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关系:保持接触,寻求突破

2022-06-20李涛邓桢蕾

中印对话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印关系阿富汗印度

李涛 邓桢蕾

近年来,中印关系受国际形势、地区矛盾和双边问题的影响陷入谷底,踌躇徘徊。然而,作为集大国、邻国、发展中国家和多边舞台引领者四重身份于一体的中印关系,是世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不仅对自身、对地区甚至对全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两国关系将如何发展,也许可从近期三方面的影响窥见端倪。

双边新动态的影响

边界问题新进展传达出积极信号。边界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一大问题,中印双边关系很大程度上围绕着两国边界状况而波动。自加勒万河谷对峙以来,中印关系持续低落。2022年初,随着第十四轮军长级会谈的举行,中印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根本性矛盾没有解决,两国关系便始终充满不确定性。

在2022年第一天,中国和印度士兵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上互换糖果,表达新年问候,被视为中印欲缓和长达近20个月边境紧张局势的积极信号。1月12日中印双方在实际控制线的中方一侧举行了中印第十四轮军长级会谈,会谈前,印度官员表示期待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这是第十三次会谈失败后印度方面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会后双方共同发表的联合新闻稿措辞积极友善,并提及“两国国防、外交部代表参加”,表明双方高度重视。

互补且不断增长的经济交流为中印合作奠定基础。尽管中印关系在2021年波折不断,但两国的贸易额却在2021年突破新高,达到了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43.3%。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对印度出口975.2亿美元,增长46.2%;中国从印度进口价值281亿美元的商品,增长34.2%。分析人士称,中印贸易额激增,贸易逆差扩大主要是因为两国产业链的互补性,例如,印度制药业使用的化学品和其他材料约有50%-60%是从中国进口的;而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加之大多数农产品缺乏市场准入,导致印度出口贸易额相对较少。在中印关系寒意凸显之际,双边贸易额不降反增,充分显示出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双边2021年贸易数据是两国制定未来经贸政策的基础,也是两国关系发展重回正轨的支撑点。

印度对北京冬奥会态度的一波三折凸显双边关系的脆弱性。2021年12月7日,美国拜登政府宣称将不会派官方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甚至要求其他国家共同抵制北京冬奥会,试图将体育盛会变成其政治秀台。印度一直以来以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被美国亲切称为“民主盟友”,然而在此次美国联合抵制冬奥会的行动上,印度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根据印度《先锋报》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在与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协商后,作出“大胆决定”,不会在外交层面反对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这一决定是在许多非政府组织向印度中央政府施压,要求抵制北京冬奥会的情况下作出的。观察人士表示,印度政府做出这一决定的前提是区别对待邻国,也是新德里基于“邻国优先”政策地缘战略定位的核心。在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下,印度宣布支持北京冬奥会意味着印度政府对华态度的缓和,并将可能带来一个重新界定中印关系的机会。

遗憾的是,在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举行的前一天,印度突然反悔,称印度特使将不会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因为中国任命了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受伤的解放军团长为冬奥会火炬手。印度的变化很快受到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南德斯的称赞。此事充分体现出中印关系的脆弱性和边界问题在两国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以及美国隔岸观火的心态。

地区新形势的影响

阿富汗问题给中印关系带来变数。印度与阿富汗的关系历史悠久,除1996-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第一次掌权期间,两国长期保持着紧密关系。2001年“911”事件后,两国更是以经济关系为依托实现印阿关系的全面提升,印度对阿援助达30亿美元。因此,塔利班的再次掌权对印度外交影响巨大,印度既忌惮塔利班政权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又不忍放弃对阿富汗的巨额援助。2021年11月印度召开阿富汗地区安全对话会,对阿政策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中、俄、印三国外长会议上,印度主动提出希望加强在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上的合作;2021年末印度主动与巴基斯坦沟通,希望通过巴基斯坦向阿富汗运输援助物资。印度态度的转变使阿富汗问题复杂化,但同时也给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等阿富汗邻国留下了较大的互动空间。

印度担忧“一带一路”的推进。印度一直拒绝参加“一带一路”项目。随着“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推进、发展,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援助在南亚的开展,中国在南亚影响力与日俱增。这让自视为南亚领导者的印度心生不满,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转型升级,初期成果的涌现,中巴关系稳定发展,更令印度难安。此外,印度虽抵制“一带一路”,但又希望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一些印度学者认为印度应该为自己的利益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项目,考虑到中国将大力推进在该地区的双边互联互通项目,印度不应错过经济走廊带来的机遇。

全球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及对印反华的拉拢影响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发布其首份区域战略报告·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宣称将在印太地区投入更多精力,以遏制所谓“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美印三角关系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巨大,美国“印太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更好地拉拢了印度共同对抗中国。一方面,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增加了印度的信心。军事色彩变浓的四国机制和印美关系的走近不仅给了印度“莫大的自信”,也增加了印度处理国际问题的压力,使印度迫切想在一些敏感议题上进行“自我展示”,向美国证明自己的能力,对华态度变得更加强硬。另一方面,美国不断拉拢印度,期望实现同印度共同对抗中国的目标。美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断炒作和激化中印之间的矛盾,使印度更好地服务于美国的“印太战略”,让印度牢牢站在美国一方。

但美印关系也并非坚不可摧、牢不可破。首先,美国对印度本身存在诸多不满。2021年9月中旬,拜登和莫里森、约翰逊共同宣布达成了一个新的三边安保联盟协定,也就是“AUKUS”。“AUKUS”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当局对印度的不满情绪,一是因为美方认为原先的美、日、印、澳同盟进展缓慢,二是因为印度提出的条件过多,并且过去一年多印度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尤其是在边界问题上,印度表现得没有美国想象中的强硬。其次,印度一直以来奉行“不结盟”政策,虽然可能“不结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印度根深蒂固的“平衡”理念以及对美国的不信任也无法使印度完全倒向美国。

中印关系负重前行

从近期双边、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印关系注定在较长时期内将负重前行。

首先,中印关系将呈螺旋式发展轨迹运行。从两国建交伊始,中印关系就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十年来更是磕磕绊绊不断。虽然近来争端更频繁,但事后两国关系的治愈能力也更强,如中印经贸往来在受到莫迪政府多方制裁后不降反升,颇出乎一些人的意料。

其次,中印关系短期内得不到大的改变。加勒万河谷事件后印度从经济外交到人文交流,再到媒体大众,呈现出对华不友好的态度,中印关系全面触底。中国成为印度政党政治、政局变更的出气筒。这里面既有中印间沉疴新疾,更有美西方全面布局亚太合围中国之力。

最后,中印关系发展轨迹有底线可囿。中印矛盾除1962年外,都限于局部冲突。现在中印双方发展目标相同,不会出现大的冲突甚至战争两败俱伤,让渔翁得利,更何况目前两国政府都有稳定的控局能力。總的来说,中印两国对话交流的基础还在,双边和多边机制为两国提供多层次、多领域对话交流的平台,使两国能够始终保持接触,寻求实现关系的新突破。

本文作者李涛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作者邓桢蕾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印关系阿富汗印度
资讯
如果可以去印度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阿富汗 解暑
最高警察
浅析“莫迪时代”中印关系的机遇与挑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