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和道路自信

2022-06-24李晨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

李晨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出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而逐步走向现实,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过了从确立到发展再到更加完备的历史探索过程,我国的现代化之路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未来社会思想与人的解放思想的延续和发扬。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解决不同时代下我国社会具体现实问题和主要矛盾的必然需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建构理路、发展特点对增强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道路自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62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爱国人士始终担忧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国家未来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落后使得中国人不得不正视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一代代仁人志士在前人的艰苦探索中不断吸取经验,力求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梳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探索历程对正确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深远意义,尽管我国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开始是被动的,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却是主动的;虽然我国现代化探索之路是曲折的,但前途确是光明的。

1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脉络呈现出与资本主义发展迥异的特点。在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国家必须要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首先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彰显了我国浓厚的历史积累、突出了我国的人文特色,是我们党探索出的合乎人民群众利益要求,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之路。自鸦片战争开始,我国人民就积极探索适应于自身国情的内部发展之路,但一个山河破碎的国家尚且不能主导自身的前途命运更谈不上现代化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言“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现代化的提供了保障。

1.1 从新民主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西方现代化的标志。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迫地卷入到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随着战争的爆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软弱性决定了其无法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彻底推翻日本帝国主义,解除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谋求中华民族独立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意识到了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党的七大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时隔四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工业化的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头三年,我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在开展各项复杂的政治斗争、社会运动的同时,努力重建经济秩序,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在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自身问题也日渐暴露,新民主主义道路也随之中断。

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党也开始认识到只依靠重工业发展将大大限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探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苏联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按照苏联经验进行的,这种效仿借鉴苏联重视工业化发展的现代化模式也在我国初具雏形。

1.2 以苏为鉴独立自主探索新发展道路

苏联模式很快在中国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根据对当时中国实际国情的正确判断以及对苏联模式弊端的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进一步深入探索在中国的土地上如何建设现代化国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不仅要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还应当协调轻工业及农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强调科学技术、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进步。上述做法,尽管不是在根本意义上脱离苏联模式,但却在具体方法上突破了苏联现代化模式下只注重重工业的发展的一贯作风。这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1.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局面,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吸取“文化大革命”惨重教训基础上的一次伟大决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现代化的伟大奋斗目标,提出中国要通过“三步走”战略开启现代化宏伟历程,这一决策切合中国实际,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开创了一条光辉发展大道。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中我们党始终没有忽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最大国情,在立足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党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1.4 以人民为中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化之路开启了崭新的纪元,我国的国情也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而发生着改变。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并把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与民族复兴紧紧结合起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并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重视人的发展,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走一条造福于广大民众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以中国梦为主线索擘画了一张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现代化宏伟蓝图。

2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

中国在经历曲折探索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路线是中国人民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被事实证明过的实践检验过的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的正确抉择。38E3AD2A-0F4C-4A0A-9771-5D0B5C111CFB

2.1 在比较借鉴中寻找突破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直有两个现代化模式,以欧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满足机器化大生产要求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现代社会,成功地开创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模式,“资产阶级在它的早期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比它先前一切世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奇迹”。但是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要靠对落后地区实行战争、奴役、掠夺推进,这种现代化模式俨然成为一种迎合资本主义国家需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资源。对此,我们抵制和批判资本主义腐朽制度,但同时也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注重物质积累。我国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可以说这是一条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弊端的全新道路也是一条重视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是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新的现代化之路。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从一开始也照搬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但在与实际结合的過程中,我们将学习借鉴和探索创新进行了紧密结合,既借鉴苏联的一些先进经验,又深入研究它的一些错误并对其加以不断改进,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克服了苏联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局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在不断比较中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将现代化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之中逐步走出的一条道路。

2.2 在实事求是中探索道路

中国在现代化探索之路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谋求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一直力求准确判断并掌握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历史阶段,以现实条件为依据谋求发展。虽然我国在探索过程中曾经犯了背离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客观规律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发展经受挫折,但是后来便及时进行改正。在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把中国的现实实际和国情放在首位,以社会主义体制为基础考虑现代化发展,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用实践来检验发展方针。

2.3 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完善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始终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时代发展主题,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之中,保证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充实和全面,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关注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公平正义问题等。

3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

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同时现代化发展路线的选择也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所在。

3.1 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批判性超越

文化传统的不同以及社会性质上的完全差异,导致了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呈现出迥异的发展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带着虚伪的面具,必然具有排他性。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不仅仅只是实践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需要和主体意识以及生存和发展方式不仅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也对现代化的发展起着反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来说就是致力于实现人的本质的现代化,这种将人民视为发展主体和受益主体的现代化道路区别和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人的异化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是在对人进行剥削和压迫中实现的,这一做法,背离了人的本质,使人的价值无法得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之间呈现出一种极不平衡的扭曲样态。不同于由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异化现象,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直将人的发展视为检验国家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价值准则,中国走的是一条内生发展,不懈追求协作共赢的现代化道路。

3.2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呈现中国方案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工业革命后相继实现了国家现代化。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套带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现代性理论也随之产生。西方国家理所应当地将他们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视为准则,认定了发展中国家唯有重走他们既定的“老路”,套用他们的模型才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成功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垄断的格局,形成独特的中国方案,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E3AD2A-0F4C-4A0A-9771-5D0B5C111CFB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基于道路自信的中国梦实现路径研究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