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智慧公路建设的思考

2022-06-17崔玉萍

人民交通 2022年6期
关键词:车路公路智慧

文/ 崔玉萍

(作者为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十三五”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8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6 万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公路交通大国。随着公路网的逐渐完备,公路行业也从主要追求建设速度和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不断加快推进公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智慧公路特别是智慧高速公路已成为建设交通强国、推动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此背景下,如何建设智慧公路、建设什么样的智慧公路,值得公路行业深入思考。

智慧公路的概念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公路信息化的不断演进逐渐形成的,其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公路基础设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和演进,迄今仍未有统一的定义,但这并未阻挡智慧公路建设的步伐,2018 年2 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在北京、河北等9 省市开展了智慧公路试点工程建设,在国家层面拉开了智慧公路建设的序幕。近两年,有关加快推进数字化和新基建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公 路“十四 五”发展规划》等,都把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交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开展了智慧公路的建设,部分省份编制了智慧公路建设指南。

智慧公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公路基础设施融合的产物,无论对于传统的公路行业从业者还是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都是新的挑战。由于各地对智慧公路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路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也不尽相同,不利于后期的统一联网运营。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各地智慧公路建设方案有优化升级的趋势,开始从最初各自侧重于专项试点向综合性整体示范转变,逐渐形成了包括全要素感知、全天候通行、全过程管控、全方位服务以及创新示范应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建设内容,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理念方面,探索初期有些项目追求“大而全”,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智慧”,只注重高端设备、新兴技术的简单堆加;有些项目与机电设施的有效融合度较差;甚至有些项目把智慧公路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简单等同。投入了很多资源,但公路行业存在的痛点难点没有真正解决,造成投资浪费。

在应用方面,可落地发挥实效的场景仍相对缺乏,很多面向公众的应用普及推广难度较大,诸如全天候通行、自动驾驶等场景受法律和管理机制制约,短时间内很难真正落地实施,社会公众的体验感不强。

在支撑方面,经过几年发展,智慧公路技术方案有趋同的趋势。但是由于缺乏标准规范的指导,实际建设方案差别仍较大,还存在“一地一方案”甚至“一路一方案”的情况,尚未形成可供全行业推广的成熟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的单位,也是国内交通工程机电设计领军企业之一的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咨集团),早在智慧公路概念出现之前,就在开展高速公路交安和机电系统设计过程中,认识到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营服务提升方面蕴含的巨大潜力,并先行在该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探索推进公路交通工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近年来又参与了多个智慧公路项目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公路服务提供商之一,对于智慧公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我们认为,建设智慧公路就是要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原则,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公路具备可知、可测、可控、可决策的能力,实现路网运行更安全有效、公众出行更便捷舒适、交通管理更科学智能、公路运营更绿色经济。

在理念上,智慧公路建设应该回归公路运营的本质,服务于公路使用者和管理者,围绕安全、效率、体验、管理做文章,针对公路行业的痛点堵点做提升。要根据项目的特点, 结合项目需求科学选择智慧公路建设内容,如基础设施数字化、气象监测及预警、行车安全诱导、智能消冰除雪、车道级主动管控、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管控、应急指挥调度、伴随式信息服务、智慧服务区、智慧照明、云控中心、车路协同等。

智慧公路建设要注重利用相对成熟的技术,充分考虑与机电设施的融合,重点面向可实施落地的应用场景,解决诸如局部拥堵、隧道应急救援、服务区停车等公路运营管理中的痛点问题,实现公路智慧和绿色发展。如通过智慧公路建设,切实减少公路交通事故,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方便运营管理,提高应急指挥、道路管控、资产管理等能力;通过智慧服务区建设,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通过车道级主动管控、ETC 预交易等系统应用,减少交通拥堵和收费站通行时间,降低碳排放;通过智慧照明等系统应用降低能耗等。

中咨集团在智慧公路项目中积极贯彻上述理念,从2016 年《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推进智慧公路示范应用”至今,共参与了北京新机场高速、延崇高速、贵州贵安复线、江苏太湖隧道等十几个省份、二十多个智慧公路项目,约占全国智慧公路建设项目总数的一半,涵盖了设计、咨询、施工等多个建设阶段,既有新建项目也有改扩建项目的智慧化提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19 年建成通车的北京新机场高速,构建了智能雾区诱导系统、桥梁消冰除雪系统,提高了行车安全性;2020 年建成通车的延崇高速北京段,重点建设了基础设施数字化,实现了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和重点构造物的在线监测;2021 年9 月建成通车的京台高速山东段改扩建工程,通过“全路段感知、全过程管控、全天候通行”等创新应用,有效提升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通行能力;2021 年底通车的江苏苏锡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定位“未来智慧隧道”,采用双光谱、多目标雷达等提升了感知能力,采用全频无线通信、北斗导航、可视化巡检定位等提升了通信、定位和应急救援能力;正在建设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按照“旅游+公路+人文+智慧”的思路,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以智慧化打造个性化、沉浸式出行体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立足当下,更要放眼长远、面向未来。对于当前尚不成熟但未来相对确定的应用场景,要为将来的发展预留条件。对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目前尚不成熟的应用,应该本着积极审慎的态度,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开展探索性研究。如中咨集团承担设计的延崇高速北京段,重点打造了“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的智能化创新示范,在国内首次实现山区和平原段L4 级自动驾驶测试;今年即将通车的京雄高速北京段,将最内侧车道施划为智慧专用车道,探索实现以通勤车辆为主的车路协同应用。

当前,智慧公路相关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相关行业标准指南制定工作也已提上日程。建设好、运营好智慧公路是我们公路行业从业者的光荣使命,只要我们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模式创新,我国的智慧公路建设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车路公路智慧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恒大和FF造车路渐行渐远
车路协同创未来——智慧公路技术在车路协同中的应用探讨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