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206 工作面切顶卸压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

2022-06-21王云龙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切顶离层矿压

王云龙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河煤矿,山西 太原 030025)

1 概况

东河煤矿核定生产能力90 万t/a,开采2#煤层。工作面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层为自燃煤层。2206 工作面埋深平均160 m,切眼长度190 m,切眼至停采线长度(留巷长度)425 m。工作面煤层倾角0°~4°,平均2°,煤层平均厚度为1.91 m。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设计断面为矩形,掘进断面巷高2.4 m,巷宽3.8 m,净断面巷高2.2 m,巷宽3.6 m。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采用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1-3]。在进行沿空留巷过程中,矿压显现规律对于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2 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2.1 工程分区

2206 工作面2019 年9 月开始正常回采,回采初期即采用切顶卸压自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2206工作面矿压监测点布设于4#、18#、32#、46#、60#、73#、86#、101#、115#、127#液压支架,矿压监测数据实现在线监测[4-6]。支架压力监测点布置如图1。

图1 工作面支架压力监测点布置

根据液压支架的矿压监测结果,可以将矿山压力显现分为未切顶影响区、中部未影响区以及110工法切顶影响区[7-8]。110 工法工程分区如图2。

图2 110 工法工程分区

2.2 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根据工作面110 工法工程分区情况,监测了4#、18#、32#、46#、60#、73#、86#、101#液 压 支 架的压力变化。其中,位于切顶影响区的是86#、101#支架,位于中部未影响区的是32#支架,位于110工法切顶影响区的是46#、4#、18#支架。

(1)前段切顶高度8 m

根据2206 工作面切顶卸压切顶留巷工程分区情况,监测了4#、32#、86#液压支架的压力变化。由支架压力变化曲线分析得到工作面支架压力情况见表1。

(2)后段切顶高度7 m

由支架压力变化曲线分析得到工作面支架压力情况见表2。

由表2 可知,运输巷留巷侧(110 工法区)支架较轨道顺槽侧支架最大压力减小14 MPa,平均压力减小14.1 MPa,降低了17.1%,影响30 m 范围。

表2 工作面支架压力

对比前段和后段不同切顶高度的相关数据发现,工作面液压支架在切缝高度为8 m 前段,最大压力和平均压力均小于切缝高度为7 m 后段,其中最大压力值前段比后段小4 MPa,平均压力值前段比后段小2 MPa,监测数据表明8 m 切缝高度更有利于降低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支架工作阻力减小,这表明在切顶后支承压力的传递被阻断,减小了传递在液压支架上的压力。

由表1 可知,运输顺槽侧(110 工法区)支架较轨道顺槽侧支架最大压力减小10 MPa,平均压力减小12 MPa。

表1 工作面支架压力

3 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3.1 恒阻大变形锚索变形及受力变化规律分析

根据工作面推进情况现场施工进度,布设1#~9#共计9 个锚索应力计,其位置分别距2206 工作面开切眼0 m、50 m、100 m、150 m、200 m、250 m、300 m、350 m 和400 m。通过监测的锚索受力曲线分析[9-10],可以得到锚索应力变化的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 可知,工作面的推进对锚索受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响范围在32~35 m 之间,这与监测的支承压力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

表3 锚索应力变化曲线关键位置及最大拉应力

3.2 顶板离层变化规律分析

每隔50 m 布设一个离层监测点,共布设9 个顶板离层监测点。根据顶板离层监测情况,选择1、2、3、6 和7 共5 个顶板离层监测点,通过曲线分析可以得到顶板离层变化的具体情况,其中顶板离层变化曲线变化关键位置及顶板离层最大值情况见表4。

由表4 可知,工作面的推进对巷道顶板离层产生影响,一般处于超前30 m 范围之内。由数据可知,在超前工作面34 m 时巷道顶板开始产生离层。滞后工作面100 m 范围内,顶板离层变化量大。

表4 顶板离层变化曲线关键位置及顶板离层最大值

3.3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为观测运输顺槽的围岩移近量及移近规律,进行了运输顺槽十字测点位移监测,测点布设见表5。

表5 运输顺槽十字测点布设情况

对顶底板移近、顶板下沉及巷道底鼓变化曲线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到巷道整体顶底板移近规律见表6。

表6 巷道整体顶底板移近变化量数据统计

由表6 可知:(1)巷道整体的顶板下沉量为93 mm,底鼓量为103 mm,顶底板移近量为196 mm,滞后工作面150 m 左右时顶底板基本稳定。(2)顶底板最大移进量在300 mm 左右,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68 mm,底鼓量最大可达202 mm。

巷道整体两帮移近规律见表7。

由表7 可知:(1)巷道整体的正帮移近量为106 mm,副帮移近量为74 mm,两帮移近量为180 mm,滞后工作面150 m 左右时两帮基本稳定,个别区段在硐室影响下滞后工作面190 m 左右两帮移近量基本稳定。(2)巷道在初采时围岩变形最大,在200 m 左右围岩变形较大。(3)巷道副帮变形过了初采后,围岩变形在100 mm 以下,正帮变形最大可达到309 mm,最小可达31 mm。

表7 巷道整体顶底板移近变化量数据统计

4 结语

为了监测东河煤矿2206 工作面切顶卸压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在液压支架和巷道中布置了监测点。通过监测点的应力变化,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中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可以发现,8 m 切缝高度更有利于降低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当滞后工作面距离约150 m 后,巷道顶板离层才趋于稳定,巷道在初采时围岩变形最大。

猜你喜欢

切顶离层矿压
缓倾斜厚大煤层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方法研究
庄子河煤业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
腾晖矿坚硬顶板切顶充填留巷围岩变形研究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采动覆岩离层多层位注浆地表沉陷控制技术
煤矿顶板离层水害形成机制、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
厚硬基本顶岩层切顶留巷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论深井矿压开采技术浅析
煤矿回采工作面矿压和顶板管理
膏体充填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