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精品课

2022-06-24唐渝林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精品课小学信息技术

唐渝林

摘  要:为了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与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阔学生视野,使之感知文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要营造历史情景,让学生融入课文意境;要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基本技能;要构建语文教学的大网络,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打造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的精品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精品课

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多媒體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与模式,提升教育理念,打造信息技术化的课堂,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为此,笔者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方式,努力打造精品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感知文中丰富多彩的世界

小学语文学习,最重要、最难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前课文多数取材于生活实际,反映了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生活差异性大。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并不是所有年幼学生都经历过和感受过的,对他们来说大多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感性认识,也就是俗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传统教学都是由老师结合插图用语言来描述讲解,对学生来说就是空对空,学习效果也就较差。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课文中的情景,等于扩张了学生视野,延伸了学生的足迹。

例如教学《海滨小城》,课文描写的广东海滨小城,这里的南国风光对于没有去过的学生是陌生的,很难感受到它的美丽。于是笔者用张张PPT图片,把“浩瀚的大海、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海水,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在海面上穿行。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汽笛鸣叫,归来的渔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庭院里栽了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栽着许许多多像绿绒大伞的榕树的小城的公园。用细沙铺成的道路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一呈现出来,并进行讲解。接着播放大海边景象的视频,结合课文后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这是什么地方?”“这里的景象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这里的风景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虽然学生们没有到过海边,但经过看、想、说三个环节,都对海滨的景色有了初步的感知,促进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知道我们美丽的祖国风光多姿多彩,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没有去过的地方景色,还可以认识许多没有见过的动物。有许多课文如《乌鸦喝水》《动物王国开大会》《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等,是以动物为主角,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它们“善良、聪明、灵活、勇猛、狡猾、凶残”等特性,塑造成各种形象,十分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爱。但这些动物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如何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动物特点呢?每当教学关于动物课文时,笔者都会下载课文中动物科普短片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在家观看央视的《动物世界》栏目,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让课堂充满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历史情景,让学生融入课文意境

课文涉及的生活情境,有的可以重复在现实中,但也有不可重复的历史情景,更有作者留存在文章中的情感需要去体会感悟,这是单凭语言难以准确表达与传递的。如教学《朝发白帝城》,这首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表面上四句皆在写景,暗地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归途心情,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点。可用图片表现白帝城耸入云端,用示意动画表现白帝城到江陵千里之远,用视频将长江三峡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小船顺流而下行船如飞表现出来。再用音频播放两岸山间猿猴啼声烘托行舟飞速。虽然相隔千年,长江发生变化,但通过系列多媒体操作,大体能够模拟当时之状况,让学生理解诗人不害怕归途的险绝,而是通过沿途壮丽景色、轻快的小船,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运用夸张表达出来,写得流畅飘逸,自然天成。这样的课堂相信会让全诗在学生心中留下难忘印象,也会深深地理解诗人的激动心情。

与讲授教学相比,利用视频、图片、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好像搭建出一条虚拟的时空隧道,把历史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感知,触发想象力思考,理解课文意境,与先人对话,读懂他们的心声,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达到精品课所要的效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基本技能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核心载体,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会读、会写、会用。汉字既有读音,又有字形,复杂的结构,一字多种读音多种意思,让低年级学生学起来感到很困难。以前都是老师进行示范讲解,再让学生练习后逐个纠正,任务重,学习效果差。笔者以游戏入手,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游戏活动,让识字充满趣味,让生字“重复出现”。如“小蝌蚪找妈妈”的识字游戏,电子屏幕呈现一只游动的小蝌蚪,它游到哪个字前面,学生就读哪个生字。同时学生也可以先读出某个字来,另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触摸小蝌蚪来找到这个“字妈妈”,这种游戏生动有趣,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效果。再就是强化汉字书写训练。低年级学生往往认读生字很快,但生字书写却困难。首先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手指关节发育尚不成熟,协调性不够;其次是没有记住正确的书写顺序,出现许多乱笔划。教师可用软件制作生字的笔顺动画教程,通过播放让学生弄清字的笔顺、部首、间架结构,跟随演示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种人机交互式的教学,可让学生既学习,又自我检查和自我纠错,大大提高书写正确率,这也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革命。

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语文教学的大网络,提高教学效率

当下网络学习的兴起,虽然还不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已成为重要教学辅助途径。首先网络可以带动家庭教育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使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过去学生的在校表现、作业完成、参加活动等情况以及学生在家预习、课外阅读、巩固练习等情况只有靠老师家访、电话联系或家长到校才能实现沟通,存在信息不畅通、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等多种不足。而今利用网络大为改观。笔者在教学拼音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拼读练习,规定学生每天在家先练习若干次,再由家长利用手机将学生拼读生字录音传到班级的QQ群里,老师在群里就可以方便地检查学生在家练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评价,指出练习中的不足,让学生进行改正,这实际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增加了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机会,增强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由于网络平台中实现了学生与家长群体的共同参与交流,家长能亲身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保全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构建了语文教学的大网络。除此之外,笔者也不时利用网络向学生与家长推送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

总之,当今语文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在创设情景、展现活动过程等的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这将是小学语文精品课重点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洁. 低年级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上海教育,1997(03):40-41+55.

[2] 任艳. 摭谈识字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11):81-82.

[3] 曹纬国. 摭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甘肃教育,2014(17):54.

[4] 吴亚玲. 小学识字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考试周刊,2019(48):32.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精品课小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通化市二道江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打造“百合”课堂,让历史教学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