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2-06-23刘晓霞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教师要以此为指导,应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生物学教学。文章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阶段入手,详细阐述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借此落实课程标准理念,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7-0043-03

引  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诸多教学理念,如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明了生物学教学方向。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的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对此,教师应以《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生物与生活关系为立足点,应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所谓生活化教学法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指导,走进现实生活,挖掘相关生活资源,创设系列生活化活动,促使学生发挥自主性,建构生物学认知,进而回归现实生活,掌握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方法[1]。实践证明,有效实施生物学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生物学的主体,还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鉴于此,在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不同教学阶段,有策略地应用生活化教学法,让“生活”贯穿生物学教学始终,具体策略如下。

一、课前:探寻生活元素,挖掘生活资源

(一)研读教材,探寻生活元素

《课程标准》强调了教材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教授知识。教材编写人员在教材中设置了诸多生活元素,为教师提供了生活化教学依据。教师要立足教材特点,认真研读,用生活的眼光审视教材内容,探寻生活元素,为进行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

以“青春期”为例,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大部分学生早已感知了身心变化,积累了生活经验。这节课内容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立足于此,教师可以挖掘生活元素——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并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历,介绍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情况,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同时,教师也可以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丰富生活经验,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为顺利度过青春期做好准备。

(二)走进生活,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是学生构建认知、储备经验的载体,也是生物学内容的承载[2]。传统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时,不利于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对此,在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元素后,教师还要走进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挖掘贴合学生实际的其他生活资源,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以“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为例,综合评价自身的健康状况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关注自我,了解自身的健康狀况。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任务:“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早已关注、了解了自身的健康情况。请从身体和心理这两方面入手,记录自己的健康状况。”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审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展现真实的健康状况。在课前,教师可以回收学生的记录单,获取真实的生活资源。同时,教师要阅读记录单,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对健康的认知,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夯实有效教学基础。

二、课上:紧扣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活动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关键阶段。课堂教学由课堂导入、新知讲解和课堂练习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恰好是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因此,在进行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紧扣不同的教学环节,应用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阐明了知识仅仅是对现实现象做出的一种假设,不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强调了在学习知识时,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重新建构知识[3]。同时,该理论还明确了已有经验之于重新建构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以生活资源为基础而搭建的熟悉场景,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自觉迁移生活经验,积极探究情境内容,初步建立生物学感知,为进行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早已借助多样途径,如书籍、纪录片等,思索了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立足学生生活经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播放纪录片《完美星球(A Perfect Planet)》片段。该纪录片用精妙的手法拍摄了地球上最为壮观的栖息地。但是,这些栖息地上的珍稀动物正面临灭种危机。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冲击,自觉迁移生活经验,思索珍稀动物面临灭种危机的原因。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向学生发问:“你们觉得视频中的这些珍贵动物正在遭受灭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表述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提到了“人类活动”。于是,教师追问:“人类活动对动物的生存情况有怎样的影响呢?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如此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新知内容,有利于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积极探究,推动教学顺利开展。

(二)创设探究活动,讲解新知

1.创设交流活动,探究新知

交流是重要的探究方式,也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具体体现。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建构个性认知的过程,还是学生异中求同、建构统一认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等,切实提高探究水平。对此,在生物学课堂的新知讲解环节,教师可以教学内容和生活化资源为基础,创设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以“社会行为”为例,“社会行为的特征”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立足此内容,教师在新知讲解环节,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蚂蚁和猴群的生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教师提出任务:“观看视频,和小组成员一起总结蚂蚁和猴子的社会行为特点”。在此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边观看边思考,对蚂蚁和猴子的社会行为特点建构初步认知,并自觉与小组成员共享各自的初步认知,由此碰撞思维、深入探究、增强认知。然后,教师可以选择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截取视频,呈现蚂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的图片,提出问题:“蚂蚁群体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承担什么工作?”小组代表可以结合本组探究成果和图片内容,对蚂蚁的类型及其分工情况进行介绍。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自主进行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并继续提问:“从蚂蚁的类型及其分工可以看出,身体结构与功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顾探究过程,便会发现身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由此可见,学生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不仅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了生物学结论,建构了深刻认知,还切实锻炼了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提升了課堂学习效率。

2.创设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操作活动是“做中学”理念的实践体现。而“做中学”是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方法。《课程标准》阐述了生物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在操作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自主性积极探究,逐步透过生物学现象发现生物学结论,建构深刻认知。因此,在生物学生活化课堂上,教师应立足新知讲授环节,创设操作活动。

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例,在讲解“基因的隐性和显性”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创设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张开嘴巴、卷起舌头。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觉观察彼此,发现有的人可以卷起舌头,有的人却卷不起来。此时,学生便产生了兴趣,纷纷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现象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发提问的行为,并进行引导:“能否用我们之前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呢?”大部分学生能够迁移已有认知,从性状角度分析此现象。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肯定,并追问:“如果A和a基因分别控制卷舌和不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能卷舌的男子(基因型为AA)和一个不能卷舌的女子(基因型为aa)结婚,他们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性状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发散思维,给出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趁势引出孟德尔的实验,并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现视频过程。在视觉作用下,学生可以跟随科学家的脚步,探寻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生长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验观察情况,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在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师要鼓励他们走进教材,从教材中探寻问题答案。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点拨。如此教学融合了学生的亲身操作和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做中学”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提升了思维水平,可谓“一举双得”。

3.创设应用活动,课堂练习

应用知识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练习环节恰好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主要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迁移所学,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生活认知。对此,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上,要立足课堂练习环节,创设应用活动。

以“急救常识”为例,在教师的新知讲解环节,学生体验到了多样的生活化活动,了解了不同意外及其急救方法。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创设应用活动。比如,教师随机说出一项意外,如车祸造成骨折。之后,教师随机选择一个小组,引导该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回忆生活,演绎车祸场景。在此场景中,学生可以扮演医生、受伤人员、路人等。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要应用课堂所学,选取适宜的方法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要认真观看,做好记录。实践证明,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展现课堂所学,加深认知。在表演后,教师要和其他学生结合观察、记录情况,对小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应用赏识法,先肯定小组的良好表现,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还能切实查漏补缺,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三、课后:回归现实生活,解决真实问题

回归现实生活是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体现,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方式之一。《课程标准》提倡解决现实问题。回归生活正是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在课堂上,教师要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认知。然后,教师可以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为抓手,以现实生活为归途,设计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由此增强认知、积累生活经验。

以“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为例,通过体验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合理食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初中生饮食不合理,影响了身体健康。对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生活任务:“回顾、分析自己的日常饮食情况,联系课堂所学内容,分析日常饮食问题,尤其是产生的健康问题,据此制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理食谱,解决现有问题。”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审视自我,发现自身问题,自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制订的食谱也为学生提供了生活支撑,便于学生按照食谱进行日常饮食,践行健康生活理念,提高生活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切实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对此,在实施初中生物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生活与生物学的关系为抓手,以课前、课上和课后阶段为入手点,收集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活动,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逐步增强学科认知,掌握生物学知识,锻炼相关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生物学学习效率,助力生物学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黄文秀.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5):79-80.

徐玉明.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刍议[J].求知导刊,2021(14):54-55.

连婷婷.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框架构建[J].新课程,2021(06):184.

作者简介:刘晓霞(1983.8-),女,山东威海人,

任教于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