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研究*

2022-06-23

情报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情报设置学科

吴 凡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北京 100081;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国际执法合作学院 廊坊 065000)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较早,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1980年,美国教育部开始颁布学科专业目录,并分别在1985、1990、2000、2010和2020年历经5次修订。从1990年版和2000年版分类目录中,开始设置有关执法司法研究领域的“安全与保护服务”学科群。以“9·11”事件为转折,美国高校国家安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在2010年版目录中正式增设了“安全政策与战略”“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和“国土安全”相关学科专业。2020年版的目录中,将“安全与保护服务”更名为“国土安全、执法、消防及相关保护服务”,进一步明确了学科研究范畴,并将国家安全专业的研究领域拓展到军事、政治、情报、反恐、执法司法、安全技术等方面,构成了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科专业体系。

我国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探索于20世纪90年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加速推进了学科建设进程,2020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交叉学门类下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2021年底,首批国家安全学学位授予权单位陆续公示,标志着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从规划建设阶段向学历教育阶段发展。总体上看,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均与国家安全现实需求紧密相关,且均在近20年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可以参考借鉴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优秀做法与经验,并结合我国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以期为国家输送更多国家安全专业人才,产出更多服务国家安全的智力成果。

1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1.1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情况

学科专业目录编码是美国综合高等教育数据系统中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用来对学科专业进行编码的系统,是美国授予学位的官方依据。在2020年版CIP编码中,分为三级结构:第一级别是学科群,以2位数编码表示,由48个类别组成;第二级别是学科,以4位数编码表示,由450多个类别组成;第三级别是专业,以6位数编码表示,由2 130多个类别组成[1]。与我国硕博阶段称为学科、本科阶段称为专业不同,CIP涵盖美国中学后全部教育阶段,类同于我国硕博阶段“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设置方式。

以CIP二级编码中必须包含“security”为基本条件,通过筛选,共3个学科群4个学科涉及国家安全,如表1所示[2]。其中,“安全政策与战略”学科聚焦军事领域下各军兵种的战役、战区、联合以及全球战略制定,属于军事安全层面。“国土安全”学科聚焦危机管理、反恐、基础设施保护,侧重研究维护美国本土安全,属于执法司法和反恐层面。“安全科学与技术”学科聚焦如何利用情报、网络、技术侦查等执法和司法技术手段,属于国家安全技术层面。以上3个学科虽均有国家安全学科属性和相关专业,但均有明确的学科边界和研究范畴。从国家安全研究的属性上看,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安全战略需求,是一项政策性强、聚焦国内国际、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学科。“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研究”学科在名称上就体现了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的互动,且设置了国家安全政策专业,无论从专业命名和专业属性上都更符合国家安全的总体性和统筹性。因此,基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下开展的国家安全研究,与我国国家安全学科的建设有较强相关性,故本文选取“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研究” 学科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表1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相关学科专业的三级编码统计表

1.2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建设情况

根据2021年NCES统计,共有467所高校设置“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研究”学科,共有36所高校设置国家安全政策专业,有29所高校设置该学科下的其他专业(其中有9所开设国家安全相关专业),因此,共有45所美国高校开设国家安全专业[3]。为便于研究结果更加准确且有针对性,本文只统计与我国学位授予模式相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阶段,不统计副学士学位和证书课程,最终选定31所高校的40个专业(方向)为研究对象。经统计,能够授予国家安全专业博士学位的高校有海军研究生院、中佛罗里达大学2所;能够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有乔治华盛顿大学、马萨诸塞大学罗威尔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等17所;能够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有安吉罗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大学阿尔伯克基分校、北乔治亚大学等20所。从学位授予上看,有23个专业授予文科学位,有12个专业授予理科学位,有5个专业根据方向不同,既可以授予文科学位,也可以授予理科学位。从专业设置上看,可大体分为三类,其一是国家安全研究专业(18个);其二是国家安全与情报相关专业(11个),如情报与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与国外情报分析等;其三是其他国家安全相关专业(11个),如国家安全与外交事务、法律与国家安全、政府与国家安全等。从专业方向设置上看,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科特色开设了广泛的研究方向,例如,海军研究生院设置了军民关系、战略研究、国土安全和国防、反恐政策等四个方向;瑞金大学设置了网络安全政策、国际安全、国土安全、中东政治等四个方向。

1.3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特征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科专业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在学科体系上,与国际关系联系紧密。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学科的国家安全政策专业,更具政策性、战略性和统筹性,体现了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的高度相关性。第二,在学位授予上,文理兼顾。文科学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国家安全形势,了解国家安全战略政策,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理科学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情报学、经济学、数学建模等数学方法评估与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的能力。第三,在专业设置上,涵盖领域广泛。涉及情报、外交、国际事务、政府、法律、战略等专业。特别是有27.5%的专业命名直接与“情报”相关,体现了情报与国家安全的高度相关。第四,在专业方向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既聚焦国土国防等传统安全,也关注科技、网络等非传统安全。

2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分析

由于美国高校培养方向、学科积淀、区位优势等不同,导致其课程设置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一般由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在各校官方网站中收集整理31所高校961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文本词频定量分析,根据课程类别、学位阶段、专业设置等三个方面对国家安全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根据总体课程数量,本文选定划分12个课程模块,其界定依据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模块界定依据分析表

2.1 按课程类别分析课程设置情况

2.1.1基础课课程设置情况

对31所高校开设的基础课进行统计发现,基础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类为美国基本国情,其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基本统计方法、情报分析方法等;美国国情包括美国政府、美国选举等,如表3所示。

表3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基础课课程统计表

2.1.2必修课课程设置情况

针对31所高校开设的272门必修课的课程名称进行文本统计分析,出现最多的词依次是安全、国家、情报、国际、美国等,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所示,在美国国家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中,情报类、国际安全类和战略政策类课程数量和开设高校占比排名前三,说明这三类课程是必修课的核心课程。其中,有71%的高校设置了国际安全类课程,说明美国高度重视国际安全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互动关系研究;有61.3%的高校在必修课中设置了情报类和战略相关课程,着重对情报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大战略与国家安全等问题开展研究,说明美国将情报和安全战略研究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同时,历史文化和法律模块,均有30%左右高校开设,说明国家安全史、国家安全文化和国家安全法治也是国家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区域国别类和非传统安全类课程在必修课中占比较少,说明必修课重点培养学生了解传统安全和美国与全球的安全情况,并不过度聚焦某一具体地区和国家的研究。在课程开设频次上,《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安全》《国土安全》《美国政府》《情报与国家安全》等是必修课的主要课程。此外,美国高校在专业必修课中还设置了交流研讨类课程,通过就国家安全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辩论,启发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深层认识。

表4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必修课统计表

2.1.3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

针对31所高校开设的689门选修课的课程名称进行文本统计分析,出现最多的词依次是安全、政治、国家、国际、情报等,统计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选修课统计表

根据表5所示,在美国国家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中有如下特点:第一,7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区域国别类、情报类和国土安全类课程,说明这三类课程是选修课设置的主要课程。第二,相比必修课课程,从数量和高校开设占比情况来看,选修课课程中的区域国别类、网络安全类、经济金融类和其他非传统安全类课程有了较大幅度的跃升。特别是,区域国别类课程占比跃升了74.1%,并重点关注了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中国等区域和国家的政治、外交与军事情况,反映了美国国际战略重心。其中,海军研究生院开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外交政策》《中国科学》等三门课程,乔治华盛顿大学等五所大学分别开设了《中国军队》《中国政治》《崛起的中国与全球秩序的挑战》《中国政治和影响》《现代中国》等课程,体现了中国在美国国家安全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三,有64.5%的高校在选修课上开设了网络安全类课程,这类课程聚焦网络战、数字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体现了美国对网络安全和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最后,在课程开设频次上,《国土安全》《中东政治》《恐怖主义》《美国外交政策》等是选修课的主要课程。

2.2 按学位阶段分析课程设置情况

由于开设国家安全博士学位的高校较少,不具有样本分析的普遍性,因此,本节主要针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两个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并不再区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期寻找到不同学位阶段之间,国家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区别与联系。

2.2.1硕士学位的课程设置

对17所高校开设的538门硕士学位课程进行文本统计。按课程数量分,排名前5的课程模块分别是:战略政策类94门、国土安全类82门、区域国别类75门、网络安全类59门、情报类58门;按开设高校占比分,排名前5的课程模块分别是:战略政策类和区域国别类占比100%、情报类和国际安全类占比94.1%、国土安全类占比88.2%。分析可知,全部高校都开设了战略政策类和区域国别类课程,说明对于研究生培养阶段,区域国别和安全战略研究类课程是每名硕士的“必修课”,特别是针对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和俄罗斯的研究开设了较多课程。此外,情报类、国际安全类、国土安全类、网络安全类课程均有超过80%的高校开设,说明这些课程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课程模块。根据课程开设频次,《国际安全》《美国外交政策》《情报与国家安全》《国土安全》等课程是硕士阶段学习的主要课程。

2.2.2学士学位的课程设置

对20所高校开设的423门学士学位课程进行文本统计。按课程数量分,排名前5的课程类别分别是:国土安全类66门、情报类43门、外交类42门、区域国别类34门、法律类33门;按开设高校占比分,排名前五的课程类别分别是:情报类和战略政策类占比85%、外交类占比80%、国土安全类占比70%、国际安全类占比65%。分析可知,一是从课程数量上看,国土安全类课程要大幅度高于其他课程,说明在本科阶段,国土安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国家安全研究的重要基础;二是开设情报类、战略政策类和外交类课程的高校占比均超过80%,说明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重点围绕情报、战略和外交展开。三是区域国别类课程开设高校占比为40%,说明本科阶段对区域国别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根据课程开设频次,《美国外交政策》《恐怖主义》《国土安全》《国家安全法》等课程是本科阶段学习的主要课程。

两个阶段开设频率和课程数量的比较如图1、图2所示。通过比较,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一是在两个学位阶段中战略政策类、情报类、外交类和国土安全类课程均有70%以上的高校开设,不仅说明这四类课程的核心地位,也奠定了美国高校将培养“情报型+战略型+涉外型”国家安全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二是在具体国别和区域上,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聚焦于中东、亚洲、非洲这三个区域,且以中东居首。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区域国别类、国际安全类、网络安全类和其他非传统安全类的两组数据差距较大,说明研究生阶段更注重对全球安全、国别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二是本科阶段历史类课程和外交类课程的两组数据均高于研究生阶段,重点开设国家安全史、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基础理论课程,说明本科阶段需要夯实以历史、思想和理论为代表的国家安全理论基础。

图1 硕士与学士课程开设频率比较

图2 硕士与学士课程数量比较

2.3 从专业设置分析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1.2节的统计,国家安全研究和国家安全与情报相关专业占所有专业数的2/3,因此,针对这两种专业进行分析具有代表性。

2.3.1国家安全研究专业的课程设置

对海军研究生院等17所高校开设的18个国家安全研究专业的547门课程进行文本统计,如表6所示。

表6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研究”专业课程统计表

根据表6所示,以“国家安全研究”命名的专业,各课程模块开设高校占比均超过50%,说明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知识。其中,战略政策类、区域国别类课程是必修课,情报类课程仍然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课程开设频次,《美国外交政策》《国土安全》《国际安全》《中东政治》等课程是本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此外,在区域国别研究中,除了聚焦中东和非洲之外,对拉丁美洲的研究也开设了较多课程,如《拉丁美洲的暴力与社会冲突》《拉丁美洲安全问题》《拉丁美洲政治》等。

2.3.2国家安全与情报专业的课程设置

对安吉罗州立大学等9所高校开设的11个国家安全与情报专业开设的168门课程进行文本统计,如表7所示。

表7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与情报”专业课程统计表

根据表7所示,国家安全与情报相关的11个专业,以情报类、战略政策类、国土安全类、区域国别类等四大课程模块作为主干课程。特别是,情报类课程聚焦反恐情报、犯罪情报、技术情报、网络情报、地理空间情报以及情报理论与方法、历史与发展问题。开设了情报界、战略情报、军事情报、国土防务和安全情报、情报与反恐、情报与跨国威胁、情报和执法、网络安全和情报研究、间谍和情报等课程,此外针对情报与安全研究的写作、研究报告撰写也开设了相关课程。根据课程开设频次,《情报与国家安全》《高级情报分析》《国际恐怖主义》等课程是该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

2.4 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

通过从课程类型、学位类型和专业设置三个角度分析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特征。

一是教学内容先进适用。体现在课程设置严格以服务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为导向,紧贴美国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同时,根据各高校自身的优势专业和学科积淀,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相关课程,适用不同学位阶段、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高效学习。

二是课程逻辑结构完整。纵向上,形成了完整的“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横向上,形成了以研究方法模块、国家安全理论模块、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模块、国家安全情报模块、国别区域安全模块、国土安全模块、传统安全模块和非传统安全模块等“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现了美国对多领域安全信息的收集、识别、预警、管理与应对等的全过程覆盖,既有专项人才的培养,也形成了为复合型安全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

三是课程类型丰富多元。体现在课程设置既包含以国土安全研究为主的国内安全,也包含以区域国别研究为主的国际安全;既包含政治、军事、情报等传统安全,也包含经济、环境、网络、信息、太空、卫生等非传统安全;既包含战略、政策、策略研究也包含理论、方法和思想研究;既包含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也包含战争史、外交史、国家安全史等历史研究。

四是情报驱动安全研究。情报类课程是国家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安全的情报研究是美国高校国家安全专业的重要特色。这些课程不仅关注军事、反恐、重点区域国别等传统情报问题,同样关注核、环境、网络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情报研究;不仅重视国家安全情报的研究方法,也重视国家安全情报的技术运用和实践实训[4]。

五是聚焦区域国别安全。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国际安全研究课程,特别是紧密结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注重对中东、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国的研究,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些国别和区域研究、国际安全类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掌握国际安全动态、毕业后入职美国政府情报与安全部门提供了知识储备。

六是注重理论方法。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对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在基础课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统计、社科研究和情报分析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比较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地缘政治理论、国家安全史等国家安全基础理论。

3 对我国国家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启示

3.1 建设统筹全局、聚焦国际、文理兼顾的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或专业方向

美国的“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研究”学科,突出了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的交叉融合,强调了国际与国内安全的互动;国家安全专业贯穿本硕博三个学位阶段,同时实施文理兼顾培养。因此,可参考借鉴美国国家安全学科专业设置,一方面应加快推进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本科专业建设,实现本科阶段由“主题教育+国防教育”向“学历教育”转变。另一方面,应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规划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和专业方向。根据教育部2021年12月颁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中,交叉学门类下拟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授予法学、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学位。因此,在学科专业规划上,应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家安全工作“全局性、战略性、危机性、衍生性”的特点[5],综合运用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科体系[6]。本文建议在可授予法学学位的学科专业下设置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学和区域国别安全。特别是,根据新版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区域国别学与国家安全学相同,均已经成为交叉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因此,可设置区域国别安全二级学科,提升区域国别安全研究地位。建议在可授予管理学学位的学科专业中设置国家安全情报,统筹军事情报、公安情报等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情报研究,重构具有国家安全特色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专业体系,加强多领域情报学理论与研究的融合[7]。建议在可授予工学学位的学科专业中设置国家安全技术,提升利用科技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是自然科学领域在国家安全学的应用。建议在可授予军事学学位的学科专业中设置国防军事安全,为军事院校开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夯实学科基础。此外,建议设置国家安全治理二级学科或专业方向,并根据具体专业方向授予不同学位类型,如国家安全管理可授予管理学学位、海外利益安全保护可授予法学学位等。

3.2 构建体系化、模块化、多元化的国家安全学课程设计

借鉴美国高校课程设置逻辑结构完整、课程类型多元、面向安全情报、聚焦国际问题、注重理论方法的原则特点,按照模块化方式进行课程设计。

首先,在公共基础课上,可借鉴美国经验,设置研究方法和中国国情两个模块,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锻炼系统思维,培养家国情怀。研究方法模块中,可设置政治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中国国情模块中,可设置中国政治制度、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历史与文化等相关课程。

其次,在公共必修课上,需要培养学生了解国际和国家安全形势,熟悉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特点,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理论等。可开设国家安全形势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国家安全学概论以及国家安全热点问题研究等相关课程。

最后,在专业方向课上,应根据各方向人才培养的差异性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

a.国家安全理论。可设置国家安全思想和国家安全原理两个课程模块。其中,国家安全思想可开设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古代中国国家安全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安全思想、西方国家安全思想、国家安全史等相关课程。国家安全原理可开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国家安全哲学、政治学原理以及地缘政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等相关课程。

b.国家安全战略。可设置国家安全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文化两个课程模块。其中,国家安全政策模块可开设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国家安全制度、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研究、外交战略、海洋安全战略、国防和军事安全战略、主要国家安全战略比较等相关课程;国家安全战略文化模块可设置战略思维、地缘文化战略、文化军事战略、中西方战略文化比较、战略文化经典文献导读等相关课程。

c.国家安全法学。可开设国家安全法学理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外国国家安全法治、国际法与国际合作、国际法与海外利益保护、国际组织法律体系相关课程,以及开展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研究,如反恐怖主义法、国家情报法、反间谍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知识产权法、陆地国界法等。

d.区域国别安全。区域国别安全应聚焦于不同区域和国别的安全思想、安全战略、安全文化、安全治理、安全形势前瞻和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等方面来深入研究,并可针对重点区域和国别设置子模块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要用安全的视角来研究区域国别,综合运用国家安全、国际安全、国际关系、外交学基础理论,厘清与区域国别学的联系和区别。此外,还要注重辅修外国语言课程,以期更好获取外国安全研究相关一手资料。

e.国家安全情报。可设置国家安全情报理论、国家安全情报思想、国家安全情报史、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等四个课程模块[8]。其中,国家安全情报理论模块可开设情报研究方法、情报分析技术、情报与安全导论、情报与国际关系、安全情报伦理、安全情报素养等相关课程[9];国家安全情报思想模块可开设古代国家安全情报思想、中国国家安全情报思想、西方国家安全情报思想、中西方安全情报思想比较等相关课程;国家安全情报史模块可开设古代国家安全情报史、中国国家安全情报史、世界情报史等相关课程;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模块可开设战略情报、反恐情报、情报预警、地理空间情报、网络安全情报等相关课程。

f.国防军事安全。从军事科学的学科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看,其本身就服务于国家安全,其学科体系也处于国家安全学科体系中才更加合理[10]。因此,根据当前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现实情况,更应设置国防军事安全二级学科,聚焦国防军事安全理论、思想、战略、行动、技术等模块。以武警海警为例,《国防法》《人民武警法》《海警法》赋予海警机构防卫作战、海上维权和行政执法三大职能任务,具有军事和执法的双重属性,其人才培养涉及军事学、法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当前学科专业目录下,公安学类的海警执法和公安技术学类的海警舰艇指挥与技术专业,以及警务硕士(海警维权执法方向)已经与海警机构的军事属性相悖。因此,可以从国家安全学学科下设置相关专业方向,为推动培养海警作战、维权与执法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提供思路。

g.国家安全治理。可设置国家安全管理、非传统安全治理和边境安全治理等三个课程模块。国家安全管理模块可开设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心理学、国家安全行政理论与方法、国家安全危机管理与响应、国家安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11];非传统安全治理模块可开设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和公共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科技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海洋和深海安全、极地安全、太空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子模块。边境安全治理模块可开设边防管理、移民管理、国门安全管理、海上安全管理等子模块,对接公安、移民、海关、海事等职能部门工作需求开展人才培养。

h.国家安全技术。国家安全技术与国家安全治理相辅相成,聚焦运用技术手段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重点研究如何运用该技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解决潜在或现实的安全问题。根据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建议设置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技术、网络空间安全风险防范技术、新型安全风险防范技术等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技术聚焦社会安全、资源与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与环境领域;网络空间安全风险防范技术聚焦网络系统安全、信息与通信安全、数据信息安全等网络信息领域;新型安全风险防范技术聚焦人工智能安全、空天安全等前沿科技领域。

3.3 探索国家安全学学科门类的未来发展

当前国家安全一级学科的设置并未与我国国家安全的地位相匹配。从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上看,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上考虑,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国家安全人才来应对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这是任何一个一级学科所不能囊括的。从学科发展规律上看,由于国家安全要素的动态发展,将会不断拓展创新研究领域,从国家安全学“横切延伸性”的特点上看,只要某一领域的问题演化为对这些领域造成危险和威胁的时候,就演化为跨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9]。当前的国家安全学已经涉及法学、工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四门学科,那么在研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哲学、国家安全教育时,是否涉及经济学、哲学、教育学等问题呢?同时,根据现有交叉学一级学科的设置,集成电路、遥感科技、智能科技等均为交叉学一级学科且可以授予工学学位,那么在研究国家安全技术时是否将涉及这些内容呢?显然,随着交叉学一级学科设置的不断增多,这种复合交叉的关系则会更加突出。因此可知,国家安全学本身就是多个学科的交叉,无论从学科发展还是人才培养的角度上说,将国家安全学作为学科门类更符合长远规划。总之,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大安全格局战略思维为纲领和灵魂,在积极推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同时,也要探索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门类的可能性12]。

猜你喜欢

情报设置学科
情报
【学科新书导览】
情报
情报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超学科”来啦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