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2022-06-18丁蕾

理财·市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能部门行政方案

丁蕾

近些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履行本部门职责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發展的职能效用越来越明显,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加强其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职能效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厘清工作思路,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便为做好后续财务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体的战略目标,将战略目标经过逐级分解量化后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最后对每个职能部门的业绩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考核,全面预算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三全”的特点,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完成战略目标、做好单位内控的重要工具。

在应用中,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在事前阶段,按照本单位确定的战略制定预算期内的目标,然后对目标进行量化分解,逐层落实到相关的职能部门,由专人负责完成编制工作,最后经过管理组织部门的相关人员审核通过。在事中阶段,职能部门按照本部门的预算目标执行,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需要重新经过管理组织部门的审批后再确定。在事后阶段,整个预算期已经结束,管理组织部门需要对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分析结果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以此保证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在整个预算期内形成一个闭环,为实现预算目标而服务,控制流程。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预算周期,立足于单位的财务工作,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预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了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各项资源进行融合,使单位的财务工作得到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得到完善。

一、全面落实国家财政体制改革

在《预算法》的支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基础,单位的财务预算变得公开化、透明化。并且全面预算管理与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有着密切关系,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推动下,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逐步完善,资金浪费、资金沉淀的问题得到改善,促使更多的资本投入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服务当中,加快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在《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方向给予了明确的指引,要求深入开展预决算工作,将更多的经济管理项目纳入预决算范围内,对预决算结果进行公示,并作为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全面落实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也受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单位资金运转的安全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二、单位资金的使用得到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往来、业务内容与社会上的企业单位有着很多的区别,其经济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资金的来源涉及很多部门,并不是单单来自某个部门,可以分为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两个大类。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优化,资金的使用合理化,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降低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单位资金支出计划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资金的支出使用更加合理,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管控力度与监督力度。

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做好财务工作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要想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领导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成立财务管理领导小组,由领导负主要责任。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协调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开展内部培训活动,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技术水平。在单位内部组建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部门,细化资金使用方案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做好年度预算支出管控与财务分析管理工作,将单位收支执行方案落实到位,为单位资金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二、提高预算方案编制的科学性

在编制全面预算方案时必须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应为预算编制留出足够的时间,不能仓促完成。在编制时应考虑到部门财务预算管控的实际需求,结合以往预算方案编制与执行的情况,对年度收支情况做出系统性的分析,确保预算方案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方案要满足单位运营发展的基本需求。全面预算的方法有很多种,行政事业单位也要与时俱进,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比如可以选择固定预算法、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还要注意对其中重点环节的细化处理,使单位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与有效利用,避免出现超预算的问题。在制定预算编制时要与财务工作相结合,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与数据,对影响全面预算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而使预算方案更科学,也有助于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全面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

要想预算方案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应对财务预算指标进行细化管理,将全面预算目标细分后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并且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才能保证预算目标得到贯彻执行。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督促财务工作人员认真做好财务预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财务预算管理的贯彻执行需要贯穿于全面预算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分析问题原因后制订相应的纠正方案,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其次,应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责任体系,将预算指标细化到每个工作岗位,做到责任到人。

四、采取多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性分析,充分发掘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所在。全面预算管理在内容上、形式上、价值上是一种多元化综合利用的方式,管理决策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辅助决策的作用。比如,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熟悉重点消耗资金与资源的环节,更好地对单位支出进行掌控。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法,及时了解财务收支动向,发现其中隐含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

新时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科学地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并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在具体应用中应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预算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加大对全面预算方案执行的力度,采取多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解决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作者单位: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0B5D7957-C9D1-4B6C-88EE-325497AB85D6

猜你喜欢

职能部门行政方案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烂脸了急救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检察版(十)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