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路径研究

2022-06-18马娱

理财·市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协同思政

马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协同育人机制注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努力方向。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意识不断增强,但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课程思政教育不成体系、教师队伍思政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组织不严密,教育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意识是指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意愿,其内心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提高其对课程思政的意识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处于一种表面化、被动化的认知层面,对课程思政的目的、内涵理解不深入,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品德的教育,把“育人”的责任从教学中分离出来,直观地认为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挤占了专业授课的时间,加重了专业课授课教师的压力,因而未能对课程思政改革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是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素质不足。首先,会计专业部分教师缺乏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储备不足,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渗透时只停留在表面,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准确,融入教学刻板生硬。其次,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理论灌输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而未与学生就思政内容进行深度互动和解读,教育过程重形式轻效果,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导致课程思政空喊口号,流于形式。

三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足。当前各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缺乏明确的思政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法步骤,尤其在专业教材的编写上,未能充分考虑融入思政元素,这就导致会计专业教材中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比较匮乏,或者只言片语、不成体系,或者文不对题、生搬硬套,甚至干脆没有。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遵循,如果在教材的编写中不能预先考虑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那么也很难指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思政内容有很好的发挥。

四是课程思政校企协同效应不够。协同育人是多个育人主体,整合各类育人资源,在系统内形成能量积聚,资源共享的有效互动育人机制。在高职教育目前倡导的“双元”育人模式下,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和企业都承担着开发和实施课程思政的职责。企业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中,在教学空间与教学资源上给予学校一定的协同和帮助。就目前情况来看,会计专业院校、企业协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上缺乏优化整合,教学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衔接,教学评价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呈混乱散布状态,没有形成学校、企业有序配合,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

五是课程思政激励、评价机制不健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课程思政考核考察体系,对课程思政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开展的效果如何等并无综合评定和刚性约束。导致学校难以及时掌握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施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动力都不足。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应对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必须充分整合思想政治资源,打通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渠道,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贯通,学科、专业、课程三级协同,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重点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非思政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他们也承担提高学生道德水准、思想觉悟的职责。我们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教师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初衷,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高职院校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理论培训,提倡模范带头作用,扭转专业教师中“重教轻德”的错误思想,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思政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和互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环节,形成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机制,还应加强学校职能部门与教师之间的协同配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将专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渗透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拓宽思政教育的路径。鼓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增强交流合作,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互融互通。

二是深挖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高职院校要立足各专业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整合、融入于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共振。要将思政元素纳入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指导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开发,达到“凡有所学,皆有所养”的目标。要使会计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扩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从思政理论课程的“单兵作战”到所有课程的“协同作战”,在以课程本身专业知识为支撑的前提下自然融入,做到“如盐入水”,避免生搬硬套。如在讲授纳税实务课程时,可以从税收的角度理解国计与民生,通过国家对企业减税降费具体手段,认识国家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将会计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相融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明理思辨中沉淀思想、升华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是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思政不仅要带来教学内容的调整,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精选案例教学。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多经典的实战案例,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思政教学,如通过讲授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和财务管理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感受国家蓬勃发展的脉搏和民族企业进取发展的艰辛历程,進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公开的财务数据相结合,增强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情景教学。在客观条件有限,不能实际进入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情况下,可以用直观再现、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模拟进入一定的情境之中,进而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立足现有国情思考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深刻体会公司运营对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现实需求,体悟国家社会对会计从业者的道德要求。三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吸引力,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对于课程思政来说也是很好的选项。如线上分享思政资源,进行线上答疑,打造在线精品课程,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起线上讨论等,再通过线下课堂进行深度互动交流,全方位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参与热情,增强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维联动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D205566D-6738-4778-BCC1-5C511FF6836A

四是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可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现专业性和前沿性,还要提升教材的思想性和民族性。这就需要下功夫编写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同时将部分重要的思政点作为章节的考核和评价重点,引导教师重点讲授,学生重点学习。可以将思政元素与新形态校本教材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教材形式活页化、教学设计场景化、教材内容立体化、育人模式双元化和教材章节思政化,让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教材。如在教材中插入二维码,和与专业相关的思政资源相链接,让学生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加强思政学习。

五是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载体建设。为了凸显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我们要打破教学界限,实现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育人相互统一,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育人相互统一。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堂与课外、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等构成的校内小循环以及学校与政府、企业等构成的校外大循环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将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媒体等作为育人工作的载体,实现同频共振;通过实训教学、创业大赛、毕业实习等形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争优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进行双主体育人,优化企业师资供给,通过校外导师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在增强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解放。通过观摩企业、顶岗实训、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通过这种切身的体验与共情,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六是构建完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为了能够及时发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使课程思政的内容能够达到精准融入,我们需要构建可以量化考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也要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考评,对专业间的协同合作进行考评,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如平时通过课上问答、案例分析来考查学生课程思政的随堂表现,并计入课程成绩,进而增强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又如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等方式定期对教师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将课程思政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要素之一,也可以通过开展授课大赛、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有效的激励动能,使教师在“育人”的同时,做好“自育”,实现教学相长。

课程思政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凸显。从教学实践来看,倡导教师在授课时融入思政元素,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同时还能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自然,要能与专业内容紧密结合,最好能通过图片、视频、讨论等多元的表现形式穿插进行,切忌刻板生硬,否则不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降低课堂吸引力。二是合理分配课程思政的比重,课程思政的内容须在确保专业内容讲授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用大段的思政內容挤占专业授课时间,这样是对课程思政的错误解读,本末倒置。三是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对课程思政内容不能只满足于讲过了、布置了,而对效果怎样、反响如何、还可有哪些改进等问题不管不顾,使教学过程陷入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陶醉的尴尬境地,必须建立完善评价考核和交流互通机制,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更新迭代,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浙教函〔2021〕47号,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作者单位: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D205566D-6738-4778-BCC1-5C511FF6836A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协同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