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06-14杜柳田竞刘娟李戎隽郭全李春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规上成都市营业

杜柳,田竞,刘娟,李戎隽,郭全,李春艳

(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都 610000)

1 引言

科技服务业是借助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与分析研究方法,聚集先进经验、多领域信息等要素,向社会、市场提供高级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可以按照文件《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8)》分为7 个大类: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综合科技服务;24 个中类:科技管理服务、科技咨询与调查服务、货币金融科技服务、资本投资科技服务等;88个小类:科学技术政府管理服务、科学技术社会组织服务、科技企业管理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货币银行科技服务等。

2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总体情况

2020年,成都市基本建成了拥有全产业链、分布较为合理的科技服务体系,对引领成都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20年,成都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机构1 202 家,同比增长21.2%;实现营业收入2 950.5 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营业利润522.1 亿元,同比增长33.9%;从业人数28.18 万人,同比增长5.9%。

2.1 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第一,面对面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一是完善“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库。二是大力开展高企认定培训辅导。通过“大课宣讲+热线答疑+定点培训+企业巡诊+线下追踪+现场辅导”的模式开展高企认定培训。三是制定出台《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管理办法》,编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服务手册(2020)》。四是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保障工作。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高企数和通过率均创新高,高企6 125 家,认定通过率超90%。第二,精准对接服务“成都创造”领军企业。一是建立“成都创造”领军企业培育库,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二是对在蓉头部企业的创新资源和战略设计开展全覆盖信息收集集成,分析成都未来科技创新方向和路径。第三,多措并举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培育服务。一是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年报和申报工作;建立不达标企业问题台账,进行精准辅导,确保存量不掉队。2020年,共有41 家企业申报认定,全部通过认定。

2.2 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第一,减轻科技型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经营压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成都市及时推出“科创贷”审批绿色通道,对提供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服务的企业予以“科创贷”展期及担保费率打折支持。第二,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为加快创业投资企业和创投资本的聚集,成都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成都市促进创业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办发〔2020〕44 号),聚焦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各个环节推动成都市创业投资集聚发展。

2.3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第一,引导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020年,成都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成都市技术交易资助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注重引导科技成果、科技能力的转移,不仅对技术交易资助进行了规范,还提高了支持比例,对活跃成都市技术交易活动以及加快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第二,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为加快建立“研发在高校、转化在城市”的协同合作、互利共赢模式,推动大批“沉睡”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场,2020年12月16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成都市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蓉转化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提出成都市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方面十项改革举措。第三,深入开展校院企地合作。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开展“菁蓉汇·校企双进”系列活动366 场,展示成果1 011 项,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8 所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80 余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2 000 余项,金额超20 亿元。

2.4 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第一,提档升级创新创业载体。2020年,成都市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 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 家。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4 家机构被评为优秀(A 类)。第二,持续完善“创业天府”云孵化体系。围绕创业者需求,依托“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业天府”云孵化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第三,“线上+线下”展示双创成果。2020年,成都市聚焦智能科技、区块链、鲲鹏生态、退役军人等主题,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主题活动5 场、创享会93 场、训练营29 场,展现成都的创新魅力和创业成果。

3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与区域发展情况

2020年,成都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机构分布在科技信息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综合科技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普及及宣传教育服务6 个大类的19 个中类。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指标具体情况见图1。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呈现很高的地域集中度,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拥有规上科技服务业机构占全市比重为98.9%,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99.5%。

图1 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指标

3.1 科技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情况

①科技信息服务。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务业中的科技信息服务拥有规上机构557 家,同比增长18.3%,营业收入1 488.79 亿元,实现营业利润417.18 亿元,从业数14.24 万人。4 项指标的在规上科技服务业中的占比分别为46.3%、50.5%、80.0%和50.5%,在科技服务业6 个大类中的排名均为第一。

②专业化技术服务。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务业中的专业化技术服务拥有规上机构333 家,同比增长24.7%,营业收入1 124.04 亿元,营业利润73.54 亿元,从业人数9.50 万人。4 项指标的在规上科技服务业中的占比分别为27.7%、38.1%、14.1%和33.7%,在科技服务业6 个大类中的排名均为第二。

③综合科技服务。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务业中的综合科技服务拥有规上机构155 家,同比增长27.0%,营业收入208.36 亿元,营业利润12.00 亿元,从业人数2.62 万人。4 项指标的在规上科技服务业中的占比分别为12.9%、7.1%、2.3%和9.3%,在科技服务业6 个大类中的排名均为第三。

④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务业中的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拥有规上机构72 家,同比增长14.3%,营业收入45.4 亿元,营业利润7.59 亿元,从业人数0.74 万人。4 项指标的在规上科技服务业中的占比分别为6.0%、1.5%、1.5%和2.6%。

⑤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2020年,成都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领域拥有规上机构47 家,占全市科技服务业规上机构数的3.9%,较上年增加9 家,营业收入50.79 亿元,营业利润4.89 亿元,从业人数7 344 人,分别占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的1.7%、0.9%和2.6%。成都市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服务细分领域仅涉及自然科学、工程、农业和医学研究。

⑥科技普及及宣传教育服务。2020年,成都市科技普及及宣传教育服务领域拥有规上机构38 家,占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的3.2%,在6 大领域中排名最末,营业收入33.12 亿元,营业利润6.9 亿元,从业人数3 283 人。

3.2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的区域分布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呈现很高的地域集中度。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拥有规上科技服务业机构1 189 家,同比增长21.8%,占全市比重为98.9%,较上年增加0.5 个百分点;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 936.11 亿元,占全市比重为99.5%;营业利润521.01 亿元,占全市比重为99.8%;从业人数28 万人,占全市比重为99.4%。

成都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最为强劲。2020年,成都高新区拥有规上科技服务机构585 家,同比增长17.7%,占全市比重为48.7%;实现营业收入1 481.54 亿元,同比增长30.6%,占全市比重为73.6%;营业利润384.49 亿元,同比增长49.3%,占全市比重为47.8%;从业人数13.47 万人,同比增长20.9%,占全市比重为50.2%。4 项指标在全市排名均为第一,且与第二名拉开较大差距。

4 现阶段成都市科技服务业的短板

4.1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强

作为科技服务业7 个大类中排名第一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具有推动产业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但是成都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机构当前的情况仍然是数量偏少、规模不大、盈利能力较弱,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强。2020年,成都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机构仅47 家,占规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总数的4.0%;从业人数7 344 人,占总从业人数的2.6%;营业利润在六大领域中排名最末,占比不足1%。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其应发挥引领成都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作用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4.2 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

成都市规上科技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中高新区拥有的机构数占比接近一半。天府新区作为成都市创新发展的高端示范区,截至2020年底拥有规上科技服务机构仅46 家,占比仅3.8%。在业态上,天府新区规上科技服务业中还暂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科技推广与相关服务、科技普及与宣传教育服务这3 个门类。郊区新城拥有规上科技服务机构仅13 家,较上年减少3 家,其中金堂县仍未实现零的突破。

4.3 市场竞争力不强

成都市的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存在规模不大、人员流动性强、专业人才少、品牌影响力不足等劣势,缺少类似华大基因、药明康德、泰坦科技的知名龙头服务机构。政府下属的科技服务机构虽然人员相对稳定、专业化程度相对更高,知识、经验、行业信息等资源积累更多,但受限于机制和激励模式,市场化服务的活跃度不高。

5 推动成都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5.1 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5.1.1 建设高水平研发服务业集聚区

一是以成都科学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芯谷、成都医学城等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大力培育第三方研发服务公司,鼓励企业研发外包;二是依托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建设;三是定期开展研发资源“地毯式”清查,及时向企业晒出“研发资源明细账”,助力企业发展需求与创新资源供给精准匹配和互动发展[3]。

5.1.2 培育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聚集高地

一是以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为核心,重点发展以资本和要素市场、银行服务、保险服务、金融科技、金融区块链、创投融资为发展主体的金融细分领域,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专业服务和金融文化;二是以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金融安全大数据、金融信息系统安全、身份认定、征信、金融风险管理[4]。

5.1.3 建设多点联动的技术转移服务业集聚区

一是以高新区菁蓉汇、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环交大智慧城为重点,促进高校院所科研供给与企业创新需求精准对接,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扩大规模、提升效率;二是推动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改革,支持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做好国家试点任务;三是健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改革管理制度[5]。

5.2 以重点领域为抓手、以专业化集群化为路径,做大做强成都科技服务业品牌

5.2.1 支持研发服务业面向高精尖领域发展壮大

一是释放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发服务活力,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通过承接企业横向课题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二是加强研发资源开放服务,引导在蓉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向社会开放;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在蓉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研发型企业参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四是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

5.2.2 提升科技咨询服务专业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一是鼓励科技咨询机构开展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可视化技术研究,加强行业数据库、知识库建设,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型发展新型咨询业务,提升科技咨询服务能力;二是开展科技咨询专业服务平台应用示范,支持新型高端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支持科技咨询龙头机构开拓服务市场,加强宣传推介,塑造知名品牌。

5.2.3 引导创业孵化服务精细化、国际化发展

一是支持创业孵化机构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聚焦前沿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硬科技”创业项目发现、筛选、评价、培育和推进机制,促进项目孵化以及成果转化落地;二是引导创业孵化机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建设平台型众创空间;三是引入国外创业孵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模式,建设国际化专业孵化器集聚区,吸引国外知名创业孵化机构和高端创业项目在蓉落地,积极融入全球创业孵化服务网络。

猜你喜欢

规上成都市营业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168家鲁股一季度赚109亿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