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价值与优化路径

2022-06-17李䶮李娟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

李䶮 李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279-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所具有的时代意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立足点,分析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赛事行政组织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对大型体育赛事中政府职能管理体系以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出合理有效的逻辑进路。

关键词  赛事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  赛事承建

一、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价值

(一)促进民族振兴

伴随体育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抓住时代机遇,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振兴,更加注重大型单项世界体育赛事以及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的承建,大型体育赛事已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瞩目的社会活动。回首过去,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伊始,就体现了我国奋勇向上的民族体育精神,再到第29届北京奥运会,聚焦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展现了我国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自强不息的民族体育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制度优越性[1],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后的第13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八届世界运动会,体现了我国不朽的民族拼搏精神。现如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又在世界体育舞台上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起不小的波澜。

体育竞赛中,由于其竞技性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更容易激发运动员专注度与凝聚力、观众的爱国精神与民族热忱。大型体育赛事营造出的热烈氛围使国民沉浸其中,酣畅淋漓的抒发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精神,鼓舞中国人民士气,彰显中国实力,这种强大的精神源泉与凝聚力对于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实现民族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賽事“精神产品”价值

大型体育赛事产品体现的是一种服务。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在竞赛体育中随着比赛的形式出现,消费者为获取精神和情绪满足从而支付必要的费用,如门票等;赛事产品的同时性,即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发生联系,生产与消费合二为一,赛场不仅作为生产场所也作为观众的消费场所,将赛场竞技过程与观众观赛过程相结合,以此共同构成体育竞赛产品;赛事产品的一次性,即大型体育赛事产生的无形精神产品(比赛悬念、现场气氛)和机会损失(赛场空缺席位等)在竞赛结束后随之消失。因此,在体育赛事的商品属性层面,大型体育赛事在“精神产品”中蕴含的隐性收益也极大充盈了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内涵。

(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变革阶段,文化建设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起到重要精神支柱的作用[2]。同时,文化软实力又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建也随着时代发展逐步演变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要途径。我国通过承建大型体育赛事,展现文化底蕴、社会发展成就与国家综合实力,进而彰显国家地位,提高国家形象[3]。“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实际上包含价值观与制度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感召力。”[4]另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为承建国家提供了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契机,如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就大幅提高了民族自豪感,不仅可以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还可以更好地彰显新时代我国巨大文化成就。

二、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现实困弊

(一)行政权力依旧是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阻碍

2014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取消商业性与群众赛事审批环节,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力量,推动其参与我国体育赛事发展建设。但2015年,卢元镇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取消审批环节后并未涉及体育系统内的赛事资源,由此造成体育赛事资源不均衡,难以调动市场积极性[6]。取消体育行政单位的赛事审批,办赛行政审批难度仍然很大。大型体育赛事涉及体育部门、公安部门等数十个政府行政主管单位,仅取消体育行政审批显然不够。意大利超级杯主办方认为,取消行政审批赛事成本仍居高不下,公安审批周期延长,赛事落地的不确定性增加,障碍犹存。

(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其筹备过程、参与方式和社会影响都与举办国或地区的公共安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7]。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人质劫持案、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案、2002年欧冠连环爆炸案、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大面积停电事件等突发事件不仅让体育赛事组织者忧心忡忡,同时给运动员、观众等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从上世纪以来大型体育赛事的公共安全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虽然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近年来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但公共安全不能等到出现事故时才解决,而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由于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起步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初探,2016年开始才有比较系统详细的研究,所以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体系结构仍然存在较多漏洞。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共安全应急宣传不足,应急减缓意识不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淡薄、应对方式缺乏;二是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

三、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政策性支持的宽度与力度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理念,北京冬奥会申办时,其理念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等的主题,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奥运“瘦身计划”不谋而合。首先,确立大型体育赛事的总体性目标、定位以及赛事后期的发展战略。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深化协同创新改革机制,实现互助互赢世可持续发展[8]。其次,加强市场为主导的资本承建大型体育赛事的政策性扶持力度,降低赛事审批门槛、拓宽市场准入渠道、发展激励制度从而促进大型体育赛事与相关产业融合,扩大经济辐射范围。最后采用政策手段,以政府为主导影响市场资本,明确赛后资源与经济走向的管理目标、合理调配赛后资源,健全大型体育赛事的评估体系。

(二)发挥非政府组织协调与监督功能

非政府组织可以为大型体育赛事承建组织提供决策依据。有限政府理论认为,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大型体育赛事所需要的一切服务[9]。非政府组织可以节约政府资源、减轻政府决策压力,并且非政府组织的自发性、群众性等社会属性使其易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组织与社会民意间的枢纽,同时非政府组织的有效参与可以为大型体育赛事运作提供多样化且专业化的决策依据,利于大型体育赛事监督工作的部署与开展。

(三)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专用安保队伍

賽会专用安保队伍的建设可以增强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减轻政府部门人力物力资源压力。赛会专用安保队伍与传统安保队伍存在本质差别,赛会专用安保队伍应具有长期性、固定性、针对性的特点,并以大型体育赛事为唯一目标,负责赛会期间所有安保项目,并且在建设赛会专用安保队伍时要充分了解该赛事所有的流程、场馆各类结构、会场周围环境等全部因素,做到突发事件到来时具有快速准确及时的反应能力。在建设赛会专用安保队伍时要积极培育安保服务市场,打破地域封锁与垄断问题,加强安保产业多方位协调发展,同时培养安保骨干企业,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使其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培训赛会专用安保队伍时,要立足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承建时的现实需求,建立符合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安保队伍,从而成为赛事安全应急管理的主力军。

四、结语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的新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体育强国作为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的发展进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承建频率与数量都处于长期持续上升的状态,其蕴含的意义与价值逐渐丰富深刻。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该着眼于国情,善于总结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在不同发展发展阶段具备的独特意蕴,深入挖掘其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暴露与潜在的各类问题,完善与利用赛事评估体系、赛事组织管理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理性权衡办赛效益,研究科学合理的逻辑进路,解决赛事承建中不断衍生出的各类问题,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荣华,袁峰.新时代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意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01):13-17+22.

[2]宋冰,耿瑞楠,邱林.欧美职业体育赛事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内涵与我国镜鉴[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0(02):8-15.

[3]刘东锋.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03):21-27.

[4]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4-02-24)[2020-01-09].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0/c397563-27331772.html.

[5]黄志阳.审批取消,民间办赛会井喷吗?[N/OL].北京日报.2015-01-21.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CNDTEMP&filename=BJRB201501300160&dbcode=CCND.

[6]潘瑞成,李斌.大型体育赛事的治安防控威胁与情报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9(09):62-68.

[7]贾军.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8(09):6-11.

[8]黄绪.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有限性导向:有限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建构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8.

猜你喜欢

大型体育赛事
国内体育赛事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分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浅析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演变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型体育赛事营销策略
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优化理论研究
大型体育赛事背景下我国啤酒品牌的广告策略分析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市民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
大型体育赛事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