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通枢碗灸法治疗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2022-06-22李丰艳迟荣香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灸法小腹扶正

李丰艳 迟荣香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关节疾病终末期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加上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需常规留置尿管,容易出现尿潴留[1,2]。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3]。本研究观察采取扶正通枢碗灸法改善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骨科住院进行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的患者80例,采用便利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5±4.5)岁;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25例。干预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7±5.7)岁,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内容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具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和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参与或中途退出的权利。

1.2 纳入标准 ①尿潴留依照《手术并发症学》中相关诊断[4];②行单侧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③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且留置尿管的患者;④生命体征平稳。⑤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签署加入研究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合并有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肺栓塞等;②有认知功能障碍,读写理解存在问题的患者;③尿路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④对中药、艾绒过敏或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不能耐受的患者。

1.4 干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流水诱导排尿、下腹部压迫热敷等方式治疗[5]。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及宣教基础上实施扶正通枢碗灸法治疗,扶正通枢碗灸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4.1 药物组方:黄芪30g,当归30g,红参10g,炙甘草5g,合欢花30g,醋香附20g,莱菔子10g,肉苁蓉10g,火麻仁20g,佩兰10g,柴胡10g,陈皮10g,肉桂10g,冰片5g。

1.4.2 药物剂型及用量:①膏药:将除冰片外部分药材水提浓缩,剩下其他药物加工成超微粉备用。将药物浸膏加入熔化后的蜂蜜、蜂蜡中混匀加入超微粉中调制成膏药。②散剂:将处方量药材混匀超微粉碎,用时用醋调和成稀泥状。③油膏:将除冰片外其他药材水提浓缩加入适宜基质制成油膏。每次治疗使用散剂3g,膏剂80g,油剂均匀用棉签涂擦一薄层即可。以上药品工艺制作过程均由我院药剂师完成。

1.4.3 具体操作方法:由负责该项研究的责任护士在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常规进行扶正通枢碗灸法治疗。扶正通枢碗灸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先用生姜片涂擦脐部周围皮肤(前正中线由脐上中脘、建里、神阙穴涂擦至脐下关元、气海穴)至微红后,用棉签在脐周约5×5cm范围内涂抹一薄层油剂,再将散剂约3g用醋调和成丸状,填入脐部,以一定规格的膏剂制作扶正通枢碗(底厚0.5cm,长15cm,宽7cm),然后将扶正通枢碗放置在腹部任脉上的建里、中脘、神阙、关元和气海5个穴位之上,内置姜片(厚2mm,长宽略小于碗底,提前用粗针头点刺多孔),将5柱艾炷(呈圆锥形,高约3cm,底为2cm),每隔2cm放置药碗内的姜片上,从上下同时点燃艾炷,使患者快速达到温热感觉,快速发挥药效功能,待完全燃烧完毕后再停留5min,充分利用艾炷的余热,更换3次艾炷,共计15柱,约45min,治疗完毕用穴位贴封闭神阙穴,维持3h的时间,实现水合作用,提升药物透皮吸收的效果。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1 首次排尿时间评定标准:拔出尿管后至首次排尿之间的时间。

1.5.2 临床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分标准:临床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倦怠乏力、排尿顺畅程度、小腹坠胀不适[6]三项。①倦怠乏力:无倦怠乏力的症状为0分;活动后出现轻微倦怠乏力的症状、能够完成日常活动为1分;一活动立即出现倦怠乏力症状,无法完成日常活动为2分;休息时也有倦怠乏力的症状为3分。②排尿顺畅程度:排尿完全通畅,无间断为0分;排尿存在轻微障碍,需中断可以排干净为1分;排尿严重障碍,腹部加压后仍不能完全排干净为2分;应用除导尿外各种措施尿液均无法排出为3分。③小腹坠胀不适:无小腹坠胀不适的症状为0分;偶尔有小腹坠胀不适的症状为1分;持续小腹坠胀不适但患者能耐受为2分;持续小腹坠胀感严重,患者难以忍受为3分。以上症状分值越低,症状越轻。护士在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次日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

1.5.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膀胱冲洗250ml生理盐水保存在膀胱内后拔出尿管,并在患者排尿后做床边B超检测。显效:1h内患者能够自主排出尿液,并且床边B超下显示尿液完全排空;有效:1h后患者能够间断自主排出尿液,但床边B超下显示尿液未完全排空,有残留余液不超过500ml;无效:1h后无法自主排尿,床边B超下显示尿液预计≥500ml,必须依靠导尿术才能排出尿液。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干预组在倦怠乏力、排尿顺畅程度、小腹坠胀不适的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尿管拔除后由于麻醉的影响、排尿的方式改变、疼痛焦虑,以及围术期经络受损、气血两虚,很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的情况[7],使得患者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中,除导尿外其他方法难以帮助患者排出尿液,患者焦虑痛苦,严重者会影响后期康复治疗。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围术期由于气血损耗严重,患者会出现气虚、血虚的症状,导致三焦气化失常,开阖失司,小便潴留难以排出。本研究显示扶正通枢碗灸法能改善患者早期的排尿时间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与艾灸的作用、多穴位的作用以及药物的作用相关。艾灸具有温热之功效,在温经散寒、通调经络、激发经气方面疗效显著。机体气血运行畅通,能够改善三焦气化的功能,增强膀胱气化功能,增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达到排尿通畅的目的,对防治尿潴留有显著效果[8]。多穴位的联合应用对泌尿功能也有促进作用。神阙穴位于任脉之上,调节十二经络气血运行,此处皮肤壁薄,淋巴、毛细血管网丰富,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关元穴有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之功效;气海穴为诸气之海,在升阳补气、通调二便方面功效显著,中脘、建里、神阙、关元、气海都是任脉之要穴,以上诸穴相配,共同调节下焦经气,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而通利小便。膏剂中的中药也能对术后尿潴留的改善有一定功效。黄芪益气健脾,升提中气,可补气固表利尿;肉桂有温补肾阳、疏通血脉和温经散寒的功效。艾灸、穴位、药物共同作用能够改善膀胱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收缩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从而达到排尿通畅的目的[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中医证候积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脘、建里、神阙、关元、气海五穴联用,能够起到培补元气,通调三焦,顺畅小便之功效。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作用可加速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对膀胱逼尿肌及尿道内括约肌的支配作用,改善膀胱功能,降低患者小腹坠胀和排尿不适感。黄芪、当归补中益气,扶正补虚,在调整全身气机、改善患者倦怠乏力的同时,进一步通调枢道,解决下焦无力传导,从而改善排尿,缓解小腹坠胀、排尿不适感。通过此中医外治法能够发挥中医中药扶正通枢的优势,有效治疗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体现了中医药疗法“简、便、廉、验”的优势。

猜你喜欢

灸法小腹扶正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饭后摩小腹 巧瘦啤酒肚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画说中医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
消食8式缩水小腹
饭后小动作,轻松来瘦腹
刘嘉湘扶正治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