代下数据可视化研究和分析——以学生党电子测评为例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