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个人的笔墨语言形成

2022-06-13林德贵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中国画

林德贵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画家个人笔墨语言的形成进行多角度探讨,总结了形成个人笔墨语言的主要四点:一是时代背景、时代精神;二是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三是地域性文化;四是人格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时代;传统;地域文化;人格;修养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是根植于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土壤中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所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讲究意会领悟,并深入人审美与生命的内核体验中。也就是说画家与欣赏的人共同享受传统文化的审美与生命的体验与愉悦。中国画是文化性、时代性、个性的统一。其根本的宗旨指向天、地、人的和谐。画家个人笔墨语言的形成与时代背景、继承传统、地域文化、个人的人格和文化修养有关。画家的个人笔墨语言如同画家的另一个名字或者说标志符号。如果说运动员追求的是第一,那么艺术家追求的是唯一[1]。

一、了解时代背景,追求时代精神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唐朝诗最盛行,宋朝词最盛行,元朝曲最盛行,明清小说最盛行。但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宋朝没有人写诗,其实宋诗有很多,只是由于唐诗的成就太高,宋人没法超越。音乐也一样,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流行曲风。如改革开放初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的说唱流行也都与时代有关。

中国画的发展像一条河流永不停息,奔涌向前。在先秦时,绘画以人物肖像画为主。到魏晋南北朝时,绘画作为艺术创作门类而独立,并产生了第一批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才能著称的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曹不兴等。同时,佛教绘画中的石窟壁画也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萌芽,绘画理论著作也开始出现。此时的绘画多画在绢素上,以长卷式为主。

隋唐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山水画、花鸟画也相继独立。著名的画家有吴道子、阎立本等。到了五代两宋,中国画史又翻开了灿烂光辉的一页,绘画领域的许多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皇家画院的兴办,文人画的兴起,山水画、花鸟画的成熟和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状况。由于城市的繁荣和对绘画需求量的增加,很多画师活跃在社会上,大批的职业画家产生,并推动着宋代绘画的繁荣发展[2]。

元代绘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把宋金以来的文人绘画发展推向了高潮。著名的画家有赵孟、钱选、“元四家”等。同时壁画也显示出一定的发展规模。到了明清时期,山水画、花鸟画、写意人物画进一步发展。人物画在此时融入了部分西洋画法,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民间版画、年画空前兴盛。

新中国成立以后,绘画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纪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内逐渐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中国绘画在稳步发展中日益繁荣,并逐渐为西方国家所认识、学习和借鉴。

二、继承传统、学习传统

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是一朵奇葩,是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相交融的典范,是展现我们民族自然观、人生观、哲学观、宇宙观的一种国粹艺术。中国画一直传承至现代,画家的创新离不开对中国画的临摹。中国画的学习自古以来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画家多是通过对古画的临摹、学习来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绘画精神,再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

从历代巨匠学习成果上来看,临摹是通向国画艺术巅峰的必由之路,也是学习国画的重要途径。东晋顾恺之根据其绘画心得撰写《摹写要法》,专门论述摹写对国画的重要性。在历代的国画大师中,无一不是从临摹开始。从国画本身的笔墨特点来看,临摹是掌握和熟悉笔墨的直接方法。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它的。它是一种符号的提炼,是一种抽象的绘画语言。对初学者来说,要从自然中提炼出笔墨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通过向前人学习,掌握前人的笔墨语言,理解前人的笔墨提炼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国画艺术创作。而临摹,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中国画发展近千年,经典作品众多,派别众多,巨匠众多。每个朝代,画家的笔墨表现、意境塑造、气韵的追求均有所不同。长期临摹,可以使画家深受范本笔墨语言和绘画理念的影响。比如齐白石,在衰年变法前,一直临摹八大山人、吴昌硕的作品。又如贾又福,其一直传承李可染的绘画精神,经过内化,创作出了别具风格的太行山水。在中国画的学习中,以继承古人、学习前贤的笔墨提炼方式而成为一代名家的国画家举不胜举。

三、地域性文化对个人的笔墨语言形成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从语言到衣食住行,从文化艺术到宗教信仰,都很容易与其他地方的人区分开来。中国有着广袤的国土,有着泾渭分明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特征。画家所处的地域和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感受形成了不同的画派和笔墨技巧,同时创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画法。地域性文化影响美术创作灵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美术创作内容进行影响。美术创作内容一般都需要选取当下比较流行的元素,这就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第二种是直接与美术创作进行融合。例如我国的山水画,北方山水画气势宏伟,南方山水画则比较秀美,这就是地域性文化与美术创作相融合的典型表现。

四、人格和文化修养在个人笔墨语言中的体现

画品如人品,画如其人,中国古人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不仅因为绘画是“天地圣人之意”,更因为中国古人看重绘画艺术对人心、人性的熏陶作用,认为绘画是画者内心情感与修为的外化。因此,中国绘画讲求品格,而绘画的品格基于画家的品格。东汉的人物品鉴讲求精神气韵,魏晋以后的诗歌更讲求精神品格之高下。故山水绘画之创始,由宗炳一流文人士大夫完成。

绘画是一门技艺,但要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却非文化修养深厚者而能为。文化修养深厚者的艺术感悟能力要远远超过文化修养低下者。顾恺之、宗炳、王微等自不必说,吴道子何尝不精通儒道佛学,而郭熙、李成等两宋诸公的绘画精神代代相传,源源不绝。元代以后,画者非文士之流不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文人绘画的要求,实际也是所有中国绘画特别是山水绘画的基本要求。文化修养决定着人的品格修养与境界,书法修养决定着绘画技巧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古人所强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根本目的也在增加文化修养,开阔眼界。

五、绘画语言的形成离不开所处时代、继承传统、地域性文化、个人文化修养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的绘画和意境都呈现出一种孤寂、清雅、宁静、冰冷、枯淡、空旷、幽僻的审美趣味。他的画面里,没有跳动的笔触,没有大渲大染,笔简墨淡,线条松灵而又沉稳,有着非常强烈的“空寂”与“冰冷”之感。他的山水画具有空灵、清劲、古雅、深邃、悠远之美。这与他的阅历、师承、生活环境、个人修养密不可分。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四家”,尤崇倪瓒画法。他从黄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构图上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擅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今所见作品如《清溪雨霁》《秋林图》等,意境清新,有云林遗意[3]。

林容生是当代著名画家,他的绘画既传统又现代。他在作品中大胆运用反差强烈的对比色,让画面产生明亮夺目的效果,同时,以淡墨、浓墨以及房屋墙壁的白色穿插其中,起到恰到好处的调和作用。他在画中描绘着他所熟悉的闽东、闽北村舍小景、溪岸石桥、畦田菜地、野草杂树,一种南方的气息弥漫其画间。他的画像是对山村一角蓦然回首的印象,又像是对亲切故乡一往情深的追忆。稚拙中见朴素,平淡中有天趣。他从寻常的風景中描绘出他发现的情趣,娓娓道出他心中山村的故事。他将个人的家园情结通过笔墨、色彩、技法、构成等诸多因素提炼为一种符号,从而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与风格。

六、结语

作为新时期的中国画家,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传统中国画技法,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还应关注时代、关注时代精神,运用传统的笔墨去表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或身边的事物,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努力使作品成为自己审美追求和内心情感的外化呈现,表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共振。

参考文献

[1]韩建文.关于中国画笔墨问题的几点刍议[J].书画世界,2020(06):44-49.

[2]李志国.中国画写生历史流变浅析[J].书画世界,2017(02):76.

[3]李健锋.闭门千丈雪寄命一枝灯:新安画派“学人画”疏议[J].书画世界,2007(04):4-15.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书画名人汇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