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融合转型之路稳健务实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2-06-23殷卫宁

军工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航电传感器转型

殷卫宁

融合型电子信息产业是20 世纪80 年代航空工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利用自身的人、财、技优势,面向航空和民用两个市场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近40 年的艰苦奋斗,不但探索出一条融合互动的发展道路,而且培育了若干在行业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如中航光电、中航电测、深南电路、天马微电子、金航数码、中航金网等。科技委课题组在研究这些企业是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航空技术与非航空技术有效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融合、企业战略与集团战略有效融合、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有效融合。这些企业虽然诞生在不同年代、不同区域,从事不同产业领域,但无一不在改革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上下功夫,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领军者或优秀代表,并且普遍形成了稳健务实、果敢高效的转型风格。 2021 年该产业营收已达600 亿元,“十四五”末规划目标超千亿元。限于篇幅就以前两家为例,以案例模式探讨一下他们在非航空制造领域是如何通过走融合之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

在融入数字产业客户过程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中航光电前身是洛阳航空电器厂,始建于1970 年,地处洛阳伊川,产品为航空接插件,建厂初期每年仅有几十万元产值。在航空产品订货锐减、企业生存难以为继的80 年代中期,企业决定迁往洛阳市区,开始新一轮创业。经过之后20 余年的顽强拼搏,中航光电以电连接器为本,紧盯航空航天客户、拓展民用高端市场,以高质量、优服务、准时交付赢得许多航空航天大厂及华为、中兴、海信等IT 大客户的长期订货,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连接器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007 年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整体上市的军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一方面在均为数字化转型引领者和数字产业引领者的大客户倒逼下不断提升网络办公、数字化设计和流水线自动化水平,一方面在大客户所在地设立技术分部实施嵌入式研发,实现了从与客户同步研发到与客户同步匹配产线设备的数字化升级,企业数字化管理和装备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也双获丰收,2021 年营收128.67 亿元、利润19.91 亿,今年3 月入选国务院“科改示范企业”名单。我们认为其数字化转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积极融入姿态练就成为数字产业供应链主角。为了赢得智能手机、AI、5G、新能源及自动驾驶汽车等数字领域大客户青睐,一是投入重金建立相应试验室,努力占领技术制高点;二是贴近用户在京沪广深等地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同步设计同步试验,以高效协同创新让客户信赖;三是在每年10% 左右的研发费用中,把相当一部分用于配合数字产业客户的新产品开发,从而形成供需战略联盟。这样做的结果是在爆发式增长的数字产业供应链中牢牢站稳了脚跟,并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成为主要供应商。

以敏捷营销模式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中航光电的所谓敏捷营销实际就是,销售人员与研发人员组成快速响应团队共同开发市场,在首先满足客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持续为客户开发新的更好的零部件助力客户产品升级换代。在这种融合式供与需的互动下,中航光电努力做到自身数字化转型与客户数字产品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种团队多数都能长期坚持,其动力就是研发人员收入的一大块来源于销售提成,为了持续提成,就得持续与客户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在为客户增值同时也为自己增值,团队做成一定規模时还可以上升为独立经营实体,优秀的研发或营销人员有机会在其中担任领导。成功的敏捷营销离不开设计上的数字化对接、管理上的数字化排产和生产中的数字化制造,在敏捷营销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夯实。

以强有力的战略和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伴随着数字产业市场成长,中航光电制订了数字化转型规划,成立了专门从事老线数字化改造和新线数字化设计的创新工程研究所,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创新工程所为例,研发人员就达200 人,他们以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做基础、以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目标,几年来完成一百余项工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以2018 年、2019 年数字化改造为例,两年就启动了基础接触件、航空连接器、新能源连接器、高速连接器共四项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为疫情肆虐、形势严峻的2020 年生产经营全面获胜奠定坚实基础。

在产业不断升级过程中,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

中航电测地处汉中始建于1965 年,最初产品是航空仪表用宝石轴承,在80 年代老产品逐步淘汰生存难以为继时,企业果断与航空院校合作开发应变计实施了首次转型。当把应变计成功推向市场后,继续向下游称重传感器延伸,逐步占据了国内中高端应变计和传感器市场主导地位并做成行业知名品牌,于2010 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紧接着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又收购了业内著名称重仪表企业上海耀华,在产业链上向机电结合迈进一步; 之后又进一步向软件及数字技术进军, 实施了对擅长软件的华燕公司的并购,并由此构筑了软件研发体系。从转型应变计传感器到涉足显示器再到掌控软件进入车联网,中航电测实现了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融合。2021 年中航电测营收19.43 亿元、利润3.07亿元,算得上是一家“瞪羚企业”,我们认为其数字化转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瞄准应变计、传感器向数字产业迈近。应变计是力传感器的基础元件,数字产业离不开各种传感器。当年不管是有意无意,中航电测进军应变计为做力传感器和后来进入数字产业奠定基础。在90年代应变计做成国内名牌后,又开始进军力传感器也做成行业先锋,紧接着从力测量逐步发展成力、电、光多参数测量,大大提升了传感器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在传感器行业越做越强,不但进入国际市场,而且一直沿产业链的纵深方向向数字产业进军。

瞄准显示器增强电子测控能力。中航电测上市后以占据产业链制高点为目标,并购了业内最具实力的称重显示器公司,从而掌控了数字产业的关键技术——传感技术和电子显示技术,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基础。订货件数以亿计的应变计和传感器从依赖人工向依赖先进装备和先进管理发展,使中航电测很早就开始关注设计、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随着客户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物流企业提出的实施行进中称重管控的要求,使中航电测较早掌握了车联网应用的许多核心技术,他们在迈向数字产业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水平。

瞄准软件设计构建机电软数字体系。在做强机械和电子两大能力后,中航电测继续向纵深发展又并购一家做车辆检测软件的高科技公司,并在西安高新区建立了网络及软件研究基地,形成传感器(汉中)、电子(上海、石家庄)、网络及软件(西安)三个支撑,既为车联网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也为自身从产线到产品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服务。中航电测不但为自己量身定做了ERP,还为兄弟单位及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数字车间和智能测控解决方案,成为一家具有较强机电软技术和一定数字能力的、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面的行业领军企业。

两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转型离不开国家和集团的战略指导。数字化转型是集团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两家上市公司的直接控股方机载系统一直致力于板块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航空工业集团更是在“十三五”伊始就响应国家战略成立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小组并拥有一大批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国内一流数字化专家,航空制造院、航空综合所及金航数码都是本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集团于2016 年1 月发布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架构,制订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的推进计划,为集团公司智能制造研究、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举办各种培训班培养数字化人才、指导基层转型工作。

转型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和强烈的愿望。两家企业一个地处洛阳,一个地处汉中,都不在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却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走在创新和改革前列,有着强烈的转型愿望和清晰的转型思路,都坚持做到:战略( 包括数字化转型首先瞄准痛点)前瞻明晰执行力强;一把手优秀、班子团结、说到做到;出生于军工、面向军民两用市场、实现融合式发展;从公司创建到今天,沿着主业不断拓展,始终在各自确定的战略领域深耕并名列行业科技创新前茅;重视经营质量,始终对标行业老大,充满强烈的紧迫感和转型愿望。这些都是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端国际化客户对转型有助推作用。两家企业的客户里都有像华为、中兴、苹果、霍尼韦尔、诺基亚这样的国际驰名企业,正是客户至上理念、正是为了不断满足这些高端客户在创新、质量、价格、交付等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他们较早地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因为只有不断转型才不被淘汰,才可能成为金牌甚至钻石供应商,才能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产线设计上,保持与客户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还要超越客户以赢得更多信赖和更多订单。高端国际化客户对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助推作用。

筑牢转型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是重要前提。人、机、料、法、环是TQC 的五要素,如果再加上金(金钱)也可以构成数字化转型的六要素。我们把两家企业的做法与六要素做一个对号入座。一是万事人为先。数字化转型既涉及企业全员理念,更离不开一批真才实学的骨干。中航光电的制造工程研究所、中航电测的智能装备事业部都是伴随着数字化转型而诞生的,这些团队拥有既懂数字技术又懂现场流程的一批机电软人才,转型中人的理念和人才需求首先得到解决(有自己培养也有外部引进或校企合作)。二是基础设施不可缺。两家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工作在行业一直领先,软硬件设施基础较好,像OA、ERP、CAD、CAM、计算机、机器人、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早已配备,运行得也不错。依靠内外部资源数字化架构也搭建起来,云平台和系统则从成本及实用考虑选择公共平台。三是数据就是料。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是最大的生产资料。规模大件数多(如中航光电连接器年产6亿件)是两家企业的共同特点,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智能制造的宝贵财富,有效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大大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四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方法、流程和标准皆属于法的范畴,再好的转型战略没有一整套有效的执行措施都难以成功。中航光电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数字车间再到智能工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步步皆赢,说明方法流程得當才能圆满。五是相向而行共同打造良好环境。无论企业内部还是上下游合作伙伴,在转型上要门当户对、要相向而行、要有一致或接近的转型文化氛围。六是有钱不一定能转型好,但没钱无法搞转型。盈利好资金雄厚是以上企业的共同特点,除此之外,中航产融是航空工业控股的金融控股类上市公司,关键时刻一定能急兄弟企业所急,会对集团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资上给予一定支持,因此除了企业自身的资金外,中航产融也是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航电传感器转型
制作二氧化碳传感器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DEP推出量产内燃机传感器可提升效率减少排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跟踪导练(三)2
中小型太阳能无人机航电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与国防电子新形势下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应用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航道发展需解决“航电”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