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想要的幸福

2022-06-15王奕君

莫愁·智慧女性 2022年6期
关键词:烧饼讲究袋子

王奕君

母亲到了晚年,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对抗情绪,而她对抗的人就是我。

让她最不满的是我“事多”,比如在母亲节、三八节,以及我认为重要的日子来临前,我总是摆出各种提议,希望能给她一份带有隆重仪式感的孝敬。每到这时,母亲就把眉毛拧成疙瘩:“什么都不要。”再总结性地来一句:“我没那么多讲究,太累。”

这也是我对母亲最不满的。她岂止是不讲究,甚至都能说出“凑合活着”的话来。那是在一次我强行拉她去吃大餐的路上,她先是忆了一番苦:“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怎么过的,你都想象不出来。你小时候三天两头生病,早上我正要上班呢,一摸你又发烧了,我背上你就往医院赶。那时候你爸上班远,你突然一病,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带你上医院。为了你,我成天提心吊胆的。”母亲陷入回忆时仍是眉头深锁,又总结一句,“那会儿多难啊,还什么这节那节的,能凑合活着就不错了。”等她说完这一堆,我开始反驳:“那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现在……”母亲像是故意跟我较劲:“现在我老了,吃什么穿什么,就更无所谓了。所以呀,这不还是凑合活着吗?”她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故意气我的样子,简直不像亲妈所为。

后来我想,母亲跟父亲一辈子不和睦,总是吵吵闹闹,跟母亲这种大大咧咧的随意个性有直接关系。多年后,父亲气呼呼地跟我描述过:“你见过大年三十吃拌白菜心、喝玉米面粥的吗?你妈就这样!”那个场景我也有印象,那时,我们家住在北京大杂院的一间小平房里。大年三十,母亲还要去加班,她端上几盘“绿色蔬菜”,已算是很照顾留守在家的我和父亲了。我当时还问她:“大过节的,我们就吃这个?”母亲说:“什么节不节的,跟平时一样。”她还一脸超凡脱俗的表情。

她的“超凡脱俗”表现在厨艺上,确实与众不同。有一阵子,母亲隔几天就炖一次鱼。所谓炖鱼,基本就是把鱼放锅里煮一煮,因为作料少,所以香味少,只把鱼腥味发扬光大了。因为她说“鱼哪有不腥的”,我便以为从小不爱吃鱼,是对鱼腥味有偏见,还故意装出可以接受的样子,跟母亲表白说:“还行。”母亲误以为我爱吃她炖的鱼,就一炖再炖,直到有一天我实在装不下去了,坦白说:“妈,我不想吃鱼了。”多年后,父亲的一个学生来我家,做了一条清蒸鲤鱼,那次我吃得很香。我这才知道,我一直抵触的不是鱼,而是母亲炖鱼的手艺。

多年后,我知道母亲终究不会成为一个“讲究人”了。而我,也早已习惯这别具一格的母爱在平淡日常中绽放出的“异样”光彩。

有一次,我发烧了。母亲在电话里听见我咳嗽不止,一大早就赶到医院开药。然后,她坐了两站车去早点铺,买了十个我最爱吃的芝麻烧饼,又接着坐车,一路辗转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我家。见母亲肩上背了个超大的购物袋,手里还提着两个小袋子,我吓了一跳,“真是我亲妈,带多少东西啊?”

母亲也不看我,径直往屋里走,嘴里不停地唠叨:“病了也不去医院,自己瞎凑合,什么时候能好啊……”

她嘴上说着,手上忙着。她把沉甸甸的大袋子往茶几上一放,然后一样一样往外掏东西,先是大大小小一堆药盒,然后是真空包装的各类熟食、熟肉,一看就是平时零着买的,以便有机会时一起给我。

最后,母亲把手伸进购物袋里,我听见窸窸窣窣的响动,正期待着呢,就见母亲单手拎出满满一袋烧饼,就在它们即将着陆的瞬间,袋子“哗啦”一下散开,一堆烧饼争先恐后冲出袋子飞奔向四面八方,而母亲脚下则是密密麻麻一片,像种出了一地黑芝麻。她的手上,还拎着那个头朝下的空塑料袋……

父亲病重后,住进重症监护室。母亲在门外早早做好準备,探视时间一到,她第一个冲了进去。几分钟后,母亲出来,却是气哼哼的:“这老头子又生气了,说我傻。”

我见到父亲,问明原委,父亲也气呼呼地说:“她看见我这靶向药的盒子,非说这药我以前吃过。我以前得过这病吗?你说她有多糊涂!”父亲失望地直摇头。临走时,父亲有些沉重地说:“以后,你好好照顾她吧。她这个人,没法自己过日子,说不定还会弄出什么危险事情。”

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自此,我更真切体会到她的不拘小节。

母亲喜欢做面食,可技术跟不上,烙的饼又硬又糊,蒸的包子又瘪又破,但她热情超高,每做一次够全家人吃两三天的。吃到最后,我总在心里叫苦:怎么还吃不完呐。她喜欢逛超市,还总要提回各种便宜的零食,以为我和女儿都爱吃,回来发现不是,便把脸沉下来:“谁知道你们爱吃什么。”

有一次母亲帮我女儿收拾书包,也没跟孩子商量,在已经鼓鼓囊囊的包里又塞了两盒酸奶,就挤在手提电脑旁边。一个小时后,女儿打来电话,声音听上去快要哭了。她说,那两盒酸奶在路上就给挤破了,在包里漏得稀里哗啦,电脑也遭了殃。

就这样,母亲一路用她特有的方式疼爱着我们,她的爱就像那些撒落一地的黑芝麻一样,细碎的狼狈中透着温暖。

有时我忍不住,也会半真半假地跟她吵上几句。吵过之后,便又想起父亲的嘱托,想起曾经有爸有妈的那个家,想起母亲大半辈子常受到父亲的数落,并常在这数落中默默地做饭、拖地……我的内心五味杂陈,直至眼眶潮湿。

父亲在时,我们每个周末去逛公园,晚上去饭店吃饭。那时的主角是父亲,母亲像个陪客,因为她对于吃也好,玩也罢,一切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我当时没往心里去,现在觉得,若要投其所好地单独孝敬她,实在是太难了。

母亲不慕美食,烤鸭不吃,烤鱼不吃,涮肉不吃,烧烤不吃,父亲曾开玩笑说:“你妈不挑食,她就两样东西不吃:这不吃、那不吃。”母亲确实不讲究吃,对她来说,全家聚餐最重要的意义是看着我们吃得尽兴;母亲也不讲究穿,她对所有名牌都有着本能的抗拒:“要那么贵的衣服干吗,我穿着上哪啊?”母亲喜欢首饰,但永远是花百八十块钱“买着玩”的,我想带她去珠宝店,她却坚决不去,理由是“戴那么贵的东西出门,心里不踏实”;母亲唯一的爱好是摘野酸枣、野海棠,但自从那次我刺破了手指,她却说什么也不上山了,她说:“为了吃酸枣受伤,不值。”

现在,母亲最大的爱好是捧着手机看视频、聊天。母亲人缘好,朋友多,每天都有人给她发这样那样的链接,也总有人找她视频或语音。那天,我经过她房门口,惊奇地发现,她正跟闺密美滋滋地炫耀着她的幸福生活呢,她竟然把上午去公园遛弯、中午闺女在网上给她订菜、晚上陪家人吃饭看电视等琐碎的日常细节,全列入幸福的行列。最后,她又总结了:“人就得知足,要得太多了,麻烦!还是平平淡淡的日子最好!”

母亲想要的幸福就这么简单,这简单可能还意味着,她要让我省钱、省心,这是她特殊的疼爱方式,而我一次次把她骗到高档服装店、首饰柜台前,又一次次提议呼朋唤友庆贺节日、她的生日等,所有这些母亲不认可的“多事”,我还要不要坚持……思来想去,内心终究还是一团困惑。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猜你喜欢

烧饼讲究袋子
不要将就,要讲究
说话要讲究停顿
又唱黄桥烧饼歌
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
取米
取皮球
每个烧饼多少钱
痘痘丢了
城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