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022-06-21□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职工国有企业样本

□文/ 梁 敏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石家庄)

[提要] 本文基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内职工培训支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支出与企业绩效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非国有企业的培训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当员工的培训费用处于较低水平时并不会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直到员工的培训经费达到某一质点后其培训费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绩效;而在国有企业中,员工的培训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及行业环境都更加复杂。因此,企业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追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持续提升自身实力,提升的方向主要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从硬件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及设备,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兼顾提高生产的效率;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显得更为迫切,其中主要包括努力增强企业职工完成在职工作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改进的新技术、新观念。这就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从而保证企业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促进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为研究样本。中国深圳交易所创业板市场于2009 年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实现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我国创业板企业大多数发展时间较短且规模较小,但同时也被寄予了“高成长、高科技、高收益”的厚望,其中高创新性是其显著特点,在诞生之前就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而员工的教育培训支出在高创新发展的公司中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对于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不少文献进行研究,但大多进行的是质性分析或以某个具体企业为例进行研究,较少从实证角度进行大样本研究。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选取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所有的创业板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研究公司培训支出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二是考虑到在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故本文区分了企业不同的产权性质,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能够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培训支出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基本理论与文献回顾

(一)人力资本理论。根据经济学理论,培训管理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是由贝克尔提出的,并且其是建立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现值分析基础上的,在经济学理论中培训被定义为“获得技能或改进就业者的生产力而进行的投资”。而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强大,人力资源质量越高,其国内的人均产出或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这十分有力地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最早的有关人力资本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是由本森和洛纳(1959)发表的“企业管理层面员工的技能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研究认为,企业财务绩效增加,与之高度正向相关的一个因素就是高管的管理技能,二者之间戚戚相关。王谦和刘巧影(2017)在公司治理视角下财务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对于财务绩效有密切的影响关系并存在一定风险。陈雄鹰等(2015)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不同规模企业在人均培训费用和人均培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而不同规模企业人均培训时间对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考虑到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可能发生了较大改变,故选取疫情后的研究区间很可能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故本文选取201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创新为特色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以下要求对样本进行了初步的剔除:(1)剔除变量缺失的公司;(2)剔除ST、*ST、PT 等状态异常的公司。数据来自于Wind 数据库及个人手工整理。此外,考虑到样本可能会受到异常值的影响较大,故对数据进行了前后各1%的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分析,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利润/资产总额)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此外,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又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税后净利润/净资产总额)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

2、核心解释变量:职工培训支出。由于公司规模和员工人数的多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更好地说明问题,故文章选用培训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一相对指标,即公司当年度的职工培训教育经费总支出与公司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一个企业的职工培训支出水平。

3、企业产权性质(SOE)。企业不同的产权性质是我国公司的一大特色,我国的国有企业无论是在国家的支持力度、融资获取的难度还是管理者手中的权力方面,都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故将公司的产权性质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企业产权性质的数据来源于Wind 数据库中的企业属性指标,并将地方国有企业与中央国有企业定义为国有企业类别(取值为1),同时将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及公众企业定义为非国有企业(取值为1)。

4、控制变量。(1)资产负债率(LEV),即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单位资产所承担的债务情况,本文选其用于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弱。(2)流动比率(CR),即流动资产合计与流动负债合计的比值,用于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弱。(3)应收账款周转率(TAR),即公司营业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公司的营运状况越好。(4)总资产周转率(TAT),即公司营业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用于衡量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以及股东投入的资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数值越大,说明公司的营运状况越好。(5)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_r),即(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也是公司的成长能力的指标,数值越大,代表公司的成长能力越强。(6)利润总额增长率(Grow_p),即(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反映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也是公司的成长能力指标。同样,数值越大,代表公司的成长能力越大。(7)公司规模(SIZE),参考以往的研究文献,公司的规模大小也会对公司的财务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本文选取财务报告日资产总额的对数作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三)描述性统计。本文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进行了相关指标的统计,统计发现无论是人均教育投入还是教育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国有企业均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且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差较小,即国有企业对员工的教育投入更多且不同企业间差距相对较小。这也与我们认知的国有企业花费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公司的人力资源发展相符。但单单从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来看,非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均几乎为国有企业的2 倍,即非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要远远优于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原因可能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并不单单以盈利作为目的,而是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二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所有者缺位等。

从偿债能力方面来看,国有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弱于非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有国家作为背后的支撑,总体的财务风险较低。而从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来看,国有企业资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以及公司的成长速度也均弱于非国有企业。

(四)回归结果分析。如表1 所示,本文分别选取不同的样本进行了三次回归分析。其中,回归结果(1)是针对上文所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所有样本进行的回归,包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结果(2)是仅针对样本中的非国有企业样本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而结果(3)是仅针对样本中的国有企业样本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从整体来看,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表1)

表1 实证回归结果一览表

首先,根据对创业板所有样本进行的回归,可以看出职工的教育培训支出与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和公司的企业绩效ROA 呈一种“U”型的关系;换言之,当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很低时,对员工培训支出的增加并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绩效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使公司的财务绩效水平有所下降,直到公司的员工培训支出增加到某个时点时,职工的教育培训支出会显著促进公司财务绩效的迅速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公司对职工较低的培训费用支出并不会使员工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反而浪费了公司的现金支出,直到教育培训支出达到某个质变点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其次,资产负债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为负,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越低,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公司的绩效水平越好。而公司的流动比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在模型中的系数并不显著。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净利润增长率的系数在模型中显著为正,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均对公司的绩效水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针对非国有企业样本进行的回归中,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的支出与公司的绩效水平仍然呈现“U”型的关系,而其他变量的系数方向也基本与全样本中的回归结果相同。而国有企业样本的回归结果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职工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其他作为控制变量的财务类指标不存在较大差别。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员选聘时更加严格,职工本身就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职位相关方面的能力;在综合考虑上面所得出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较差、职工培训支出较高等结果,说明国有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进行大量的员工教育经费投入也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国有企业目前应当做的并不是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职工的培训之上,而是更应该运用好企业目前已经具备的各种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稳健性检验。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本文通过对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的另一种确认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同样,结果(1)是针对全体样本的回归,结果(2)是对非国有企业样本的回归,结果(3)是对国有企业样本的回归。研究发现,稳健性回归的结果与文中实际回归得出的结果相近,且人均职工培训费与企业的绩效也是“U”型关系。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费与企业绩效仍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三、研究结论

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不清晰,已有的文献大多关注员工培训活动是否影响企业绩效,而忽略了企业绩效表现对员工培训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分析2019 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数据得出如下两方面的结论:一方面在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培训支出与企业绩效存在“U”型的关系,因此对于非国有企业应该适当加大员工的培训支出,前期的教育培训投入可能看似没有回报,但达到某个质点时公司的教育培训支出便会显著促进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整体的员工培训费用可能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投入水平,但企业近年的发展并不乐观,甚至存在着一些“僵尸”企业,因此给员工付出更高的培训费用也不能发挥出培训支出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目前重要的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更大的员工培训经费投入,而是充分利用企业目前已经拥有的企业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盘活企业的资产,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职工国有企业样本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村企共赢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