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古诗小镇过端午节

2022-06-21双鱼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乞巧说书人粽叶

双鱼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就到端午节了!这个节,你和你的朋友准备怎么过?什么?在家吃粽子?那不如一起穿越到古诗小镇,看看古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吧!

第一关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镇,随着端午节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热闹非凡了!大街上,小贩们賣力地吆喝,行人摩肩接踵,脸上洋溢着笑容。你拉着你的朋友挤到摊位前,想买一些端午节特色小礼物。可是,各式各样的商品让你挑花了眼。这时,有个朋友提议:“咱们按照诗句中的提示来挑选吧!”好主意,不过你得先把下面不属于端午节的那两句诗挑出来才行!

A.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B.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C.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第二关

耶,顺利地买到小礼物,你和你的朋友坐在茶摊边休息。一个说书人正摇晃着扇子,优哉游哉地讲着故事:“众所周知,端午节和清烈公屈原有着很深的渊源……”你和你的朋友听得津津有味,只听得说书人引用了不少和屈原有关的诗词。可说到其中两句时,旁边的一位老先生突然笑了:“嘿,这两句说的可不是屈原。”到底是哪两句,你听出来了吗?

A.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第三关

故事听完了,你和你的朋友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这时,前边的堤岸上传来一阵欢呼声。你和你的朋友跑过去,正好看到好几艘龙船正在江面上竞渡。而不远处的凉亭里,有位诗人正在吟诵:“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A.苏轼  B.李白  C.杜甫

第四关

游览了一天,你和你的朋友带着礼物,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程。可刚走到镇子口,就被一位老爷爷拦住了。老爷爷笑着说:“孩子们,要出门,先答题。请说出一个端午节的别称,并且吟诵两句相关的诗词名句,才能回家。”你和你的朋友绞尽脑汁,依次回答问题。可有一个朋友却说错了,他说的是哪两句呢?

A.端阳节: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B.重午节: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C.乞巧节: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迟子建:感念屈原带来节日

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提前把风干的粽叶泡好,将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通常要夹馅的,爱吃甜的就夹上红枣和豆沙,爱吃咸的就夹上一块腌肉。粽子蒸熟后,要放到凉水中浸着,这样放个两天三天都不会坏。

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拿着它们到门外去吃。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看上去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

我那时对屈原的诗一无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因为世上的诗人很多,只有他才会给我们带来节日。

在迟子建的《故乡的吃食》一文中,写到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有甜、咸两种口味。

梁实秋:端午节叫做“粽子节”比较亲切

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在老一辈文学家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谈吃》中,不仅描写了各种珍馐,即便是菠菜、茄子之类的家常小菜,也写得有色有味。谈及端午,作为“吃货”的梁实秋更是直接把它定义成了“粽子节”。

张恨水:“粽”与“中”谐音有“高中”的好彩头

倪洪氏斟了两杯茶,让他爷儿俩坐着,把粽子和糯米糕移了过来。计春笑道:“这一早东西都预备好了,多谢干娘费心。天还没有亮,你先吃两个粽子罢。”

倪洪氏一伸手,就拿了一个粽子,将棕箬剥了,用筷子夹了蘸好了糖,然后送到计春面前来,笑道:“恭喜你今天毕业,不要忘了高中,高中,粽子总是要吃一个的。这是好口气,以后你还要高中呢。”计春接了粽子吃着,笑道:“干娘还是这种旧脑筋,以为读书的人,都是像从前三考一样,赶考中状元。我和爹爹早说好了,初中毕业以后,我就去学工……”

这是张恨水在《现代青年》一文中描写的一段有关粽子的故事。“粽”与“中”谐音,自古以来就有“高中”的好彩头。端午节正值毕业季,小小的粽子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殷切的期盼。

端午心语

你最喜欢什么馅儿的粽子?

你包过粽子吗?今年的端午节,向长辈学习一下包粽子吧。D7AB807F-15E8-4359-A685-18AB59EF10D4

猜你喜欢

乞巧说书人粽叶
端午粽叶香
情浓端午,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过端午
《乞巧》
乞巧七夕
Max讲故事——说书人
摘粽叶·剪粽叶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