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赋能学校转型发展的宝虹探索

2022-06-17仲玉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字教材学校

仲玉维

云班会、线上家长会、“云上劳动”闯关游戏、“线上行为规范示范班”评选、导师云端天天见、居家学习心理课、居家云享阅读、线上艺术节云海选、云上科技周、云端音乐会......

没错,在上海有一所学校,每一处的教育教学环节和细节都以文字或者视频的形式搬到了云端,一切平静如常。

而就在2个多月前,因疫情上海市中小学校即刻进入了全面线上教学。一系列的细节问题突然出现:部分教师和学生居住区被封控,课本拿不到怎么办?马上组织集体备课,采取哪种形式效果最好?线上直播课如何让学生更有体验感?作业如何设计和收发?能否实现做最少的题,却达成最佳的练习效果?

这些问题在这所学校却不是个事儿,学校以及师生们应对的那么从容自如,那么得心应手。这所学校就是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标杆校、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实验校——宝虹小学,一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办学着力点,撬动了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学校。

创办于2006年的上海市宝山区宝虹小学,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12年前,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实践在校园里悄然发生,这里在进行着一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试验。“借助信息技术,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这是学校掌门人王家龙的想法,他要营造的是“学校管理科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成长、家长主动参与”的教育生态。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出身的王家龙深知技术对于教育的力量,基于此,插上了“教育数字化”翅膀的学校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整个上海市乃至全国都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里也成了中层干部和校级干部培养的黄埔军校。

“未来学校”探索之路

2011年起,宝虹小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办学着力点,构建了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合作四大数字平台。

2014年,学校加入上海市第一批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工作,2015年成为数字教材应用研究校,到2017年成为唯一一所小学阶段的驻校研究校,从此走上了数字教材背景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探索之路。多年的深耕细作、潜心钻研,不断深化数字教材的应用与创新。在教育信息化2.0大背景下,2019年学校从数字校园走向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提升四大数字平台的服务功能,对三类课程进行结构性融合变革,凸显“基础性课程数字化、拓展型课程定制化、探究型课程生活化”特点。完成由创新拼搭课堂、创意设计师和人工智能三大系列构成的STEAM课程群等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2021年,上海市教委“三助手+数字教材”教学一体化项目开始试点,学校率先参与。“基于5G的未来学校智能感知融合应用系统建设探索”项目成为上海市“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优秀项目方案”,学校进入了探索5G时代背景下面向未来新型学校改革试点的新阶段。

尽管知道学校信息化做的很棒,但疫情当下,不少家长还是有些担心和焦虑的,害怕孩子学习跟不上,老人管不住。“可是近三个月来,我们家长最大的感受是宝虹小学对于线上教学课程的衔接落实得非常科学、高效。不仅有上海市统一的空中课堂,还有各学科的互动直播。”二年级2班宋彦彤的家长有所体会。

“面对疫情的再次突袭,学校充足的校本资源库储备和老师们娴熟的信息技术水平,助力了孩子们的居家学习。”作为班主任的柳倩纨,对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厚积薄发深有感触。线上教学不仅有了市“三个助手”、区“未来宝”平台,加上学校早已建立了优质的校本资源库,拥有微课资源1225个,试题资源1115个,空中课堂切片资源617个,双线融合教学资源1812节,使教师的备课、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作业练习过程,都变得轻松自如。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宝虹小学的所有教师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不仅认真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还“疫”不容辞地勇于担责当起了“大白”,积极投身社区做起了志愿服務。这就是信息技术积淀的结果,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效。

构建教育教学新场景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教育、自我成长,学校形成了一套“荣誉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和荣誉评价体系,并建立了与评价体系相对应的“七彩虹宝”综合评价系统,探索基于数据的学生综合评价。

“居家学习快三个月了,在这期间,丰富的线上课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一年级4班学生尧芊涵说。

“每天我最期待的便是导师群里的互动环节了。赵老师会教我们如何进行抗原自测,带我们猜字谜、做手工、学家务小技能。这一切都让我觉得从未与老师和伙伴们分开过!”二年级2班学生宋彦彤说。

1.德育:探索基于数字画像的“1+N的大综评”

在评价实施上,学校在2016年就引进物联网智慧校园电子化评价手段,融合学业行规评价体系,设计完成了“七彩虹宝综合评价系统”,它包括了电子班牌、智能手环、教学retouch评价仪,教师通过手环和评价仪进行综合评价(图1)。2021年,学校参与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主持的数字画像教育教学应用实验项目,对评价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探索推进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1+N的大综评”。“1”是指通过普通手机上的小程序与电子班牌结合的无感“云评价”系统实现每日1评;“N”是平台呈现各类特色评价数据。

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构建画像场景分析模型,挖掘、应用学生的成长数据,以可视化方式对学生的数字画像进行生成并呈现。教师和家长通过图示了解学生综合素养,跟踪学生动态的发展,寻找学生成长的最近发展区,以多维评价点亮每个孩子成长的高光点。

2.智育:创新教与学方式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实验校,自2014年起,学校在语、数、英三门学科常态化应用数字教材。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教学设计起点,围绕环节设置、软件功能、应用水平、教学效果、技术融合、资源支持等要素,对优秀教学视频、教学案例以及学生在数字教材等平台上学习轨迹数据的分析,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分享、课后诊断改进”的数字教材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校依托数字教学服务平台,探索“三助手+数字教材”与教学平台、学科软件的融合应用。除了使用平台上提供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将宝虹原有的校本资源对接到平台。特别是在线教学期间,构建“资源建设、备课共享、多平台融合授课、智能批阅”一体化教学应用新场景。

探索一体化智慧作业管理,数字教材、智适应系统、作业辅导助手等提供了丰富的题型选择,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学习基础进行课前预测、课中精测和课后评测三类作业的选择和设计。学生作答递交后,平台自动记录、判断正误,并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题目的整体正确率、完成率、错因分析、作业时长统计或形成报告等,教师依据学情分析,优化教学策略和实施精准作业辅导。

依托上海市电教馆的“智能批阅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实验”立项项目,学校持续探索智能批阅技术在语、数、英多学科作业布置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作业的“精准滴灌”帮助学生减负增效,并在居家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常态应用。语文学科,聚焦课外个性化阅读;数学学科,聚焦计算能力提升;英语学科,基于智能批阅的多元化听说练习场景。学生可浏览和学习教师推送的阅读资源,或校本资源组建的数学题库,或是反复练习英语每单元的课本内容。教师在后台如发现个别学生作业数据异常,便针对性地与学生或家长沟通,每一次作业的详细数据分析帮助教师精准点评和个性化辅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体育:探索体质健康云管理

学校研发了学生智慧体育运动管理系统。系统由数字孪生体育空间、体育云课堂、乒乓球智能教学辅助系统、视力保护系统、可穿戴设备五大软硬件构成。加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體育学科精准教学诊断体系,为因材施教提供学情基础及环境支持。比如数字孪生体育空间将现实教学环节和虚拟教学环境相融合,运用机器视觉、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客观、多维度获得学生运动的数据、影像或动作路线,形成教师智慧与技术相结合的“双智体育教学”,高效提升教学质量;借助“体育云课堂”微信小程序,定标人体骨骼点,辅以动作捕捉技术,用手机就可以实现实时动作轨迹跟踪,数据化呈现锻炼结果,让居家运动可监控、有效果,还充满趣味性;学校为视力不佳的学生配备“智能眼镜”,开展视觉训练,提升大脑对离焦图像的认知能力,从而达到裸眼视力的有效提升。

4.美育:引进了“AI音乐课堂”

为了让艺术教育的种子从小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在2012年自编《吹奏七彩梦》口琴校本课程,人人做到“三个一”:每人一支口琴、每人能吹奏一首名曲、每人参加一次口琴表演活动。学校获评“上海市中华优秀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

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中引进了“AI音乐课堂”,实现一对一智能辅导。在“AI音乐课堂”中,音乐知识被设计成集读、唱、听、视、动、奏为一体的音乐游戏,结合语言、歌唱、舞蹈律动、乐器演奏、欣赏等形式来开展音乐教学。同时,“AI音乐课堂”还能针对学生的钢琴弹奏因材施教,“AI小萌宠”的实时纠错功能,可以对弹奏时的音准、节奏、流畅度、表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练琴报告,实现趣味化、个性化教学。

5.劳育:人人都是小创客

学校是全国青少年创客教育特色学校和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近几年,开展了人工智能系列课程。2021年成功立项的市级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生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研究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生劳动教育的新内容、新思路和实施新途径。

课程的开发将人工智能、创造性、劳动教育三者相结合,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为目的,形成低年段的“感知与兴趣”类、中年段的“体验与发展”类和高年段的“探究与创新”类三个层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采用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方式教学,依托拓展课程管理平台推进课程实施和评价。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跨学科的课程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宝虹小创客”活动。孩子们可以玩转3D打印、电子轻泥、妙语拼搭、Scratch创意编程、Koov机器人课程……

智能情境下的新时代“智慧教师”

教育信息化2.0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未来的教师要有主动探索新技术的意识、要具备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知识、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对学科内容、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等。

1.建构智能情境,探索有效校本研修模式

作为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发展基地校,宝虹小学以培养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目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建构智能情境,构成要素包括指导专家、教师、智能教学系统(含线上学习平台、数字资源系统、课堂诊断系统)、数字教材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师可以运用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学习协作、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系统、利用数字教材平台探索教学流程再造、开展基于数据的课堂分析与评测等。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新时代“智慧教师”。

学校一方面依托智能学习平台和数字资源系统,向每位教师推送研修主题和精品示范课等数字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开展课堂观察、访谈、实地调研,以及对线上学习平台中教师的使用时间、交流问题的频次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分析教师群体性的显性需求,进行系列化的研修内容设计。

2.高规格信息化项目,助力教师转型发展

随着标杆校创建、数字教材试验等项目的深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重点项目为宝虹教师搭建了更多历练的平台,更宽广的成长空间。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参与到学校一个或几个信息化重点项目中,接受专项培训、专家指导,以及各级各类实践研讨课的磨练,实现从实践到提炼的推进。

比如,数字教材项目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8个年头,1115道数字教材课后配套练习设计送市教研室,326个配套微课形成校本资源库,市项目组专家对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些创新性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领衔宝山区教师跨学科能力培育第一轮试点项目“基于人工智能启蒙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有特长教师工作室,聚集一批校内外优秀青年教师,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启蒙和跨学科教与研之道,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教师。形成跨学科创意活动案例集,参与上海教育出版社《人工智能(小学版)》教材的编写,面向全市项目教师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培训。

项目化引领、专家跟进式指导及信息平台的支撑,促进了校本研修的持续改进。宝虹教师获得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体验与成长,提升了智能情境下的教育实践智慧,教育教学行为明显改进。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家校共育教育场

宝虹小学把新媒体平台利用到了极致,通过这个平台增加了家长和学校的粘度,一所学校的“围墙”已然被打开。至今已改版了三次的学校微信公众号,是上海市最早一批成立的,并录入2014年《上海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

以市级课题“社会转型背景下基于微信平臺促进家校深度合作的校本实践”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微信、宝虹微校等新媒体平台便捷的沟通性、话语权下移和“晒”的功能,为家长及时提供具有黏性的人性化信息服务,开展平台支撑下的多元合作活动,邀请家长线上线下、全方位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形成家校共育格局。

导师“云端天天见”和居家自主自理小达人评选活动助力在线教学期间的“精准化”家校共育,激励孩子从“被在线”到“主动学”。家长和孩子一起发现和记录生活中的乐趣,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及时分享和展示,家校携手指导孩子把居家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打造积极向上的“云成长”空间。

所以,谈起与第一次“停课不停学”相比的变化时,四年级2班蔡星玥家长说,“第二次在家里上网课,比起第一次上网课有了许多的变化。我很骄傲我们学校的线上教学质量真是非常棒!孩子虽然没能到校,但老师每天都会在线上面对面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学习之余老师也会与我们家长电话家访,给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建议。我很惊喜地发现,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更大的进步。”

杨晴岚的家长谈道,居家学习,她每天会把班主任蔡老师在“未来宝”里发的信息念给孩子听,每次老师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孩子都听得特别认真,就像老师陪在身边一样。

全方位信息推送,家长零距离直面学校。如“宝虹推荐”里有最新的学生社会活动推荐、卫生安全指导、校本家庭教育指导及家庭教育资源分享等;“学习资源”里有电子教材、课文点读、学科微课辅导资源及其他一些教学资源;“荣誉之星”向家长定期推送魅力教师、每周荣誉标兵等,让家长能零距离直面学校。对于很多家长而言,每天到这个平台上逛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借助新媒体,线上和线下合作,形成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切实提升了家校整合的育人力量,形成家校共育的智慧教育新家园。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淀,宝虹小学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走出了一条"宝虹"独有模式之路。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采集学校、全国人工智能实验校、全国青少年创客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优秀项目方案学校等。学校的信息化办学特色案例收录于上海市教育信息化蓝皮书1.0、2.0版本,《文汇报》《光明教育家》、学习强国平台等刊登了学校教育信息化转型成果。“发展学生启迪一切,成就教师创造一切,服务家长提升一切”的办学理念在这里扎根。

猜你喜欢

数字教材学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学校推介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