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原因研究

2022-06-15马清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接受美学

摘要:汉斯·罗伯特·姚斯在《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一文中提出了接受美学的概念,并在该文中对“接受美学”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强调在文本阅读这一动态过程中读者所占据的主要地位,突出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近年来,随着各国娱乐产业和影视制作产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新兴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推理类综艺节目因其新颖的节目模式而备受青睐。而《明星大侦探》作为推理类综艺的典型代表,依靠其精良的制作和本土化的创新在众多的推理类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文章将以《明星大侦探》为研究对象,以接受美学为视域,浅析推理类综艺节目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接受美学;“期待视野”;“间离效果”;推理类综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3

从文本阅读到网络综艺节目,接受美学理论体现在创作的多个方面。《明星大侦探》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推理综艺节目,其以较为新颖的节目形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并火速出圈,好评如潮。在《明星大侦探》开播之前,国内这类剧本杀综艺节目可谓是少之又少,自《明星大侦探》开播以后,其每一季都收获了不少热度与好评,从第一季到第六季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总播放量一度达到147.8 亿次,第六季的豆瓣评分也高达9.2分。分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充满悬念的叙事、多样的传播方式以及精心的后期制作,也离不开该节目对观众的接受过程和接受心理的高度重视以及观众在节目剧本创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 关于接受美学中核心方法论的研究

与传统的美学研究重点不同,《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中首次将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推翻了以往美学研究中对于创作者自身的过度追捧,从而突出了接受者在整个美学研究中的地位,突出了接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1.1 “期待视野”的理论渊源

“期待视野”理论从内在结构上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可以理解为是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定向期待,第三部分可以理解为接受过程中的创新期待[1]。换句话说,“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在以往的审美鉴赏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审美习惯及审美偏好,同时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当接受者每一次进行新的艺术鉴赏实践活动时,原有的“期待视野”便会起作用,从而对新的艺术鉴赏活动产生制约,但这种制约也会随着外来审美元素的持续挑战而不断地改变扩展。不管是哪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它必然是艺术家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充满审美创造的活力与新意,都会为接受者提供不同往日的具有创新性的审美经验,而接受者便会在这种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实时更新的审美接受历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与更新自己的“期待视野”。

1.2 “间离效果”的内容阐述

“间离效果”的提出者——德国戏剧革新家布莱希特曾提出:“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2]按照布莱希特的理解,间离就是让观众对于自身所熟稔的事物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让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化,从而让观众能够跳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习惯,以客观的视角去冷静地分析事物之中所蕴含的真正内涵,最终获得全新的认识[3]。“间离”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戏剧艺术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道路,还对今后与戏剧艺术相关的多个领域包括电视、电影艺术等表演艺术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一效果在《明星大侦探》节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 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理论对《明星大侦探》兴起的作用

2.1 “期待视野”对节目的重要性

据上文所述,在“期待视野”的作用下,“综艺似乎永远是下一档更香”,综艺市场需要不断地寻找下一个突破口,这已然成为共识。当前的头部综艺如竞技类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情感类综艺《爱情保卫战》等普遍都进入了口碑下滑、审美疲劳的瓶颈期,这使得综艺市场亟须一些新鲜血液来缓解节目模式僵化而带来的人气持续下降问题。而在对即将播出节目按照细分领域进行盘点之后,“剧本杀”成为综艺新风口,这类节目以强大的玩家阵容,紧凑的故事情节和饱受关注的立意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明星大侦探》作为国内的首档推理类综艺节目,以不同于以往的真人秀节目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满足了观众在审美疲劳下迫切需要新鲜综艺来更换口味的需求。因此,在观众的“期待视野”下,它毫无例外地获得了成功。

巴赫金曾在狂欢理论中谈到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对立性,第一世界的等级森严与第二世界的自由开放形成了鲜明对比。按照巴赫金的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第一世界其实就是人们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被各种各样的规矩、等级制度所束缚,而第二世界就可以理解为是人们想象中的世界,也可以類比这种推理类节目里的世界,在第二世界里受众作为主体是世界的主宰,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每个人都可以是焦点、中心。这恰恰满足了受众内心渴望成为主角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便来自观众对综艺节目的“期待视野”。

由此可见,《明星大侦探》的节目性质注定其更加注重传播对象思维,须先从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入手,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这种以受众为主体的制作方式进一步迎合了受众想要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或是成为“甲方”的一系列需求。

2.2 “期待视野”下与同类型推理类节目的比较

随着《明星大侦探》的热播,各大网络综艺平台都敏锐地意识到了推理类综艺节目这一冉冉升起的新星,紧随其后的有爱奇艺出品的国内首档沉浸式推理类真人秀节目《萌探探探案》及潮流社交游戏体验真人秀《奇异剧本鲨》。这两档节目作为后起之秀,为了突破《明星大侦探》的固定节目模式,在节目定位和实际操作模式上大胆创新,但从结果上来看却不尽如人意。以《萌探探探案》来说,该节目主要面对的是年轻观众,通过与经典作品的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叙事模式,聚焦探案推理。《萌探探探案》在叙事模式上作出了较大的调整,但是就豆瓣评分而言,节目效果堪忧,只有5.9分,并且开播后评分持续下滑,跌至5.6分,相较于《明星大侦探》每季评分都能保持在8分以上的优势,《萌探探探案》明显后劲不足。而《奇异剧本鲨》在豆瓣上的评分也仅有6.6分,这些同类型的综艺节目都在尝试突破《明星大侦探》的制作模式,但却始终无法超越。这一现象不禁令广大观众发出疑问,为什么同为推理类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能够佳绩频出,而《萌探探探案》和《奇异剧本鲨》却相形见绌。

现代阐释学的奠基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前理解”概念。前理解是个人的一种认知结构,是积淀在个人记忆深处的,是潜移默化的,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4]。按照海德格尔和姚斯的观点,由于《明星大侦探》是国内的首档推理类综艺节目,其带给观众的影响是巨大的,经过几期节目的熏染,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默默接受了对于推理类综艺节目的模式设定,并逐渐构建出自身认为最为合理的节目框架,这也便是姚斯所提出的“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的体现。熟悉了《明星大侦探》的观众已经形成了对此类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前理解”,而任何想要打破这种“定向期待”的节目必然要受到原先审美模式的制約与挑战。一旦该类节目试图进行大的创新,那么“定向期待”及“前理解”便会在观众的审美认知中产生作用,从而阻止观众去突破自身的固化审美认知。纵观当前的推理类综艺节目市场,其实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仍有待探索和发掘,贸然对原有的模式进行创新改造,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萌探探探案》及《奇异剧本鲨》的高开低走便是最好的佐证。

2.3 “间离效果”的呈现

《明星大侦探》中的“间离”主要产生在演员身份的间离、主持人的间离、镜头运动的间离以及其他制造“间离效果”的元素之中。

2.3.1 演员身份的间离

《明星大侦探》节目成功地运用了“陌生化”手段来编排节目的基调。从节目的参与者上看,嘉宾基本上都是娱乐圈内知名的演员和歌手等,他们的形象在观众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固化认知,然而在综艺里他们要演绎与他们日常所塑造的形象迥然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这属于非常态。在每一期节目中,每个嘉宾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的身份牌,如常驻嘉宾何炅、撒贝宁在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下十余个,有整形医生、酒店经理、时尚主编等等各种各样的角色,角色的跨度也十分大,从现代身份到古代身份,随着每一期设定的不同背景变换角色。

布莱希特曾提到“陌生化作为一种理解,否定之否定”[2]。而《明星大侦探》节目的观众对于每期节目嘉宾的身份认知都实现了从“理解—不理解—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说将嘉宾的本来身份去除,然后在节目中给予嘉宾全新的身份,让观众在节目“陌生化”中获得不同以往的新奇感受,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共鸣。

2.3.2 主持人的辅助间离

根据《辞海》中对于“主持”一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主持人在节目中需要时刻掌控节目的流程与节奏,能够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沉着冷静地应对突发状况,并在第一时间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就目前真人秀领域中各大主持人来看,大部分的主持人都是“非专业化”的,有一部分甚至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主持人培训,便被拉来充当主持人,在这些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这一角色逐渐偏离了原本的定位,更多地成了为节目造势的噱头。而《明星大侦探》在原有固化的主持模式上大加改造,让主持人融入游戏之中,既不失主持人原本的重要意义,又推陈出新,进一步深化了主持人的作用[5]。

在节目中,中断和援引是主持人常用的间离手段,通常资深的主持人会在节目转折点停顿、转换或者在观众对节目逐渐感到疲倦时对节目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让节目的节奏变得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观看感受[3]。例如节目中经常充当侦探角色的便是两位身经百战的主持人撒贝宁和何炅,两人在节目外已经有了丰富的主持经验,在节目里,每当游戏进入白热化阶段或者陷入僵局,由何炅、撒贝宁饰演的侦探就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些新的观点、物证等等,以此引导嘉宾调整分析思路,将整场游戏继续下去。

此外,一些道具、手势动作及语言风格的适时应用也可以实现“离间效果”。例如,当撒贝宁拿起探案神器手机时,便会开始介绍所谓的“探案神器”(实则为品牌赞助商打广告做宣传),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广告”所打断,但主持人凭借自身幽默的语言风格,将广告打得生动有趣,观众观看节目的过程虽被打断,但适度的“离间”反而使观众欣然接受了广告的内容设定,久而久之甚至从心里升起一种认同感。同时,这种突如其来的打断也能够让观众下意识地“出戏”,让观众明白这只是一档综艺节目,不至于彻底沉沦在节目所设定的情境中,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2.3.3 镜头运动的间离

在综艺节目中,影像叙述对于推动节目进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视听语言上看,通过镜头的任意剪辑组合、摄像机的不同调度可以让观众较为清楚地认识到节目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也便于观众从沉浸的状态里很快地转移到现实环境中,不至于沉迷在节目中无法自拔。例如,在镜头的运动上,《明星大侦探》并没有执着于运用中近景来增强观众的临场感,而是时不时地会出现俯拍或全景镜头,这种俯拍全景镜头会将整个现场全貌公之于众,时刻提醒观众节目的一切都是人为的布景。这种镜头所造成的“离间效果”,让观众既不至于过分地沉浸节目而无法自拔,同时又满足了观众以一种类似于“上帝”视角去俯瞰全局,让其满足感大大增强。

2.3.4 制造“间离效果”的其他元素

演播室的灯光、道具、音乐、舞美这些看似边缘化的辅助设备也可作为间离手段,它们不仅能够起到渲染烘托氛围的作用,而且可以适当地强化视觉冲击力,同时这些突出强调的辅助元素也是在时刻提醒观众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节目世界,让观众清楚知道自身的定位。例如《明星大侦探》中最为著名的那首恐怖童谣,将阴森恐怖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既感到紧张刺激,但同时夸张的音乐也会使观众很容易便能分清现实与节目世界的差异。另外,在节目包装中加入一些片花、字幕、特技效果等内容也会产生同样的“间离效果”。如《明星大侦探》中观众熟知的便是“尔康表情包”,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效,都会在嘉宾分析案情时蹦出来,既帮助观众更加有效地理解剧情,也增加了叙事趣味,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3 结语

《明星大侦探》作为国内首档推理类综艺节目,它的爆火和持续走红正是因为节目组对于观众的“期待视野”和“间离效果”的精准把握。在当下沉浸感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时,该节目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沉浸感体验,而是从内容上精耕细作,并加以适当的“间离”另辟蹊径,实现了观众作为观看主体的成就感。《明星大侦探》较好地做到了以观众为中心,将观众当成“上帝”,试图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成为节目的参与者,这才是类似综艺节目值得深思和借鉴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 孙茜.论姚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J].品牌,2014(8):261.

[2] 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7.

[3] 董建.论“间离效果”在电视节目中的存在意义及运用技巧[J].学习与探索,2015(8):141-143.

[4] 郑汉华.理解和解释如何可能:迦达默尔释义学的根本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1995(6):32-35.

[5] 曹秋敏.“5W”视角下的推理真人秀《明星大侦探》节目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19.

作者简介:马清(1999—),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浅谈盲人无障碍电影的选择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