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同伴交往辅导策略探究

2022-06-16徐雪银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

徐雪银

摘 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实施同伴交往辅导,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使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针对学生与伙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笔者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从心理课、团体心理辅导、家校共育三个方面,探索小学生同伴交往的辅导策略,尝试培养学生积极人际关系品质,增强同伴交往积极体验,形成良好同伴交往环境,提升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同伴关系。

关键词:同伴交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品质

同伴交往是指儿童或青少年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弗曼认为“同伴接纳、友谊在儿童的同伴关系和社会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亲密的同伴关系会促进个体间的同伴交往,扩大发展空间”,明确指出同伴交往对个体成长的价值。我国心理学研究者崔丽娟和张高产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儿童获得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能力以及积极人格的发展”,同样强调了同伴关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能促使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成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

2019年9月,番禺区沙湾京兆小学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CLS)”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其中,“儿童孤独量表(CLS)”总检出率较高,表明孤独感明显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测试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人际适应性因子得分最低,检出率也比较高,说明学生与伙伴建立积极际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处于同伴交往困境中的学生比较多。

積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本身的积极方面、积极力量,侧重激发人内在积极品质,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针对我校学生同伴交往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笔者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探索多种辅导策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同伴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良好人际关系中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从而获得同伴的喜欢与尊重,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立足心理课堂,培养积极人际关系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归纳出人类本性的六种核心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升华。这些美德又分别对应着创造力、好奇心、勇敢等24种积极心理品质。其中第三类美德仁爱,包含友善、爱和社交智慧三个积极心理品质,被认为是发展积极人际关系的品质。笔者认为从这三个积极心理品质入手,在心理课上开展同伴交往辅导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开展课例探究,建立良好人际联结

具有友善这个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会担心在困境中的人,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会聆听和安慰朋友,一直对人友好、仁慈。拥有爱这一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内心有爱,具有爱和被爱的能力,珍惜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这两种品质都有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结,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个积极心理品质开展课例探究。

笔者先设计了课例《用友善传递美好》,培养学生的友善品质。根据三、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选取友善绘本——友善的故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友善的美好,感知友善与不友善的不同影响;通过友善彩虹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每想起一个经历过的友善故事,就画下彩虹的一道颜色,以此来唤醒友善带给学生的积极体验;然后通过制作友善行动卡的活动,让学生写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自己将会怎么做,并在全班进行讨论分享,促使学生友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主动向他人传递友善,尝试用更好的方式去与他人相处。

针对“爱”这一积极心理品质,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笔者以友爱为切入点,设计了课例《有爱五色花》。笔者通过视频《总有人偷偷爱着你》,帮助学生感受友爱的温暖和美好。接着通过“友爱五色花”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来自同伴的友爱,积攒友爱的能量。随后通过微课视频《有爱的5种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表达友爱的方法,最后通过活动“伸出友爱之手”引导学生练习表达友爱,帮助学生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结。

(二)整合课程资源,培养社交智慧

根据本校学生同伴交往的状况,笔者和学校兼职心理教师一起,围绕同伴交往主题开展专题心理课堂研讨,定期跟学校兼职心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先分工收集同伴交往的课程资源,再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然后进行反思修改,最后形成“快乐交往”课程资源。“快乐交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学生社交智慧,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愉快生活。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我们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同伴交往的教学内容设置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社交智慧。其中,一、二年级的课程内容《认识新朋友》《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快乐回音谷》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学生乐于与同学交往,在谦让、文明的交往中建立友谊。三、四年级的课程主题有《沟通有心法》《学会赞美》《用爱心说实话》等,帮助学生掌握社交技巧,乐于、善于与同学交往,培养学生开朗、合群的健康人格。五、六年级的课题有《我的身体会说话》《我的交友界限》《我的重要他人》等等,引导学生认识同伴交往的规则,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扩大交往的范围。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同伴交往积极体验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促使成员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学校应用广泛、效果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研究证实,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温暖和谐的团体氛围,可以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心理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构建更好的同伴关系。

(一)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为了发展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笔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设计“敞开心扉,走近你我”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见下页表)

(二)选取团体心理辅导对象

笔者根据“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CLS)”的测试结果,对中高年级中“加强关注”和“密切关注”的学生进行访谈,结合班主任、家长和学生的访谈结果,筛选出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学生。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积极心理學强调研究个体的积极体验。在开展团体辅导的过程中,笔者从学生体验出发,逐步引发学生对自己同伴交往需求和经历的深层反思。在活动中,带领学生在互动中不断交流信息,探索同伴沟通方法,形成社交技巧;笔者通过制定目标、主动参与小组计划等,促使学生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不断变换方式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热情、爱和感恩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在不断强化同伴交往的积极体验中,既提高学生同伴交往技巧,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实现构建积极同伴交往关系的目的。

三、实施家校共育,形成良好交往环境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对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角,笔者尝试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校共育,增强学生对他人的积极认知,提高对他人的人际接纳。

父母重视孩子的同伴交往,主动协助孩子寻找同伴交往的机会,必要时给予指导,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同伴关系。因此,笔者在2019年10月,给家长开展了讲座《关注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引导家长了解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状况,认识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为孩子的同伴关系发展提供助力。

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是儿童与他人交往的重要基础。因此,笔者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通过家长会讲座,指引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通过《呵护我们的亲子关系》微讲座,指引家长关注情绪,倾听需求,找到共同点,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再如开展《积极陪伴,快乐相随》微讲座,和家长分享积极教育提出的亲子依恋ABCDE法,让家长积极陪伴孩子,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我们还联合学校家委组织,将家长的力量引入学校同伴交往主题活动中。如在“六一节”儿童节的心理游园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十几个同伴交往游戏如“暖心话”“气球快车”“蜻蜓点水”等,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构建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笔者邀请家长在游戏活动中指引学生理解规则,保证活动有序开展。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优化了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改善,让学校内部氛围和外部环境日趋和谐。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实施同伴交往辅导的两年多中,我校每年都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中的人际适应性因子得分逐年提高,检出率则逐年下降,证明我校学生改善人际关系,与伙伴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得到提高,同伴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儿童孤独量表(CLS)”的总得分逐渐下降,检出率也大大下降,证明我校学生总体孤独感在下降,学生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努力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结合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个体的访谈,也佐证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同伴交往辅导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美]马丁·赛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媛媛.心理健康课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辽宁教育,2018(14).

[3]张力邈.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

[4]梦祥银,李庚,黄玲,余月玫,胡一鑫,焦玉人,吴盈盈.团体辅导在维汉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5]刘慧.我也要做“万人迷”——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09).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