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2022-06-21李兰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实践研究教学策略

李兰玉

摘要:习作单元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新的教学板块,它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引了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教学。本文针对“习作单元教学策略”这个问题展开实践研究,通过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得出经验,总结方法。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一、整合教学内容,从单元导语入手,打开习作单元的大门。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以习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聚焦习作。要上好习作单元,首先要理清习作单元的架构,找准教学重难点,明确每个教学板块“教什么”、“怎么教”。习作单元的各个板块安排都是有深意的,所以,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时要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各个教材版块与习作之间的整体意识。让上面各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都为后面的习作服务,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个特点,教学时要层层递进,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也要层层推进,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习作单元教学可以从单元导语入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就是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老师可以以这句话拉开习作单元的序幕,引导学生,这个单元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其他的知识,而是以开发想象力为主。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一篇习作。

二、重视“精读课文”教学,让精读课文成为习作的阶梯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跟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全不同。学生学习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时,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本单元和其他单元的学习不一样,不侧重学习课文内容,而注重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内容。

如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习作单元的最终要求是“写一篇观察作文”。为了更好地落实单元要素要完成单元目标,那就必须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并且把“精读课文”教学当做习作的阶梯,一步一步地通过“精读课文”教学来实现习作单元的最终要求。在进行本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时。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在《搭船的鸟》的教学中让学会观察并会仿写动物的外貌和动物的动作描写,上《搭船的鸟》这一课前,我会先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并明确要仔细观察动物的外貌和动作。并在两个课时的教学中主要完成两个教学重点,重点一是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后,留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仿写一种动物的外貌。重点二是引导学生用动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仿写动物的动作描写。

通过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观察和初步会写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那就离本习作单元的最终目标前进了好几个台阶。

三、让“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为单元习作添砖加瓦。

如果说精读课文已经让学生初步对单元习作有了基本材料,那“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就是工具和模具。

(一)落实“交流平台”,进行方法概括

“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单元要点,对习作单元的习作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在学生学习时,要落实交流平台的教学,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由去讨论、去发现,最终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去概括出该习作单元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掌握了,学生也就掌握了如何建构整个习作框架,那写出来的习作就有了一定的架构。

(二)“初试身手”明法用法

“交流平台”已经对习作的方法进行了方法概括,而“初试身手”就是明确习作方法并用上习作方法的阶段。“初试身手”主要是提供片段练习或者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时,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尝试用刚学到的表达方法练习习作。经过在精读课文学习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习作练习,接着再让学生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这个单元的习作内容已经有充分的认识后,运用交流平台所学的习作方法再来练习写作。这样,在最后的单元习作环节,学生已经有了材料、工具、模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作框架,那完成习作单元的终极目标、写好单元习作就大大降低了难度。

四、以“习作例文”为样板间,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习作大厦。

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均配有旁注,还有富有启发性的课后习题,便于学生仿写。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指导学生关注这些要素。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精读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旁注,让学生在自己觉得神奇、想象力丰富的地方写上批注。除此之外,习作单元例文的都贴近学生生活,课后习题对学生有启发作用,这时可指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批注加思想的碰撞,加上学习精读课文时的铺垫,学生的习作框架基本成型。

五、用“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夯实习作单元教学

上好习作单元,除了课堂上抓住教学重点,融会贯通,还要在课堂外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在习作教学上,除了课堂上指导学生的习作,让学生“走出去”,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以我手写我心也很重要。比如“观察”为语文要素的习作单元。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性的观察活动。比如我们赤溪镇中心学校处于农村学校,很多孩子家里或者邻居家里都有种菜,菜园子随处可见,就可以布置观察“菜园子”的实践活动,或者“观察绿豆发芽”、“观察身边的动物”等活动。

阅读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途径,即使是习作单元也要鼓励多阅读,以读带写。在上完精读后,采取“1+X”的方法,就是在上一篇精读课文时,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扩展,推荐学生去读几篇相同主题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脑海里的阅读储量多了,习作也更多储备素材或参考例子。

六、挖掘写作亮点,多元性评价促进写作

指导好怎么习作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经过老师、同学或自己的评价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习作单元的教学,老师更要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赏析评价,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意识,帮助学生反思、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而单一的评价方式肯定不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多元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首先,可以整体评价和部分评价相结合。如部分学生整篇习作的整体水平很好,可以给予高评价。但一部分学生的习作整体水平不出彩,某些段落、句子甚至词语寫得好的也可以给予正面评价。其次,除了教师本人给学生评改习作外,也可以举行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当评委,给自己和自己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在自评和对他人的评价中学生也能得到收获与反思。

参考文献:

[1]郑咚咚.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夯实学生习作基础——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策略浅析[J].语文新读写,2021(09):64-66.

[2]邢胜燕.小学中段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新作文,2021(30):79.

[3]吴子兴.习作单元的编制特色及其对教学的导向——以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教科书为例[J].教育观察,2019,8(25):66-67.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9.25.034.

[4]喻银华,傅登顺.统编教材随文练笔的编排特点和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1(18):17-21.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实践研究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