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俄乌之战看未来战争的五大趋势

2022-06-24张勤林等

轻兵器 2022年6期
关键词:信息战乌军点穴

张勤林等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北约持续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的结果,也是乌克兰企图加入北约的结果。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是以战促谈,逼迫乌克兰签订城下之盟,迫使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企图,不在乌克兰部署外国军队,确保“永久中立、不结盟”,并成为无核国家,从而使得俄罗斯获到安全保障。通过分析这次俄乌之战,我们一起预测一下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理位置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网络上对俄罗斯发起了系列信息战(含情报战)。而这诸多的信息战贯穿战争全局。

信息战开始——开战时间是拜登撒谎还是另有隐情

美国总统拜登先是公开散布2022年2月16日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开战,当16日未见战事时又改称20日,最后被证实的是24日正式开战。人们不禁要问:拟要开战一方的俄罗斯还没有宣战,而远在美国的拜登代替俄罗斯普京宣战,这正常吗?是拜登撒谎,还是俄罗斯事先确定的2月16日□张勤林张潇本应开战,但因战前准备不充分改在20日,而20日还是不托底又改在了24日?如果笔者的推断是准确的,那么俄罗斯要开战的绝密信息是否泄露?3月17日,俄罗斯国民警卫队副司令罗曼·加夫里洛夫中将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逮捕,其逮捕理由是与美国情报部门有染,即“泄露军情”。美国的情报部门确认俄罗斯一定会出兵乌克兰,拜登宣布具体时间后当时很少有人相信,并嘲笑是在制造“恐怖气氛”。就连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也发表声明说,美国关于“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说法“荒谬透顶”,然而当俄罗斯真的和乌克兰开战,并将潜伏在俄军高层的内鬼抓捕后,这也证明了信息战已经开打了!

信息战泛滥——双方围绕信息展开激烈对抗

美国总统拜登称2月16日俄乌开战,后又改口为20日開战

纵观俄乌之战,制信息权先是由俄罗斯占据上风,俄军几乎掌握了乌军全部的重要军事设施的位置信息,这为开战即对重要军事目标实施有效打击提供了信息保证。然而西方媒体似乎更偏向于被占领一方,在俄罗斯媒体及其发布信息的网站被西方抵制和攻击的同时,各种虚假信息,甚至是歪曲事实的信息也在网络上快速传播。

一是战场的真实情况扑朔迷离。交战初期,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曾报道美英国防部的消息说,“俄军取得的进展低于预期”,但英国广播公司又引用美情报官员的话说,“基辅有可能在未来几天内被俄军控制”。2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称,俄罗斯军队自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使乌克兰211个军事基础设施瘫痪,缴获了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大量武器。

法国《解放报》称,俄罗斯某媒体网站3月20日宣布,俄罗斯武装部队记录了20多天的俄乌战争已造成“9861人死亡,16153人受伤”,而在几分钟后,该媒体又宣称它遭到了黑客袭击,否认上述数字。美国情报机构则认为,在持续3周的俄乌战争中,有7000多名俄罗斯士兵死亡;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称,约有1.4万俄罗斯士兵死亡,2.1万人受伤。然而俄国防部长截止3月25日又宣布:乌军死亡1.4万人,受伤1.6万人;俄军死亡1351人,受伤3825人。

俄乌双方及各种情报机构、新闻媒体释放了多种数据信息,但难以确认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是“烟雾弹”。作战双方及其媒体机构由于立场不同,使用的数据信息在作战中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信息战的虚假旨在打击对方士气,削弱对方威信,提升己方部队取得胜利的信心,抢占战争道义的制高点,取得民众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二是利用黑客对网络实施攻击。网络黑客对信息战的影响多大不言而喻。2月24日早上,随着俄乌交战开始,乌克兰部分网络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乌克兰国防部、内政部、外交部和其他主要城市的网站遭到恶意软件感染和DDoS攻击(用垃圾流量轰炸网站),每个攻击波次持续一个多小时,致使其网站无法访问或打开,速度非常缓慢。

与此同时,自2月26日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全球范围内的30个网站遭到黑客攻击,对该社发布的新闻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国际黑客组织“匿名者”还攻击了“今日俄罗斯”,致使该新闻网站一度无法访问。一些黑客还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布俄罗斯企业网站名单,蛊惑更多黑客参与对俄网络攻击。受其影响,2月24~28日,黑客对俄罗斯金融、电信、能源、制造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网络攻击。

三是发布限制信息传播的禁令。俄乌之战已蔓延至媒体之间的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台限制俄罗斯媒体传播的禁令。德国在俄乌开战前以“内容是克里姆林宫的宣传,缺乏运营许可证”为由,宣布禁止播放“今日俄罗斯”的德语节目。俄罗斯作为报复,决定关闭“德国之声”莫斯科分社,并禁止广播。3月2日,欧盟通过了针对“今日俄罗斯”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传播禁令。脸书、谷歌、推特等西方主流社交媒体或相关科技公司、欧盟运营商均已表示会遵守禁止传播这两家俄罗斯媒体任何内容的禁令。在信息大战中,相关各方媒体从开始“互殴”变成互相封杀的结果就是听不到对方的真实信息。

信息战趋势——争夺和保持制信息权

从俄乌之战可以看出,未来信息战仍然是作战双方围绕争夺和保持制信息权而展开一系列活动。不管是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还是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不管是常规作战,还是机械化作战,不管是立体空间作战,还是智能战争,不管是陆战、空战、海战、太空战,还是陆海空天一体战,其军事革命的实质是作战双方背后的信息战。

一是把信息当作主要武器。一方面,为打击敌方的信息系统,影响或改变敌方指挥者的决心,可制造、散布虚假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给我方争取战机。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判断信息流(情报的真假)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正确情报的支持下,科学定下作战决心,综合运用威慑、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加强我方指挥信息系统保护,为我方快速取得胜利提供信息支撑。

二是建立信息战部队。被俄军精确打击的“第72信息和心理作战中心”便是乌克兰信息战部队。俄罗斯的信息战部队虽然未见在此次作战中报道,但该部队成立于2017年2月,其主要职责是实施网络战。美国信息战部队分散配置在各类作战部队中,陆、海、空、天以及海军陆战队等均设立了信息战办公室,通过网络构成一个整体。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建立信息化部队是一个发展趋势,其主要任务是随时向处于作战状态的指挥员提供信息情报,通过这些情报信息使指挥员能随时监控战场态势,及时分析判断,果断定下决心,在战争中形成战略、战役和战斗优势。

俄罗斯“点穴式”打击

3月11日,俄罗斯轰炸了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市的一幢公寓楼

三是充分利用独特的作战方式。未来战争,不仅需要有枪械、大炮、飞机、军舰、坦克、导弹,而且还需要通过鼠标、监视器、键盘和网络来实施信息战。这种独特的作战方式,其作战空间极其广泛,不仅可以将计算机病毒送入敌方的有线电话交换系统,造成有线系统全面瘫痪,而且还可以利用无线电干扰信号,向敌方指挥员发出一些虚假命令、指示,把敌人调虎离山,使之失去战斗力;不仅可以用计算机逻辑炸弹摧毁敌方指挥信息控制系统,还可以摧毁后勤保障系统,控制铁路和部队的运输系统,使部队输送和军需物资调动失序混乱;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战部队干扰敌人的电视广播,发动宣传攻势,瓦解敌军,还可以鼓動民众游行示威,推翻其统治者。通过这种独特的作战方式,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19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点穴战”已走上战争前台。俄乌之战中俄罗斯完全放弃“地毯式大规模轰炸”的传统战法,而以“点穴战”精确打击为主来实现战略、战役企图。被攻击的一方乌克兰军队也不示弱,偷袭式“点穴”亦取得一定战绩。

俄乌双方的“点穴术”

一是对重要军事设施“点穴”。2月24日,俄军首战即打重要军事目标,摧毁了包括17个指挥所、19台S-300和“黄蜂”防空导弹系统、39座雷达站等211处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3月14日,俄国防部公布“点穴战”战果,自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已有3920个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被瘫痪,包括143架无人机、1267辆坦克和装甲车、124台多管火箭炮、457门火炮和迫击炮、1028辆特种军用车辆。

针对俄罗斯的点穴术,乌克兰也见缝插针,利用俄罗斯防空间隙不间断地进行骚扰。3月30日,乌克兰使用“龙卷风”火箭炮对别尔哥罗德州的一个弹药库实施袭击并引发爆炸。4月1日,乌军武装直升机以超低空方式绕过了俄罗斯的防空系统,越境对俄境内的别尔哥罗德州的油库成功实施打击。

二是对重要通信设施“点穴”。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电视广播中连续不断的演讲,俄罗斯把打击目标指向其通信设施。在俄乌交战第7天,俄罗斯导弹精准袭击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广播电视塔,标志着俄罗斯终于开始打击乌克兰的通信设施。另据3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介绍,俄罗斯军队已经摧毁了包括65个乌克兰部队的指挥通信哨所(通信中心)等1812个乌克兰地面军事设施,使其指挥手段彻底失效。

“点穴战”在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从俄乌战争可以看出,“点穴战”标志着未来战争的重要走向,展现了未来战争的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

一是拟“点穴”的目标不仅重要而且关键。“点穴式”攻击所选择的目标,往往是对方在军事、经济、交通等战略意义的要害处,如战争中的作战指挥机构、电子对抗系统、侦察情报中心、后勤补给系统以及重要军事目标等“关键性枢纽”。

如今的马里乌波尔满目疮痍

二是未来“点穴战”将迅速改变敌对双方作战态势。“点穴战”的目标虽然数量不多,但都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一旦“点穴”成功即可迅速达到战略、战役目的,从而改变作战双方的政治与军事态势。同时,也为尽快赢得战争、快速达成谈判条件提供重要筹码。

三是未来“点穴战”将更加精确而且要使其彻底瘫痪。“点穴战”要做到精确,必须以信息化高技术武器装备为前提,尽量做到既精准打击军事目标,又不祸及居民区,既切断敌人生命线,又不伤及平民百姓。要使其彻底瘫痪,必须使用置其于死地的“杀手锏”,使其通信联不通、观察看不见、机动跑不动、桥隧修不通、指挥听不到、弹药打不出、装备修不了、后勤供不上,长时间内无法修复,永久失去战斗力。

基于人工智能所催生的战争,简称“人工智能战”(也称为AI战),其在俄乌战争中已逐步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有专家认为,俄乌之战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次AI战争,作战双方都凭借卫星和AI系统对作战对手的军事力量进行认真的计算。

以“精准”计算和定位的“人工智能战”发挥重大作用。美国之所以宣称俄罗斯要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除了俄罗斯“内鬼”提供情报信息外,就是利用最为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得出的结论。从开战前的2021年11月开始,美国的人工智能系统就着手分析俄军的频繁演习、兵力部署、人员调动、坦克位置,特别是燃料、弹药和其他物资补给的储备,最终得出判断:这场战争普京一定会打。而且俄乌交战后,美国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双方的损失情况作了科学分析,精准率出乎意外。难怪有专家认为,俄乌战争虽然是俄军和乌军开战,但由于美军人工智能系统的支持,实际上美国已经参与进来,否则乌军不可能在很多局部战场上还能赢得胜利。直言不讳地讲,如今的乌克兰,其实就是美军人工智能战的试验场。

俄罗斯也使用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对乌军进行精准化打击,以避免伤及无辜。其经典战例就是在网络上看到亚速营自拍自发的视频后,俄军迅速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对亚速营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然后指示专门对付亚速营的车臣武装将其消灭,或以发射导弹的方式将其彻底摧毁。

以“无人作战”为主导的“人工智能战”初显锋芒。在此次俄乌之战中,号称通过人工智能进行作战的无人系统最大的亮点是,乌军使用土耳其制造的TB2“旗手”无人机摧毁了“山毛榉”防空导弹等多个俄军目标,给俄军造成重大伤亡。俄罗斯虽然是世界上涉足无人机最早的国家之一,也装备了各类无人机高达2000架,但由于在人工智能系统“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严重滞后,无人机更多担负的是传统的侦察和火力校射任务。直到被乌军的TB2攻击之后,才匆忙调集俄军仅有的“猎户座”无人机(自研)和“前哨-R”无人机(引进以色列技术)对乌克兰地面目标实施打击。但这两款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最大难题是每款只有10架,在作战中使用的次数并不多。随着战事的推进,俄乌双方围绕无人机方面的战斗可能会愈演愈烈。

普京强调:“ 在打造更加自主化的未来机器人技术设备和控制无人机及深水潜航器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样重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电视讲话

以“更多领域”为拓展的“人工智能战”将粉墨登场。从俄乌战场效果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进行模拟,在图像、语言的识别和处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情报、决策与作战一体化领域应用更加广泛。

一是利用人工智能获取开源情报。从美军在俄乌开战前4个月就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开始收集俄罗斯军队的情报中可以得出启示,利用语言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发掘社交媒体中相关国家军队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多模态信息,可分析判断其装备型号、兵力部署、演习准备、后勤装备等军事情报。

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鉴别信息真伪。在人工智能系统主导的网络空间的对抗中准确识别真伪信息是了解敌人作战意图的重要手段。通过消除“棋盘阴影错觉”、共现矩阵分析等方法,揭示信息的内容关联和特征的真伪度,检测生成对抗网络的虚假视频,利用知识图谱等手段检测文字类的虚假信息,以确保自己在对抗过程中的优势地位。

三是利用人工智能瓦解对方参战士兵和狙杀高级将领。此次作战乌克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精准定位俄罗斯士兵在网上成为热搜。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技术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它是被人们称为最熟悉的人工智能技术,技术人员通过屏幕截图仅用5分钟就能识别出该士兵的身份信息。识别一方可通过对其家人的威胁瓦解、发送信息等使其失去继续战斗的意志。同样原理,乌克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搜寻到俄罗斯高级将领的照片,通过比对确定狙杀对象。在指挥系统中,失去指挥者俄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四是利用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复盘研究。对于作战双方而言,战后复盘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复盘方式往往利用沙盘或战斗回顾的方式进行。而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从以往的军事行动中抽取一定规律,为下次作战行动提供参考,以取得更好的作战效果。

俄羅斯Uran-9无人战车

常规战争,即使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它是相对于核战争而言的。此次俄乌之战,尽管普京总统宣称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俄罗斯“威慑力量”置于“特别战斗状态”,但笔者认为“常规战争”将始终一战到底。

俄乌战前态势对比悬殊

首先从作战力量看,俄罗斯军队明显优于乌克兰军队。俄军作战开始前,在乌克兰北面、东北、东面、南面四个方向同时布势,总兵力20万人。而应战一方乌克兰军队,号称20万人,实则12万人左右,主要战斗力6万多人守在东部,以迎战顿巴斯地区的俄军。

其次,从作战装备看,俄乌双方不成比例。俄陆军配备装甲车19783辆、坦克13367辆,是乌军的7倍;火炮5934门,是乌军的3倍多。俄防空装备主要是S-400,而乌方还是落后的S-300。俄空军三代战斗机数量在800架左右,并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轰炸机机群,而乌军只有70架战斗机和30架攻击机,俄空军装备是乌军的近10倍。俄海军配备74艘军舰和51艘潜艇,而乌克兰只有一艘3100吨的护卫舰(担心被俄罗斯夺占,自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的优劣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环节。

俄军进行“常规战争”并不顺利

3月25日,俄国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特别军事行动”在对乌克兰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俄方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点穴打击行动迅速瘫痪乌方指挥中枢、信息系统、保障体系和官僚机构,引发乌军、当局和民众之间的内部纷争,从而以最小的代价瓦解乌克兰政权,尽量减少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一阶段,俄军消灭了亚速营,拿下了马里乌波尔,俄军几乎完全摧毁了乌克兰的空军和防空力量,海军的作战能力也不复存在,有组织的军事物资储备几乎为零,导弹和弹药、燃料和食品的供应几乎完全中断。这一系列军事设施的摧毁都是为陆上进攻集群为核心的迅速突击做准备。然而,此次常规战,尽管俄军前3天的“闪击”阶段进展顺利,但在前4周两军处于相持阶段,出现了拉锯互打,甚至被动挨打的局面。

俄军装甲部队在空军掩护下,交替掩护逐段前进,号称阅兵式进军

俄军没能占领首都基辅。俄军北面集群长驱直入,一路夺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路经过基辅150km外的切尔尼戈夫,攻克后到达基辅外围,并夺取了霍斯托梅利的安东诺夫国际机场。在对基辅形成合围后,一方面,俄军和乌军围绕距离基辅只有15km的安东诺夫国际货运机场反复争夺;为牵制乌军,城内潜伏的俄军在基辅市区制造多处爆炸,仅基辅第6号发电厂就发生5次爆炸,奥博隆区的发电厂也遭到俄潜伏部队破坏。另一方面,俄军集结了远超过攻城所需的部队,只是围而不打。难以分析,俄军为何不展开总攻。

俄军没能占领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东北线和东线顿巴斯地区的俄军直扑哈尔科夫,尤其在哈尔科夫东北部激烈交火。此地的乌军有一定实力,俄军损失了多辆BTR装甲车和T-80坦克等,双方陷入拉锯状态。

未来“常规战争”依然不可或缺

一是未来常规作战仍需夺占关键部位和重要地区。俄乌之战在夺占安东诺夫国际货运机场时,大批俄米-24P和卡-52直升机从白俄罗斯出发,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进入基辅,在空中发射干扰诱饵弹,掩护米-8运输机乘坐的200多名突击队员成功到达预定位置。该机场先后数次被争夺,俄军最终实现了打开基辅“东大门”的作战目标,保证了运送大批装甲部队的大型运输机随时起降。可见,夺占重要目标和关键部位至关重要。

二是未来巷战将更加激烈。此次俄乌之战,大凡有巷战的城市均展开了反复争夺。3月23日巷战仍在继续,俄车臣部队和DPR信息部队逐街、逐楼地清扫隐藏的乌军。而俄军的北面集群在对基辅和切尔尼戈夫采取外围封控的战术,围而不打,也预估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因而,对于大规模的攻城战,针对敌人的疯狂反扑、依托坚固据点的顽强抵抗,以及敌人在居民区、街巷设置爆炸物等,要谨慎地开展逐条街道的争夺。为避免伤及无辜,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三是合成营一级的战术单元在“常规作战”中将发挥重大作用。俄罗斯为了应对北约、打击乌克兰,进行了大胆的“合成营”编制改革。即每个建制旅下辖多个合成营,以1个机步营为核心,配1个火炮营、1个坦克连、1个侦察连、1个火箭炮连、2个防空连,以及电讯侦测、通信、后勤分队等。这种编制在常规作戰中,可以发挥各单位的最大战斗力,提高作战效益。

“混合战争”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多管齐下进行的战争,目的是以最少的成本动摇敌人的根基。俄乌之战处处渗透着“混合战争”的影子。

在政治领域,俄乌之战变成了“俄西”之战

俄乌之战本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参与而演变为“俄西”之战。

北约持续东扩是军事,更是政治。俄乌战争的直接动因是乌克兰企图加入北约。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英国、法国等12个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北约,与此相对应,以原苏联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8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随着苏联解体,华约已不复存在。而北约于1952年、1955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09年、2017年、2020年先后进行了8次东扩,现已达到30个成员国。眼下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如果北约同意将其纳入其中,那么北约的势力范围将直接推进到俄罗斯边境线上。可以说,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是将俄罗斯逼到了悬崖边,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奋起阻止。这是军事,更是政治。正因为如此,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其实质是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

3月5日,试图逃离基辅周边城镇伊尔平的乌克兰人

俄乌谈判背后有强大的西方国家暗中支持。为使北约不继续东扩,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过多次谈判。在谈判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选择了武装介入。武装介入是为了政治目的,不是泄愤。所以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集中在打击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和关键节点,瘫痪乌军的作战能力,尽量不伤及平民,以取得乌克兰民众的理解。因此,从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就边打边谈,以逼迫乌克兰做出“不再寻求加入北约”的承诺,而乌克兰被俄罗斯打痛之后先是假意承诺,每当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暗中支持后,又再次推翻承诺。原本俄乌第五轮谈判时,双方就中立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但4月5日,乌克兰泽连斯基总统的态度开始越发强硬,泽连斯基在乌克兰电视直播中宣称,“关于加入北约的事宜,乌克兰准备好明天就加入”,并表示已经同各大国首脑和北约谈论过此事了。这表明乌克兰又拒绝保持中立。

澤连斯基的反复无常,令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摇摆不定。按照俄罗斯宣布的第二阶段军事行动是撤出基辅集群,转入顿巴斯作战。原先攻占基辅,逼迫泽连斯基总统下台的计划也被搁置。

在经济领域,西方“经济制裁”直接影响战争决策

在经济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无所不用其极。

一是西方对银行业实施制裁。2月26日,欧美国家限制俄罗斯央行对其外汇储备的使用,并禁止俄罗斯几家主要银行使用“国际结算系统”。此举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二是西方的制裁力度接近北约不直接参战的极限。西方在这场战争中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对乌克兰的支持是全方位,西方在宣布不参加作战的情况下支援乌克兰的武器数量多而高端,有的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等连苏-34战斗机都能击落。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率领的军队正在顿巴斯参与作战

俄军一度打到基辅近郊

三是西方的制裁面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举动数次刷新人们的认知,上到俄罗斯政府、公司和企业,下到俄罗斯政客、家庭和个人,包括普京的两个女儿、外长拉夫罗夫的夫人和女儿都被制裁,甚至连俄罗斯境内的狗、猫也被制裁。西方国家不仅仅自己制裁俄罗斯,还要强迫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跟着他们一道谴责、制裁俄罗斯,而且还公开表态支持雇佣军参加对俄作战,并为之提供资金支持。

如果俄乌冲突不能尽快解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经济制裁长期持续下去,会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同时,现代战争很大程度上是财政的支撑,“混合战争”中经济的低迷将对俄罗斯军事雪上加霜,甚至会直接危及俄国内的政治稳定,其指挥层决策将更加艰难。

“混合战争”将无节度发展

政治、经济、军事等混合战争是横向的简要概括,纵向上除了如前所述的“信息战”、“人工智能战”之外更深层次的、意想不到的“混合战争”也会随之展现。

一是作战对手混合且“群狼化”趋势明显。最高统帅者决定要对某一国家实施战争,不仅要看本国的势力,还要看敌对国家及其支持国家的势力。换言之,军队与军队实施单一的传统军事对抗已不复存在,而更多的是敌对国家及其政治集团、军事联盟所组成的作战力量,“北极熊”对“群狼”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二是“混合战争”的核武器是最后王牌。在当今“混合战争”中,军队实施的军事手段虽与国家、政治集团实施的多种手段混为一体,既有常规作战手段,也有非常规手段,然而,此次普京总统提出的“核武器”置于“特别战斗状态”就是在警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能插手俄乌战争,这是底线,也是最后的王牌。

三是谨防“混合战争”中的生物战。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于3月6日在乌克兰境内发现了30座美国生物实验室,并揭露了美国从事危险生物实验的证据链,甚至利用人体做实验的部分事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越来越没有底线,其“混合战争”中的生物战会变得越来越可怕,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编辑/魏开功

猜你喜欢

信息战乌军点穴
乌军反攻要从马里乌波尔开始?
美报告:乌军持续作战能力正在下降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葵花点穴手
乌总统渲染“八万俄军压境”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美军信息战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沈伟光——信息战理论首创者
台湾信息战研究现状
什么叫点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