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13沈钟文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小学

沈钟文

摘要:兴趣教学法适用于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提起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身就与社会实际产生密切联系,并且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这门课程。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兴趣教学模式的实施展开探究,希望为推动学科课堂各教学环节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和判断,教师要探索和利用新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教学法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投入,满足小学生的兴趣与喜好,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活力。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兴趣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都提出了“为学生减轻负担”的要求,要求教学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教学法符合新课标教育理念,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我国以往采用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必须要进行改革,因为随着教育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断暴露弊端,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最根本的能力是自主思考、自主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解决问题。应用兴趣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进入到道德与法治问题情境中,对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深刻思考,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当学生认真思考道德问题,真正实现忘我学习,他们就能够真正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兴趣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当学生真正钻研进一门课程之后便会不满足于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开始主动向未知的领域探索,从而实现创新。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应用原则

(一)以生为本

兴趣教学法是一种生本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因此 以学生为中心是实施兴趣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则。由于兴趣教学法区别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所以兴趣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挖掘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设计出又好玩、又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课程,因此,我们称“以人为本”就是兴趣教学法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的根本性和应用原则。

(二)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也是兴趣教学法实施一个重要原则。兴趣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如果使用过度,会使得课程难以控制,学生情绪过于激动,沉不下心去研究政治理论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如果使用过少,兴趣教学模式的作用未有效突显出来,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把握好度十分关键,张弛有度也是兴趣教学法实施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兴趣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一)童话索引,找准学生兴趣点

小学生都喜欢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听童话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他们甚至会想象自己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天性,用童话故事来导入课程内容。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童话中的人物,就会设身处地地主动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将教学案例改编成童话故事,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深度思考,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一课时,教师如果只基于课本,给学生说教,强调干净、卫生、整洁的重要意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和抵触,认为教师碎碎叨叨、啰唆麻烦,甚至会产生逆反情绪。而引入童话故事则能够使得课程变得形象有趣,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童话故事《不爱干净的小花猫》:有一只小花猫,身上有着白色和黑色的条纹,漂亮极了,但是这个小花猫却不讲卫生,总是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原本漂亮的毛上粘了黑色的泥土,怎么也弄不干净,原本黑白相间的漂亮条纹也消失不见了,它彻底成了一只“小黑猫”。教师向学生提问:“小花猫最终为什么变成了小黑猫?”学生会回答“因为它不爱卫生。”从童话中了解到不爱整洁的严重后果,从中吸取教训,从此养成爱整洁、爱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现代化信息技术给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活跃的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得课堂更富有趣味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说、练为主的模式,用更具娱乐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直观的画面和清晰的知识体系的呈现使教学有富有趣味性。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内容更加生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研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模糊的知识点顺着自己的思路自主研究,建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例如,在《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因为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只有真正看见、体验中华文化,才能养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搜集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相關资源,比如新年舞龙舞狮,又如京剧、剪纸和水墨画等等,利用信息设备,教师可以给学生清晰地展示这些文化,学生观看视频后,不自觉地产生学习兴趣,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后,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用信息技术呈现课程知识有助于打造更加震撼、更具感染力的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更好的发展。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提高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资源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引入生活元素,体现应用性

将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元素带给学生熟悉感,使得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课程知识。因此,引入生活元素也是打造趣味化课堂的一条思路。搭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更加积极的态度,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事件,加强自身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拓展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增强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创新元素。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请学生交流探讨一下:“同学们,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多说些有创意的东西,给大家带来更多新颖的体验内容。”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畅谈出行方式、交流方式等内容的创新与应用。在交流和分享中,学生逐渐意识到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进而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随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会向学生讲解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阐明“创新改变生活”这一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认真听讲,提高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对创新这一概念的理解。总之,引入生活化元素也是兴趣教学的一条思路,教师要关注知识与生活因素的关系,借助生活因素教育学生,督促学生充分学习,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优化学习体验

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也会使得学生产生烦躁、排斥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德育知识,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服务与学生的生活。

例如,在《共筑生命家園》这节课程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树立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了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组织一个“变废为宝”的小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纸箱、废瓶子、废绳索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垃圾制作一些有用的小物品,比如制成垃圾箱、文具盒等等。这个小活动不仅体现了环保竞赛,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创意,非常具有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这远比听理论讲解更富趣味性。为了做好手工学生会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养成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意识,在生活中也能够有效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总之,组织实践活动是兴趣教学的一条有效思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活动,提高课程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五)情景化教学,打造震撼体验

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在教学中,用美的东西感染熏陶学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情境教学法就可以用美的东西感染、熏陶学生,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强烈的学习体验。情境创设有多种方法,比如用信息化教学视频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情境等。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加健康地成长。

例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这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情景表演活动:甲同学:互联网可真好,网络购物、网上聊天,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各种要求,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智能化,更方便了;乙同学:这网络可真是害人不浅啊,前几天我的小侄子偷拿了家里的银行卡,去打赏一个网络主播,据我了解,不光是我小侄子,很多小学生都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这个情景表演活动将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呈现出来,同时这两位学生在表演时,形象的表情和动作使得表演活动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了,学生们积极思考网络带来的利与弊。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网络生活新空间”这节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网络上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对各种网络信息加以辨认,摒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合理游戏和娱乐,把握好适度上网的原则。

(六)课堂实践演练,丰富课程内容

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在讲解课程知识时,教师往往会一味地给学生说教,这样学生即使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明白了道理,也不一定能应用在生活中。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积极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例如,在讲解公民的剧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了模拟选举活动。通过调整教室的桌椅,并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村支书的选举背景图片,模拟一个“村支书选举”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学生扮演政府代表,监督选举现场;一组学生代表候选人,其他学生代表村民,将整个选举过程还原,让学生体验、经历整个推举和选举过程。通过实践演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选举权”的含义,感受民主选举的重要意义,进而增强法制意识。总之,组织实践演练活动,可以强化课程效果,强化学生的政治素养。

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快乐学习、减负等口号越来越响亮,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落实新课标改革理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真正为学生减轻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行为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可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生活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学,2020,(24):79-81.

[2]陆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75-75.

[3]牛淑娟.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24):138.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