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信息化助力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2022-06-17杨玉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家长

杨玉松

危机是人类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促进我们重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何从管理上构建新型的管理制度与流程、运行机制等,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全面育人功能,化“危”为“机”,都需要管理者回到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来考量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化。疫情当下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对学校管理确实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摆在所有学校面前既需要精心思考又需要迅速答复的考题。

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是教学,教育教学本质属性不变,即通过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培养人,立德树人顶层设计的原点不能动摇。为确保疫情期间学校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党政齐抓共管、条块协同联动,在“精琢生命,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健壮体魄、美好品德、理想信念、良好习惯、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为目标,科学安排、指导学生每日生活和学习,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家校密切配合,师生全面覆盖,切实做到“线上如线下,让每一个孩子各得其所”,让五育并举成为学生居家学习的重要准则,为学生健康成长蓄力护航。

深度调研,顶层设计研训助力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线上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明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联和区别。厘清这些关键要素,学校管理顶层设计的适时调整才会有根基,才会有方向。

为此,学校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线上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问卷调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我们构建了“基于网、鉴于思、立于行”的研训机制,坚持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通过网络研修,促进教师反思和智慧共享;通过课程资源整合,推进学科质量协同提升;通过网络媒体共研,推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

为保障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细致筹划:教师教学能力和技术素养的即时研训;课程资源的收集、筛选、利用和开发;技术的保障,如网络环境的顺畅、平台功能的选定、录播条件的具备、硬件设施的提供等支持性条件和跟进服务。

根据学校的研训方案,每个教研组和教师个体结合学校及本班学生实际需要拟订学科教学改进方案。方案的制订,让每个教师明白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哪些教学观念、改进哪些教學行为,需要具备哪些技术素养;需要知道教学内容如何确定,教学形式如何选择;还需要明确学生怎么学,家长如何配合等,让每一位教师明晰学校会提供哪些必要的硬件条件和研训支持。

所有研训方案的策划与制订,从学校到教研组再到教师个体,使每个人都做到脑中有策,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肩上有责,从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平稳推进,落地见效。

线上德育,家校合力同育同心

信息社会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捂住儿童的眼睛,关键是要引导他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引导孩子们在主动探究、深度学习中,去关注个体与他人、社会与世界、人类与自然。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时刻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以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新时代德育工作新格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不仅是学生之需,是未来之需,也是国家和民族之需。

1.“互联网+”工作坊,家校协同中育人

开设 “七彩家校工作坊”,让家庭教育最优化。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同时加强防疫知识推广,加大防疫宣传力度,指导家长朋友如何把书房变课堂,把客厅变操场,提高特殊时期家长协同育人能力和水平,凝聚育人合力,以正能量影响孩子。

学校还借助线上主题班会这个良好的契机,开展“致敬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三八妇女节”“感恩家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主题班会,对学生反馈的生活困难、心理困惑、开学设想等给予积极回应。

线上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明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真正涵义,明白了危难之际,拯救自己要依靠专业知识的强大力量;明确自己的是非观,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是不合时宜的,做什么事情是正确的,明确自己此时的责任和任务是什么。同时邀请家长齐参与,共同分享疫情期间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运动、共同劳动的亲子时光,在共同分享中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

2.“互联网+”实践,丰富活动育人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学校,教育时间不再相对统一、固定。借助信息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如借助信息手段,建立数字化教室“云厨房”,开展“云阅读”“云讲堂”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提升感性能力、感性素质和感性智慧,实实在在地上好思政大课,体会新时代少年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

学校充分利用“北小播报”的方式向学生和家长讲述身边的好声音以及心理疏导等方式方法;开展“北小好爸妈”“北小好少年”展播活动,将各班自愿参加的优秀事迹进行展播,从而达到共振的教育;开展“疫情期间的国旗下讲话”板块,每周一主题,通过平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同时学校还一直推进“每周与家人谈一次心”“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微型课程,在这个特殊阶段让漫长的居家时间成为家人倾心沟通、锻炼生活能力的好时机。

3.“互联网+”家访,云端交心中共育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家访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是教师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背景的有效方法。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尽到的责任。为了让线上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家长的充分理解、协助和支持尤其重要。因此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新机制,采用“互联网+家访”,对每位学生进行线上家访,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疏导,向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上课的情况、居家的情况,对线上教学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及时整改。特殊学生有跟进、有追踪,建好台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典型、提炼经验,为后续新型教学形式常态化做好机制和策略上的准备。

线上家访拉近了不同生活环境中师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在云端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真诚交心达到了家校共育的目的。

优化教研,促进线上质量提升

线上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和改进者都是教师,线上教学的质量决定因素也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授课前和授课中教师研训的设计和实施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离不开教研,开展在线教研是停课不停学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确保高质量完成在线教学的基础。

1.多元教研,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1)主题教研。定期召开“如何让线上教学更有效”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以系统的研讨方案设计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典型的教学实例剖析,探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办法,让每位教师都参与、都得益。

如数学学科教研组基于本校校情、学情和学科特点,开展以“如何使用空中课堂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形成了“一课三研”的研讨模式。组内教师根据分工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提前设计任务单和课后评测题发到微信群进行第一次交流研讨;在空中课堂发布后先进行个人观课,组内分工对课程资源进行剖析,结合学情标注重点、预设学生问题点、确定需要延伸点,教研组进行第二次线上研讨,对任务单及评测题进行调整,并设计课后互动方案;在课后互动前教研组进行第三次连线,对学生评测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对互动方案进行个性化修改。通过三次研讨,确保线上教学高质量,同时注重个性化辅导。

(2)即时教研。针对当天线上教育教學存在的问题,随时在微信群或组内进行交流。围绕线上教学技术、教学重难点以及反馈、学业检测情况等开展教研。每次教研活动明确主题,人人围绕主题发言,由教研组长主持并做好记录。

教师们依托网络,创新教研方式,运用电脑、手机办公,线上线下,随时随地,随学随研,资源相互分享,教学相互研讨,技术相互传授,备好每一节课,促进了线上教学的有效实施。

(3)集体备课。学校引领课程需要依据教师的共性需要及需求,如教学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理调适和身体保养等,需要学校设计成系列的微型课程。为此,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的作用,为教师教育教学需求提供观念、专业、身心和情感上的支持,为高效施教做好前期的充分准备。

2.网上巡课,提升线上教学实效

为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为线上教学提供精准服务。学校建立了“北小营中小网上巡课制度”,以规范线上教学管理。

(1)成立巡课领导小组(图1)。为及时了解、指导、督促线上教学,反馈、总结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实行年级负责制,每位干部下沉至各年级,深入每个班级听课、巡课,参与教研、家长会、班队会等,随时了解各班的动态。校长随时抽查、了解每个班级和年级的动态。

(2)建立网上巡课制度。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不定时地进入班级教学群或教师直播平台,及时了解在线教学动态。实行在线教学周通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资料收集。要求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广泛收集学生在线学习、主题班会以及特色教育活动中有价值的照片、视频等资料。

(3)开展专项网络听评课活动。网络巡课不仅能提高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鼓励教师不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也有利于学校实时了解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更能有效地体现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有利于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育形态。借助网络及信息技术手段隔空架起学习的桥梁,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是疫情当下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最新方式。

教育不是教我们思考什么,而是要教我们怎样思考。管理就是服务和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学校管理者只有用心思考,心无旁骛,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防控工作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集全校之力,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以今日之危,孕育未来之机,才会不落下每一位学生,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家长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家长请吃药Ⅱ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