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15柴丽琴周岚王成龙郑今欢周秋宝王莉莉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染整纺织品硕士

柴丽琴,周岚,王成龙,郑今欢,周秋宝,王莉莉

(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 浙江)

一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工作之一[1-3]。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以来一直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纺织经济产业链输送大批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持续推进,我院也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突显纺织学科的优势,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产业、面向世界的创新型国际化专业人才。

《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是纺织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一门独立设置的针对来华硕士留学生的实验课程,是提高纺织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相关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因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专业基础以及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等均与中国学生有较大差别[4-5],因此探索适合留学生的《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极其必要。

二 留学生《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 硕士留学生文化背景差异大

近五年来我校纺织类的来华硕士留学生,80%左右来自于孟加拉、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其它的主要来自津巴布韦、苏丹、卢旺达等非洲国家。地域不同使得各国留学生的教育理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在尊重留学生各自习俗和信仰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提高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促进国际和平与文化的发展融合,值得专业教师深思[6-7]。

(二) 留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各国相应的教育要求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留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存在明显差异,且相对基础薄弱。例如在棉织物染色实验中,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其染料性能与各染料结构中的特征官能团息息相关。然而,大部分留学生化学基础薄弱,教师解释许久也只能听得似懂非懂。因此,若按照中国学生的教学大纲来给留学生进行相应课程的授课是不适宜的。

(三) 留学生实验规则意识淡薄,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尤其是涉及化学试剂使用和仪器设备操控等方面。虽然留学生的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各类实践性环节,但目前硕士留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差,动手能力不强[8],例如移液管和洗耳球的使用极不规范,甚至出现直接用嘴吸取溶液的现象,实验安全意识极为淡薄;再如教师详细讲解了实验流程,但到实际操作时,他们还是无从下手,做一步问一步。

(四) 缺少针对性的实验教材

目前《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课程主要参考的双语理论教材为Warren S. Perkins主编的《纺织品染整基础》和Wolfgang D.Schindler主编的《纺织品化学整理》,实验内容方面主要参考陈英主编的《染整工艺实验教程》和本校老师主编的实验讲义《染整工艺实验》,而真正完全对口的全英文教材暂时没有。因此,授课教师必须搜寻更合适的英文教材,或对比中英文教材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优缺点,借鉴原版教材的内容,结合实验课程的实际环境和留学生的特殊情况,自编更有针对性的实验教材,提升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效果。编制符合硕士留学生的教学大纲,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理解”和“了解”哪些内容,根据这些教学内容,制作相应课件或拍摄相关操作视频。

三 硕士留学生《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 建立留学生基础信息档案

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硕士留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硕士留学生的具体信息和特点,建立留学生的基础信息档案。通过研究留学生的国别、学科专业、专业基础、知识获取方式、语言水平、课程需求和动手能力等基本情况,有利于教师选择适宜的实验教材,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和进程,调整合理的课程难度和深度;偶遇某些特殊习俗的留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整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施方案,从而有效增强师生互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 合理设置教学大纲,科学优选教学内容

在对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之后,需要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由于留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在课程结构和设置上需要与中国学生有所不同。例如,在学习棉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内容时,不能直接进入实验阶段,而是需要先讲解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其工艺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实验环节,验证相关理论,最后添加一些设计性实验环节,提高趣味性,同时巩固相关知识点。

目前针对硕士留学生《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的教学大纲,分为三个级别:一是“掌握”,即透彻理解相关内容、掌握相应工艺方法等,并能熟练应用,例如棉织物的练漂工艺、活性染料的染色工艺等;二是“理解”,一般不要求学习助剂的具体结构式或反应方程,但要求会用以分析现象和问题,例如活性染料染色中食盐和碳酸钠的作用等;三是“了解”,了解相关内容,学会定性解释,不要求应用,例如纤维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等。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留学生的专业基础与接受能力,授课教师可科学调整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学习要求,适度降低“掌握”部分的比例,提高“理解”部分的比例,少数“了解”部分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介绍。

同时,整合、优化部分验证类实验项目,增加综合类和设计类实验项目。例如在“纤维认识与鉴别”实验中,在学习几种基本的定性鉴别方法之后,就提供充足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最终能鉴别出所提供的6~8种不同的纤维类别。通过自主设计和综合性实验,可明显加深实验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知识点的巩固和内化。

(三) 自主编写全英文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基本工具[9]。然而纺织学科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其相应的国外原版英文教材极少,而针对性的实验教材更少,目前国内也没有完全对口的针对硕士留学生的全英文的《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教材。因此,综合考虑本校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专业基础和实践水平等条件,借鉴部分原版理论教材、本专业国内学生在用的经典教材,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和设备,经过多次研讨交流,本团队编写了适用于本校硕士留学生的《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全英文教材。本教材内容涵盖了24个纺织品染整工艺方面的实验项目,内容涵盖纤维的认识鉴别(2项)、织物的前处理(3项)、染色(4项)、印花(3项)、后整理(3项)及常用性能测试(9项),并附上大量的国际国内标准。自编教材针对性强,促进留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 虚实结合,充分利用智慧网络加强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慧网络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10-11],本课程借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和钉钉、微信等通信媒体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如图1-图3)。针对留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基本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例如移液管的使用、天平的称量、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通过网络收集专业的英语培训视频,提前放置到超星学习通上设置成必学任务点,加强安全教育和基础操作培训,不仅节省线下的实验课时,同时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针对专业的实验项目和专用仪器设备,录制相应的实验操作和仪器操控视频(如图4),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反复观看,提高线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图1 微信交流平台

图3 钉钉直播交流

图4 实验操作视频

针对某些因场地或设备等条件限制而无法线下开展的实验项目,例如数码印花实验(如图5)、节水减排轧蒸短流程逆向净洗工程和气液分离环保节能染色等,可借用本专业已有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弥补,实现“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效果,推进“智能+教育”创新,增强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社会责任感。

图5 数码印花虚拟仿真软件操作界面

(五) 融入思政教育,传递中国文化

实验课程的学习,除了注重培养留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也应加强留学生的思想和文化建设,引导留学生学习、吸收并传播我国悠久的纺织文化,讲好中国故事[12-13]。例如在“真丝绸天然染料染色”实验项目中,除了学习传统的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可以补充拓展一些中国传统印染文化——扎染或蜡染。从国外人熟知的李子柒的“染蓝”视频引出相关的扎染、蜡染知识,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进行扎染和蜡染尝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传递了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人士。

图2 钉钉交流平台

(六) 加强基础操作培训,开放共享实验平台

除了要求留学生在超星学习通上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础操作的相关视频,实验室还建立了针对留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学习专用题库和实验室准入考试系统,确保留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基本规范。

此外,学院现有的实验室平台基地,针对留学生也是同中国学生一视同仁地开放共享。在具备相应的实验培训和准入考试后,留学生可在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上进行专用设备和实验场地的预约使用,进行实验探索和研究。实验老师可在系统上实时监管和查看学生的实验动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也鼓励硕士留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和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在培养科研素养和团队意识的同时,为后期研究生毕业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现场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留学生授课照片

图7 留学生使用公共平台的仪器设备

(七) 建立综合性全程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更为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留学生的课程成绩,本教研组建立了一套全面综合的《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考勤情况、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具体比例和考评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课程的全程考评体系

课前一周教师会将相关讲义、视频、文献等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平台统计的任务点完成情况及反刍比数据来监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在线下课堂中,教师会针对留学生在每个实验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打分,如出勤率、实验参与度、实验积极性、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等;实验报告也是考核的重点之一,除了基本的报告规范性,重点考核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实验总结能力和知识的关联能力;课程最后将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实验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这种综合性、全程性的考评体系,全程激励留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 结语

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结合《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课程特点以及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留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的建立、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全英文实验教材的自主编写、综合性全程性考核体系的建立及智慧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充分加强留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初步建立了适合来华留学生全英文的《纺织品染整工艺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留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染整纺织品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发布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