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性研究

2022-06-13刘京晶

书画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叙事性

内容提要:本文从婴戏图的成因、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性及其价值的角度出发,探析婴戏图的文化意蕴,从而发掘出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苏汉臣;婴戏图;叙事性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绘画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代画家深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尤为注重家庭中孩童的成长。画家们结合当时社会的状况,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婴戏图绘画,婴戏图便因此产生,充满叙事性和趣味性。

一、婴戏图叙事的历史溯源

(一)宋代婴戏图盛行的原因

婴戏图是中国古代民俗画的一种。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儿童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通常被称为“婴戏图”。起初,“婴”指的是刚出生的女孩,后来泛指刚出生的孩子。婴戏图就是以儿童游戏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

宋代,表现儿童形象的绘画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宋代婴戏图的盛行主要受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一,婴戏图的盛行是宋代社会危机在绘画艺术上的一种重要体现。当时的人口数量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战争、财政政策、财产继承政策等因素造成社会的人口危机。因此,宋代极为重视人口数量的提高,婴戏图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彭德在《中国美术史》中明确提出,婴戏图是中国风俗画的又一重要表现题材,婴戏图的广泛流行与当时社会的鼓励生育政策有关[1]。可见宋代人口政策是婴戏图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宋代的统治者高度重视绘画艺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一方面,为使绘画者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较大提高,宋代设立画院,举办各种绘画考试来选拔职业绘画人才,职业画家具备精湛的绘画技法,对宋代婴戏图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宋代统治者对善画者的高度重视使得绘画艺术得到较大发展,宫廷画家、民间画家和文人墨客使得宋代的绘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三,由于宋代社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绘画艺术市场迅速形成,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迅速发展与成熟。

(二)宋代婴戏图的叙事性

叙事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它是指叙述某一故事或事件,是人类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普遍的、日常化的行为。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小说这一领域,它涉及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一首诗、一场戏、一部电影、一个眼神、一段话、一个手势,都在叙述某些事物。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叙事性作品。

宋代的婴戏图是极具叙事性的。从广义上来说,宋代婴戏图中的叙事性是用讲故事的绘画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从狭义上来说,其叙事性是指用图像的形式来表现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故事情节。因为婴戏图易于推广,且侧重反映当时大众的生活,宋代的统治者通过具有叙事性的婴戏图对百姓进行教化,引导孩童的言行举止。

二、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空间

(一)苏汉臣婴戏图叙事的本质

图像是具有空间性的,它往往表现一个空间范围内的事物。绘画作品呈现出的往往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2],苏汉臣的婴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性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从婴戏图的成因、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性及其价值的角度出发,探析婴戏图的文化意蕴,从而发掘出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关键词:苏汉臣;婴戏图;叙事性

文_刘京晶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绘画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代画家深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尤为注重家庭中孩童的成长。画家们结合当时社会的状况,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婴戏图绘画,婴戏图便因此产生,充满叙事性和趣味性。

一、婴戏图叙事的历史溯源

(一)宋代婴戏图盛行的原因

婴戏图是中国古代民俗画的一种。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儿童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通常被称为“婴戏图”。起初,“婴”指的是刚出生的女孩,后来泛指刚出生的孩子。婴戏图就是以儿童游戏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

宋代,表现儿童形象的绘画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宋代婴戏图的盛行主要受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一,婴戏图的盛行是宋代社会危机在绘画艺术上的一种重要体现。当时的人口数量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战争、财政政策、财产继承政策等因素造成社会的人口危机。因此,宋代极为重视人口數量的提高,婴戏图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彭德在《中国美术史》中明确提出,婴戏图是中国风俗画的又一重要表现题材,婴戏图的广泛流行与当时社会的鼓励生育政策有关[1]。可见宋代人口政策是婴戏图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宋代的统治者高度重视绘画艺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一方面,为使绘画者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较大提高,宋代设立画院,举办各种绘画考试来选拔职业绘画人才,职业画家具备精湛的绘画技法,对宋代婴戏图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宋代统治者对善画者的高度重视使得绘画艺术得到较大发展,宫廷画家、民间画家和文人墨客使得宋代的绘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三,由于宋代社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绘画艺术市场迅速形成,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迅速发展与成熟。

(二)宋代婴戏图的叙事性

叙事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它是指叙述某一故事或事件,是人类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普遍的、日常化的行为。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小说这一领域,它涉及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一首诗、一场戏、一部电影、一个眼神、一段话、一个手势,都在叙述某些事物。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叙事性作品。

宋代的婴戏图是极具叙事性的。从广义上来说,宋代婴戏图中的叙事性是用讲故事的绘画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从狭义上来说,其叙事性是指用图像的形式来表现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故事情节。因为婴戏图易于推广,且侧重反映当时大众的生活,宋代的统治者通过具有叙事性的婴戏图对百姓进行教化,引导孩童的言行举止。

二、苏汉臣婴戏图的叙事空间

(一)苏汉臣婴戏图叙事的本质

图像是具有空间性的,它往往表现一个空间范围内的事物。绘画作品呈现出的往往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2],苏汉臣的婴戏图也不例外。例如在他的代表作《秋庭婴戏图》(图1)中,近处描绘两个儿童正认真且欢乐地圍在一个圆凳旁边玩游戏,一个身着鲜艳的红色衣服,另一大一些的孩子身着白色衣服,腰间扎一红色绳带;儿童右后侧竖立一太湖石,石头前方又摆放一把圆凳。画面简洁,其重心聚焦于两个儿童身上。两个儿童的神情、动作及其服饰鲜艳的设色似乎便是莱辛在《拉奥孔》文中所说的“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这种瞬间的事物,必须通过某种空间性的物质,才能真实地被我们把握[3]。画面通过表现最具孕育性的顷刻,来表现图像中时间的空间化的独特艺术效果。同时,图像又具有时间性。既然是叙事性图像,必然应该叙述某一事物;而既然要叙述某一事物,就一定涉及某一时间进程。苏汉臣的婴戏图便表现出宋代的时代特征,如其中蕴含的吉祥寓意、祈子育婴的民俗以及“驱鬼辟邪”的思想。

图像的空间性体现出宋代的时间性,人们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的记忆,在苏汉臣婴戏图的空间化中体现出来。例如在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中,一些儿童模仿大人的模样进行表演,画面十分生动有趣。其中,在一组儿童游戏表演的场景中,一儿童将右手抬起,左手放在身体的右边,扭动着身体,并看向对面的儿童,神态颇具戏剧性;其对面的儿童则抬着头,左脚抬起,形象活泼生动;一旁身着红色衣服的孩子面向左边,并抬起右手,做出一种“看戏”的样子。三个孩童的身体位置大致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构图。画面既反映出孩童善于游戏的表演天性,又渲染出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一种吉祥的寓意。

(二)叙事中的“情”与“意”

叙“情”是长辈对孩童的一种浓厚的情感寄托。婴戏图往往通过表现欢快的婴戏氛围,来表达长辈对后代的喜爱之情。在宋代,人们或作傀儡画,或表演傀儡戏,以求去除邪祟、子嗣延绵。例如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苏汉臣所作《侲童傀儡图》(图3)中,三名孩童正表演或观看傀儡戏,最右侧戏棚后的儿童手持傀儡戏道具,进行傀儡戏的表演,左侧两名孩童或站或坐,或弯腰仔细观看,或击鼓配合。几位儿童旁边,湖石耸立,鲜花绽放,呈现出愉快祥和的氛围。

叙“意”是指将婴戏图中的审美意境通过叙事性的绘画作品直观地表现出来。结合苏汉臣的婴戏图作品,可以看出其在对儿童形象的刻画中,善于抓住儿童游戏的欢乐瞬间和儿童最为动人的神情,细致且生动地描绘儿童的形象。其色彩的运用和表达,层次丰富,绚丽多姿;在构图上,主体突出,聚散开合,虚实呼应,独具匠心。

三、苏汉臣婴戏叙事图像的价值认同

艺术作品是某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也是特定时期内社会文化和人们心理状态的反映。作为宋代内廷的职业画家,苏汉臣的绘画作品不仅要满足皇室的审美趣味,而且要为各种文化宣传服务。为此,他经常选择活泼的儿童形象作为其作品的题材。同时,由于宋代的经济发达,且商业贸易繁荣,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不断增强,艺术作品所服务的对象范围也逐渐扩大。这为宋代艺术世俗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苏汉臣的婴戏图运用娴熟的绘画技巧和故事性的叙事手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孩童的性情和心理,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婴戏图中,他将宋代的儿童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流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极具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彭德.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72.

[2]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91.

[3]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09):41.

本文是2021年度安徽高校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跪拜’图像研究”(项目编号:YJS202101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叙事性
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从歌曲《山寨素描》看孟勇的创作特征
把“中国故事”融入真人秀节目
歌诗的交融、叙事的扩大、思想的张力
歌诗的交融、叙事的扩大、思想的张力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视觉化程序设计软件的应用与发展
戏舞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