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讨

2022-06-13李湘玲邓学龙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科专业课程考核

王 慧 李湘玲 邓学龙

(1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南宁 530001;2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一、引言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为我国新文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文科不是对传统文科教育的否定,而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文科的建设任务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1]。对于文科专业旅游管理而言,邱汉琴认为跨学科混合式教育将成为中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2];黄震方等从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角度研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3];马勇等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对新文科视域下旅游管理类“金课”建设进行探讨[4],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如何改革目前研究成果相对缺乏。据此,本文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以期通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文科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求

(一)更新考核理念

新文科的建设任务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突破传统学科思维,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跨学科思考问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通常以标准化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偏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掌握学生成绩的主要工具,其优点是通过排序式的成绩清晰的了解考核结果。但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忽视人才培养的初衷,掌握成绩并不是培养人才的目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将考核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才是其真正的目标。

(二)以需求为考核导向

在新科技、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经济时代,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与综合化,传统的教育考核方式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准备把握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时代特征,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积极进行革故鼎新,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培养时代所需人才为宗旨,通过课程考核,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升素养、提高能力。

(三)丰富考核形式

新文科建设强调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推动模式创新是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绝大多数是期末的终结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较难全面深入反映一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的动态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丰富课程考核形式,加强过程性考核,注重能力、素质、知识的全面培养与考核,及时获得反馈,及时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实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

三、澳大利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及经验借鉴

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放眼全球,积极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借鉴与创新,推进中国新文科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术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实践都与我国,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因此,笔者在澳大利亚悉尼高校访学时,重点对澳大利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表1 课程考核方式及占比

澳大利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一般由三种课程类型组成,分别是大课(lecture),小课(tutorial),实训、上机课(demonstration)。大课通常由一位或多位教师在大教室进行,每节课为90分钟;小课通常为助理教师在小教室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种课程教学通常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时间同样是90分钟;实训、上机课由各专业按需分组在专业教室进行。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并不统一,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目标来确定(见表1)。

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常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测验(Quiz),包括在线测验(Online Quiz)和期中测验(Mid-Semester Test),占总成绩的25%;第二部分是课前准备(Tutorial preparation),一般五次左右,占总成绩的10%;第三部分是课程论文(Assignment),个人论文或小组论文,占总成绩的20%;第四部分是口头报告(Presentation),主要是个人汇报,要求学生以PowerPoint形式边演示边汇报,占总成绩的15%;第五部分是期末考试(Final Test),可以是口试(Oral questioning)、笔试(Written test)、论文(Thesis)或者报告(Report),占总成绩的30%。

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口头报告(Presentation),个人汇报或是小组汇报,一般两次左右,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操作(Creating an experience),个人独立完成,通常需要大量课外工作,比如《事件创建管理》这门课,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创建和规划事件的知识,独立创建一个事件经历,占总成绩的50%;第三部分是反思论文(Reflective essay),运用自己的所学和实践操作进行反思,完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占总成绩的30%。

考核成绩通常分为五种,优秀(High Distinction),良好(Distinction),中等(Credit),及格(Pass),不及格(Fail)。每次过程性考核,教师都会相应给出五种成绩中的一种,通常考核完成两周之内告知学生,优秀的学生通常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便可以及格,前期不够努力、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成绩,奋起直追。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师会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评语、成绩及时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当对成绩有疑异时,可以提出申请复核。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无论是理论性课程,还是实践性课程,都是全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其突出优点表现在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学习效果及时总结与反思,及时调整。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阶段性的考核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优化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团队分工合作的能力与精神,在学习、准备每次考核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思考、分析、推理、沟通、合作、研究、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种综合化的培养考核机制。

四、新文科背景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文理相融,旨在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懂文化、会语言、擅沟通”新时代文科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考核改革方面,应该坚持“过程性、灵活性、多元化”的基本原则,考核方式以推动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跨界整合能力、多元化知识架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

(一)课程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1.过程性原则

考核时间贯穿全课程,改变传统的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避免学生出现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的现象。取消特定的统一考试时间,而是教师根据课程实际进展需要,自主选择考核时间,加强对平时教学过程的考核,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监督检验,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教学效果,适时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师生双方及时获得反馈,合理进行调整。

2.灵活性原则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不局限于闭卷笔试一种方式,根据课程需要可以采取小组作业、随堂测试、课后在线测试、项目报告、课外调查、小组讨论、口试、操作多种考核方式,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调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考核结果更加全面。

3.多元性原则

考核内容多元化,不局限于书本内容与课堂内容,从知识、能力、素质、视野多角度全面考核,考核重点从关注成绩转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5],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文化视野、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元化考核。

(二)课程考核可采取的方式

1.随堂测验(In class Quiz)

随堂测验可以借鉴学习澳大利亚大学课堂经常使用的Kahoot测验软件。Kahoot是一种基于 Web的教学工具,以游戏作为互动评估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线开展游戏化测评,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6]。教师可以对当节内容进行随堂测试,也可以对学过内容进行课堂测试,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及时复习,重视平时课程的学习,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复习习惯。这种考核方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边学边练,教师可以根据随堂测验的结果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课程进度。

2.课后测验(Online Quiz)

也称为“在线测验”,此种考核方式与课后作业类似,但略有不同,要求学生在因特网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避免学生间相互抄袭作业,培养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养成高效学习、做事的习惯。这种测试的另一个好处是不占用课堂时间,不影响正常教学。

3.课程资料准备(Tutorial Preparation)

课程考核改革的重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将考核的关注点从成绩转移到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方面,课程相关资料收集要求学生在Tutorial课前,对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如阅读文献、查找案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此项考核方式成绩的给定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数量、相关性,对资料理解的准确性来给定。

4.口头报告(Presentation)

口头报告的内容通常由教师指定范围,学生在课堂上以PowerPoint形式展示演讲主要内容,边演示边汇报。此项考核方式的成绩主要根据学生PowerPoint内容的丰富度、精炼度,口头汇报的熟练度、准确度、感染力等来给定。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广泛阅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课程论文(Assignment)

课程论文是指学生独立撰写具有一定研究性质、调查性质或反思性质的论文,可以从科研课题、创新创业课题中分解出来,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学生自选相关题目。课程论文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进行反思和总结。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文献资料检索、独立思考、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课程论文成绩的评定结合论文的格式、摘要、主体、数据、方法、结论、创新性、参考文献等方面给定。

6.小组报告(Group Report)

小组报告主要考查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通常由教师指定选题范围,可以是市场调查、案例分析(Case study)、项目研究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7.期中考试(Mid-Semester Test)

期中考试可以采取开卷、半开卷、闭卷等形式,重点是督促学生对期中前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掌握,可以适当加大难度。

8.期末考试(Final Test)

期末考试考核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避免“划范围、圈重点”的情况,重点考核知识的运用,而非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可以采取口试、面试、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对课程、对现实社会的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以上八种课程考核方式只是抛砖引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教学运行情况、学情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针对不同课程差别化运用,可以多次多方式全过程优化考核方式。

五、结语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而提出的重要举措,传统的文科专业要创新改造升级,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积极进行模式创新,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本文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借鉴澳大利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的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希望可以促进高校课程考核理念的更新,不断丰富完善课程考核形式,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新文科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猜你喜欢

文科专业课程考核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