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麦田

2022-06-12阎海军

南风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颗粒归仓牲口小农

阎海军

立夏一过,中国粮仓—华北平原的小麦就开始灌浆了。守望麦田,之后不过月余,就能颗粒归仓。

今年初夏,华北麦田出现了青贮小麦事件,经自媒体炒作发酵,广为人知。这件事的耸人之处在于,不过月余就可以收割的小麦被青贮,让原本用来喂人的粮食变成喂牲口的饲料,让“民以食为天”的固有惜粮感情,受到了大大的刺激。

经权威媒体调查,这个事件的起因,是去年中原地区发生水灾,导致青贮玉米总体减少,很多养殖大户未能贮藏到足够的用量,今春出现饲料短缺,便动了小麦的心思。其实,小麦做青贮饲料,适口性远不及玉米,营养价值也不如玉米。用小麦做青贮饲料,并非始自今年,只是今年春季青贮饲料缺口偏大,才成了热点。

从收益来看,一亩小麦做成青贮饲料,比收割要多赚200多元。这样,种粮农民既能腾出20多天时间去做别的事,还可以不再担心秸秆处理过程引发的污染环境问题。所以,种粮农民自然更愿意将小麦卖给养殖企业做青贮饲料。

小麦青苗被毁,肯定会导致粮食总量减少。毁麦做青贮饲料的事发生后,国家农业农村部和相关省份都发布了禁令,严禁将小麦做青贮饲料,并表示要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这个处理意见,是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考量的。不过也有学者提出,我们担心的粮食安全问题,应该树立大食品观念,即,粮食是粮,肉蛋奶菜蔬都是粮。根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22—2031》,2021年,我国小麦总产量13695万吨,总消费量14357万吨,其中饲用消费3300万吨,约占产量和消费量的1/4。

华北麦田被毁事件,牵扯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养殖饲草问题,很显然,畜牧业缺乏优质牧草已是很现实很急迫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小麦秸秆再利用问题。

在陇西黄土高原传统农耕社会里,小麦秸秆从来都是用作饲料的。不过,这完全是小麦收割打碾之后的事。麦草分离,颗粒归仓,寸草不丢。在每个农户的打麦场,都堆着圆鼓鼓的麦草垛子。那是一户人家两三头毛驴,兼或骡子、牛羊一年的口粮。定期不定期为牲口铡草,是农民农事劳动的组成部分。

干麦草寡淡,人们通常要在农忙时节拌一些麸皮、燕麦、豆类还有青贮苜蓿,喂大牲口。紫花苜蓿量少,但是很精贵。苜蓿在盛夏绽开一地紫花时收割,青贮,营养价值最高。每个农民在属于自己的有限的土地里,都会挑选适宜地块种植苜蓿。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下,小农家庭有一整套可持续、可循环利用的耕作模式,周而复始地运转着,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人、有畜、有禽,有农、有牧、有养殖,土地生长的一切充分利用于人畜禽,人畜禽排泄物充分還田充作肥料。

当然,我们早已迈入了工业化生产农产品的大产业阶段,小农耕作模式是被唾弃的产物。但深植乡土的农业循环利用理念,应该永远不过时。在农药化肥满天飞,周期波动和自然应力导致产业矛盾时有发生,特别是类似养殖业向小麦要饲料这种市场供需矛盾不平衡的案例发生时,我们是否可以回头看一下,从中找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启发?

小农模式小家小业有严谨规划,运转井井有条。大家大业,也得有规划,否则断链、卡顿、阻滞难以避免。一国农业的规划,得充分调查研究、摸清家底、面向未来,且时刻做好修正准备;得充分尊重市场逻辑,借助市场的活力促进互通有无、带动产业繁荣,还要当心市场像野马一样狂奔,才能规避因为周期波动而要么“谷贱伤农”,要么让自己“伤筋动骨”。

猜你喜欢

颗粒归仓牲口小农
颗粒归仓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颗粒归仓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典型题启发你“颗粒归仓”
与护林老汉“明争暗斗”
动物的爱情
洪江市小农水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