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人群护理工作中沟通技巧运用的效果分析

2022-06-14朱立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健康体检沟通技巧护理满意度

朱立宁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投诉率;沟通技巧;健康体检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088-04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深入了解,健康体检人数也随之明显增加。但健康体检包括内容较多,加之人流量较大、受检者个人修养不同,临床护理过程中,易出现沟通不到位、检查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引起受检者体检感受差,甚至会引起客户投诉,进而影响到医院形象及体检工作质量[1-2]。因此,加强与体检者的沟通,结合其具体需求,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健康体检者个体检查感受,保证体检工作质量。为明确沟通技巧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实践价值,本文对本院24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接收的248例健康体检者,根据电脑生成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24例)中61例女性,63例男性;年龄20~68(39.85±3.27)岁;文化水平包括43例初中及以下,52例高中或中专,29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124例)中60例女性,64例男性;年龄20~69(39.82±3.25)岁;文化水平包括45例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或中专,28例大专及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神志清晰,自愿加入本研究;(2)了解并知情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1)患有危急重症者,如急性脑梗死、恶性肿瘤等;(2)无法配合检查操作者;(3)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检护理。即护士提前告知健康体检者检查项目、检查前准备事项(如禁食、憋尿、禁止携带金属物品等)、体检流程等。

观察组于常规体检护理基础上,加用沟通技巧。(1)体检前。①仪表。保证衣着得体、整洁,不化浓妆,不佩戴首饰,营造舒适、干净形象,以便于及时取得健康体检者信任。面对体检者时,应保证态度平易近人、精神焕发、仪表大方、衣装整洁,以给其留下良好印象。与体检者沟通时,应面带微笑,眼神注视着体检者,表情自然,语气平和,理解体检者未能完全表达清楚或想要表达的想法,对其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积极的回答,以提高沟通效率。②沟通态度。主动与患者展开交流,详细向其介绍检查内容、实施流程、检查前相关注意事项等,询问其目前身体与心理状况,针对其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处理,并确保语言温和,音量适中,发音清晰。鼓励健康体检者提出心理疑问,予以其专业回答,并向其解释各项目检查开展的意义与目的,告诉其正确配合检查操作对检查结果的準确性具有重要性。③人文关怀。注意对患者面色和精神状况的观察,及时回答患者疑问,告诉其检查的意义和目的,嘱咐其不必过于紧张;对老年体检者,沟通期间,应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年龄、性别及方言特征等,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语速适中,以确保沟通的畅通性,增加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配合和认可。(2)体检中。①心理调节。在开展各项检查操作前,向体检者解释此项操作的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并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变化,结合其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灵活调动沟通内容与方式,并加强对体检者语言中暗含的潜台词进行解读,避免粗暴行为或过激言论刺激到体检者心理。沟通期间,还应规范自己的举动,避免轻浮举止或随意语言,充分尊重体检者个人隐私,注意保护其隐私问题,构建和谐、良好关系。检查期间,还可采用动作语言,如亲和的微笑、鼓励的手势、搀扶等动作,拉近与体检者的距离。②特殊人群。面对特殊体检者(如老人、学生、残障人士等)时,为其单独建立特殊检查渠道,在获取其同意条件下,予以相应的帮助。与特殊人群进行沟通时,多采用委婉、含蓄语言,并换角度思考该类客户需求及感受,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干预措施。(3)体检后。检查后,嘱咐体检者检查后需要的注意事项(如检查后是否可以进食及休息时间等),告诉其体检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提醒其如果不适感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打电话咨询或到院复诊。对立即可获取体检报告者,结合其检查结果,给予适当的理解及安慰,并向其科普相关健康知识。对须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获取检查报告者,告诉其具体取报告时间,并结合其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抚,以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体检效果、心理状况、投诉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统计两组检查时间、体检效率、体检结果可信度,评估体检效果。体检效率及体检结果可信度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体检效果越理想;(2)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4]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SAS、SDS评分为0~100分,随着评分的增加,代表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3)从服务态度、护理行为、沟通交流、健康宣教4个方面评估受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上述各项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分别用t、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体检效果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时间较短,体检效率、检查结果可信度评分均较高(P<0.05),见表1。

2.2两组心理状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无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2。

2.3两组投诉率对比

两组总投诉率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3。

2.4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两组服务态度、护理行为、沟通交流、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均较低(P<0.05),见表4。

3讨论

健康体检即指以受检者健康状况为中心进行的各项基础身体检查,用于评估受检者身体状况,结合其体检结果,分析其是否有异常体征,并实施下一步异常体征性质分析,采用定期复查与纠正干预措施,减轻其症状,维持其身体健康[5-6]。但目前健康体检人群护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沟通缺乏、护理效率较低等,易影响患者心情,导致检查无法顺利进行[7-8]。

沟通技巧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患沟通手段,通过患者与护士的良好、有效沟通,促使彼此均能熟悉了解到对方想法,从而理解彼此之间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9-10]。在健康体检人群护理中沟通技巧的运用,不仅可增加体检者对健康体检流程、健康知识的了解,帮助其体检做好检查准备,为各项检查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还可改善其体检感受与心理状况,增加其对临床检查的配合度,从而实现健康体检效率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护患沟通效果的影响较多,如个人仪表、肢体语言及语言态度等,如果沟通不当,很容易引起体检者的反感,不利于体检的顺利进行[11-12]。因此,在和体检者沟通时,护士语言上应保持随和、有礼的语气,并根据体检者外形特征、语言方式,评估其性格等,之后采用其能接受的语言形式给予帮助。沟通期间,还应结合体检者举止行动与面部表情,适当调整语言方式和沟通方法,甚至需要掌握患者语言中的潜台词,以免过激的言论而引起其心理的不适。利用适宜的语言,增加体检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认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沟通过程中,可适当采用肢体语言,不宜使用过多的语言,维持谨言慎行的态度,并避免轻浮举动或随意性语言,确保专业、合理的对外形象。体检期间,还应注意保护体检者隐私,切勿打探其私人问题,保证举止轻柔,避免语言粗暴或大声喧哗,对年老体弱者,及时给予帮助,从体检者感受与需求为服务出发点,保持微笑,耐心倾听体检者心理诉说,以增加其对体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还应注意个人职业形象的构建,保证仪态、妆容得体,积极与体检者展开交流,加强对其心理状况的观察及分析,并多给予精神鼓励及心理疏导,以促进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13-15]。本研究中,观察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体检效率、检查结果可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有效沟通,可明显增加体检者对各项检查的理解与配合,从而缩短检查时间。检查前,通过相关事项告知,帮助体检者提前做好检查准备,促使其以良好身体状况来提升检查效率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16-17]。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低(P<0.05)。体检期间,经过体检前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人文关怀等,可帮助体检者进一步了解体检流程和具体内容,减轻其紧张感与不安感,便于后期体检工作的开展;经过体检中的心理调节,可缓解其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促使其以良好态度面对体检工作;经过体检后健康知识科普,可减轻体检者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况。观察组总投诉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有效的沟通,不僅可避免相关护理问题的发生,还可减少检查者对护士的误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行为、沟通、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沟通技巧较为注重体检者的个性化特征,可根据其体检需求、性格、认知状况等具体情况,采用适宜语言方式,促进其对体检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减轻其紧张、不适,提高其检查配合度,从而保证体检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健康体检人群护理中沟通技巧的运用,可提升体检效果,减少投诉事件的出现,减轻体检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实践和推广。

猜你喜欢

健康体检沟通技巧护理满意度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